APP下载

巧用微课,提升教学效果

2019-09-10陈红尧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6期
关键词:事半功倍

陈红尧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主探究,有自我特色的过程。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快速地发展,信息化教育日新月异,一种新的信息化教学学习模式应时而生——微课。微课作为新课程的宠物,它主要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开展教学,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能听懂自学。在课前使用微课预习,,能帮助孩子自我加强学习;在上课时用微课,师生共同观看,能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后使用微课,能帮助基础不好的学生重新学习,加强理解。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巧用微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巧用微课;提升效果;事半功倍;培优扶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自主探究,有自我特色的过程。”如何让学习成为是自主探究,有自我特色的过程?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随着经济和科技不断快速地发展,信息化教育日新月异,每所学校都接入了宽带,“微课掌上通”的普遍使用,教室电脑和多媒体的投入使用,教师办公电脑已经做到人手一部。因此,学生们的家长都应该具备了上网的条件,能配合学校的步调。因此,新的信息化教学学习模式应时而生——微课。

什么是微课?“微课”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为了突出教学的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由老师把教学内容先录像,生成一个短片。时间一般为5—8分钟左右,家长可以很方便地手机或者电脑下载,方便家长学生在家自我预习和加强学习。

正因为微课这些独有的特点,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帮助,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自我学习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而巧用微课,不但能帮助学生的学习,而且能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课前用微课,提升效果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因此,学生的最终目标就是学会学习,发展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我获得的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把录制好的微课事前放在班群共享,学生放学后,在家打开看,并按照微课的指示进行自我学习,在预习学习中有不明白的知识点,可以发送到在班级群中,找同学回答,也可以留在课堂上提出疑问,由教师和同学解答。通过微课预习后,学生已经对新知识掌握的较多,课堂上教师主要任务是点拨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预习中疑惑的地方,还会有充足的时间通过练习进行巩固和提升。微课预习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会更加牢固,而且学生的自学能力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如,五年级上册《积的近似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把这个内容的微课放在班群里共享,学生,在家自我学习。

提纲如下:

自学步骤:

1.复习铺垫:

(1)1.2×0.3= 0.7×0.5=

0.21×0.8= 1.8×0.5=

0.4×0.4= 0.89×1=

0.11×0.6= 90×0.05=

(2)用“四舍五入”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2.引导自学:

阅读例6,用笔画已知条件,列出算式是: ,积(准确数)是 ,保留一位小数是 ,保留两位小数是 ________。

3.尝试练习:

(1)根据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

积保留一位小数是_______,积保留两位小数是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计算。

2.6×0.48(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5.03×1.2(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第二天,把学生做的预习题收上来进行批改,并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求积的近似数,教师小结方法,再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得地方,由其他学生解答。接着把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一些典型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找出原因并改正。如,5.03×1.2=6.036,保留一位小数时,因为百位上的3要舍去,得到6.0,学生认为0可不写。就取近似数6,通过讨论明白写6时就是没有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所以必须写6.0。由于在课前看了微课,学生基本上已经掌握了要学习的内容,所以课堂上就会剩余大量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及扩展练习。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所谓持之以恒,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就会有一个很大的上升空间,做到了事半功倍,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课中用微课,事半功倍

现在的数学教学课堂,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问题,启发诱导——自主探究,设疑质疑——合作探究,解惑释疑——分层练习,内化知识——回顾知识,整理总结。教师要想实现高效课堂,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这要求教师本身要具备较高的各种素养,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但是现在学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让每个老师都具备这么高的素质,目前是件很难的事情。微课的出现,让优质资源得到整合,把各地名师请进课堂。教师课前对网络共享的微课资源进行筛选、甄别,选择优秀微课为我所用。在教授重点难点时,播放优秀的微课,让微课帮我们既精辟简明,又直观形象地把重点知识呈现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用量角器量角》这部分内容时,如果是传统教学,教师用教具量角器在黑板上一边讲述量角的要点步骤,一边示范量角。但因为一般的教具量角器是用不透明的塑胶做的,使量角过程造成不便,导致教学时间过长。同时因为学生與量角器距离远,看不清量角器上的刻度以及教师示范时会有所遮挡等原因,就算老师讲述得很清楚,但是学生因为没有看听同步,致使对知识掌握得还是不太好。现在我们可以让微课大显身手。让微课一边简明精炼地陈述量角的要点步骤,同时打出相应的字幕;一边清晰直观形象地显示操作方法,同时让视频中的鼠标指引学生跟随箭头观看指定的位置。这样学生就非常清晰容易地掌握量角的方法,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有了微课,教师就可以通过自己制作的微课,和学生一起互动,特别是在教学几何图形、需要实验操作、特别难突破的难点等类型的课堂上使用微课,往往会事半功倍。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微课辅助,加深了理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后用微课,有利于培优扶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很难做到好分层分级分等次教学,又怎能做到因材施教呢?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课堂上就出现了能力好的不愿听,而接受力差的却还听不懂的现象。微课就刚好可以修补传统教育的这个不足。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课。对于一些沒有掌握知识点的学生,他们可以在课后通过观看微课,通过再次学习,以达到掌握课堂上应该理解的知识点。因为微课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后进生来说,学习的内容更直观,观看的时候更容易学习集中精神,由于时间不长,这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接受。并且微课可以随时观看,直到学会为止。如,教学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8页例题4一个数除以小数后,有一些学生对算理理解不透,不会移动小数点,教师提醒学生:如果还学不会,可以在“微课掌上通”看第28页例题4一个数除以小数的微课(三)(课后),这样,学困生经过反复观看,容易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一个数除以小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随后,教师提醒学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微课掌上通”看第29页例题5小数除以小数的微课,其实,这是为能力强的学生准备的,这样,各取所需,真正的做到了因材施教。

另外,老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后适当的下载一些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人故事、数学圆周率等等 的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适当选择学习,学生就能学到了课堂上40分钟外的知识。这种利用课后时间进行的自我学习的方式能最大化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微课——新的信息化自我学习模式,在新世纪的教学中,能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从小就学会预习,自动参与学习,能真正地诠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新真谛。更能改变过去教师的一对一的辅导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养成教育的培养。因此,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巧用微课,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事半功倍
高一建班应与学生和家长达成共识的几个方面
运用探究法促语文教学
掌握写作技巧优化语文教学
数学课堂分组也精彩
采取新方法优化生物教学
以人为本优化语文教学
整合现代媒体教好物理实验
小议初中物理教学
厚爱物理优化教学
遵循教学原则优化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