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社会性的断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9-10韦杏霖梁晶晶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韦杏霖 梁晶晶

摘 要:社会性的断乳是指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后脱离原有抚育团体自己去成家立业,与原有的亲子联系被逐渐切断的过程。社会性的断乳是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必然要求,高校作为大学生完成预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体现的重要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社会性的断乳成功与否,以及个人社会化的成败。

关键词:社会性断乳;社会性抚育;思想政治教育

费孝通先生在《生育制度》中,从生育、婚姻、家庭、社会等对生育制度的及其相互关系,是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生育制度的尝试。其中,“社会性的断乳”一章,从家庭的角度探讨个体的社会化问题,但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家庭教育的部分功能已经从家庭转移到了学校。高校作为预期社会化的重要一站,对个人社会化的作用是显而易见且是不可替代的。

一、社会性的断乳

社会性的断乳,是由生理性的断乳类比、引申而来。婴儿依靠母乳获得食物和营养,在长到一定阶段后,母乳便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需要添加辅食;再长大一些,便要接受断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父母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英雄到孩子不再发现父母并不是全知全能,不能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并且学习生活技能,离开原生家庭,最终成立自己的家庭。如果孩子不能作为独立的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最終不利于孩子继替社会结构的缺额。因此,在抚育过程中的默契,就要实行社会性的断乳。

二、社会性的断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镜中看我”——在互动中完善“自我”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最早将“自我”的概念引入社会化的研究,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每个人的自我观念都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人在生物上是群居的动物,如果是独居的人,便不存在“我”的概念,更不会有“我是谁”的观念。如果个体对于“自我”没有清晰的认识,那么他对于“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也是懵懵懂懂。个体对于“我是谁”的认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而形成的,个体对于他人的认知也是通过互动进行的。常言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便是一个好的佐证。

“自我”由社会互动产生,也会因社会互动而变化。我们不断尝试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是为了发现和完善“自我”。因此,为了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和他人,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不同的互动。目前,有些高校活动为了丰富而丰富,不同部门的活动主题是相似的,无统筹、无品牌、无质量。同时,网络的迅猛发展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但网络互动仍是带有虚拟性的,虚拟的不仅仅是网络,也虚拟了网络背后每一个个体的某部分真实的自我。因此,“互动”要讲求重经常性互动,轻偶然性互动;重真实化互动,轻虚拟化互动。

(二)社会性抚育的执行者——寻求“本我”“自我”“超我”和谐一致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受本能的驱动。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遵循完美原则。

社会性抚育的执行者是代表社会征服个体不合于社会本性的人,在高校中,社会性抚育的执行者便是教师。教师除了要征服不合于本性的“本我”,还要引导个体“自我”的发展,培养“超我”,寻求“三我”的和谐统一。于个体而言,人格得到了发展,内心得到了统一,个体就不会茫然无措、毫无方向。与社会而言,个体能够通过“自我”的调节化解部分冲突,社会就得以将资源、力量集中到更急需的地方,社会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三)角色预演——创造性完成角色前的照本宣科

个人社会化的目的是为了成为社会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应该是能够成功的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

社会性的断乳,是为了人们能够成功的进入角色。虽然在高校中,不能对未来的角色进行扮演,但是角色预演确实可以实现。在进行角色预演时,严格的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对角色的期望、理解、目前缺少的技能都可以有进一步和更深层次的体验。在今后正式进入角色时,对角色扮演就有了一定的准备,就不会出现措手不及或者手足无措的现象。对于角色有了准备,在真正进入角色时就会有更多的可能创造性的完成角色的要求。

(四)家校联动——寻求全过程育人的无缝连接

个人的基本社会化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基础社会化的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基本社会化主要发生了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如果个人的基本社会化没有完全完成,预期社会化就没有相应的基础,高校教育就要分出一部分的精力来完成个人的基本社会化。因此,家校联动,把教育的各个阶段有机的联系起来,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或者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此类问题。

(五)与高校辅导员合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社会性的断乳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哪怕个人顺利的进入了角色,成功的步入了社会,也会需要继续社会化或者经历再社会化的可能。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观察,学生心理问题的筛查,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心理问题学生的跟踪的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辅导员工作结合形成合力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三、社会性断乳的意义

当前,“00”后开始进入大学校园,“1个孩子+2个父母+4老人”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将在几年后步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假若“00”后社会性断乳失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自海之内皆我妈”、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啃老族”不可能承担起国家、社会发展的未来。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少年强则国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于父母来说,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才是真的为孩子着想;对教师而言,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人品端方、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有积极向上心态的人,才是真正的为学生着想。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2]潘允康,婚姻家庭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8

(作者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