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声传情,让学生成为优秀朗读者

2019-09-10杨桂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6期
关键词:朗读技巧小学中年级语文味

杨桂花

【摘要】朗读就是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感受语言的情境,品味出语言中蕴含的情感,理解语言中蕴含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中年级的几篇教学案例,探索朗读指导方面的一些问题。通过具体课例的探讨,让青年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朗读技巧;语文味

一、给学生充足时间朗读

新课程要求“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语文教师要顺应改革潮流。要想要学生学会朗读,就要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读。让学生可以在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会表达性朗读。在课堂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学习各种读书方式,例如,试读、练读、朗读、默读、品读。学生在课堂上读出了感觉,读出了味道和情感。但很可惜的是,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说,将近三年的中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少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的朗读,有时候就连公开课上,学生的朗读也变成了教学過渡的环节,并没有达到实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时,整个一节课笔者设计了两次默读,两次个别朗读,三次全班齐读,一次男女分角色朗读。本节课中虽然朗读的形式比较多样化,但是朗读的实效却没有体现,时间没有保证。尤其是默读,本来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是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最好阅读方式。但是在这堂课中,笔者教学的实际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两次默读时间比较少,每次只有不到2分钟,如果是在日常课堂中,笔者没有充分预习的基础上,2分钟默读全文还是比较仓促的。所有纵观整堂课,笔者的教学设计和读书设想,是完全没有达到实效,最终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

因此,要保证学生的朗读时间,让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教学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让课堂中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读书,真正做到学生懂得的不去讲,学生不会的才去讲,去掉那些繁琐的分析,努力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只有充满朗读的课堂才是具有语文味的课堂。

二、教师范读要到位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很多朗读技巧还没有掌握。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让学生读而有法。只有方法恰当,朗读才能事半功倍,语文课堂也才能更加具有时效性。

朗读指导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教师范读,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范读能力。教师的范读可以给学生做一个师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朗读。教师情绪饱满的范读,会有效带领学生进入文章,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四年级上册《搭石》一课时,对于文中的优美段落“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这段文字优美又充满旋律,如果让学生直接读,恐怕学生不能够读出文字中蕴含的美感,所以在学生朗读之前,笔者将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又将文字重新排版成现代诗,在课堂中深情而又动情地朗读,让这段文字犹如音乐一样优美。听了笔者的范读,学生既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体会到了搭石的画面美、音乐美,又知道了如何去停顿、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优美的文字。因此,在这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都情不自禁想要做小老师范读。

而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一文时,让学生采用齐读、男女分读、个别读等方法,但却没有对关键句子进行范读,也没有及时纠正学生朗读的不足,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实际过程中,学生的朗读依旧存在着问题。孩子们对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也没有很好地体会,更没有想要做小老师范读的欲望,可见教师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教师及时评价

一堂课教师要进行及时评价,但不能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的评价可以为学生指明方向,表扬要具有激励性,要实事求是,最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也要注意尊重、爱护学生。教师评价以口头评价为主,多样的评价语,激发学生投入到朗读,勇于质疑、勤学好问。

例如,笔者在教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时,多次采用口头评价来激励学生。小学语文的文言文教学目标:既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播下喜欢阅读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为初中学习文学文作好过渡,同时要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面对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是非常陌生的。如何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除了范读之外,个别读是本节课重要朗读方法。学生读完了,教师的评价就至关重要。当学生在理解词语之前能够读正确,笔者会衷心地说:“你读的很准确。”如果学生没有读正确,笔者也要鼓励学生:“虽然你读错了一个字,但老师还是很欣赏你的勇气。”当学生理解了词语,可以诵读出文章的韵味的时候,笔者会说:“读出了文章的韵文。”或者说:“读的铿锵有力,有味道。”这样,一节课下来,通过老师的评价和点评,学生知道了自己的朗读需要注意哪些地方。面对这样的文言文课文,学生也会感觉到亲切,不会因为语言障碍望而生畏。

四、教师要适当放手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朗读指导还要有扶有放。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朗读经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恰当地放手。

恰当的放手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老师还是要用心留意。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则要进行示范、指导;对于那些学生比较简单的、易读的句子,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乡下人家》非常优美,作者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夏、秋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了乡下人家的优美景色。在教学本节课时,笔者先带领着学生一起来品读第1自然段,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别具一格的景色。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的方法,学生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自然、朴素,自然就能读出其中的韵味。

学会了品读的方法,第2自然段笔者没有再用相同的方法来教学,而是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来品读第2段。经过这样的“先扶后放”,学生学会了运用抓关键词、想象、品读的方法,很快地感悟到了乡下人家门前、屋后的独特景色,最后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这一段。结果在指名进行朗读展示时,学生轻快、活泼地读出了乡下人家的生机勃勃。

朗读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味道,将课本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讲,朗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我们青年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并践行朗读指导方法,让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在朗读中收获。

参考文献:

[1]张东菁.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

[2]康玲.朗读需要技巧,更需要门道[J].江西教育,2016(29).

[3]接云凯.李术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8(30).

猜你喜欢

朗读技巧小学中年级语文味
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
创新理念快乐教学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智慧引领,让朗读真正落脚于课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吗?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浅析中学英语教学中朗读的略而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