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
2019-09-10黄能宝
摘要:中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但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用市场发展较快。随着内生动因驱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接近全球市场的50%,但需求加大自主研发和并购整合,缩小与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差距,在中国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机器人最初是在美国诞生。萌芽于上个世纪30 50年代,标志事件是1954年美国人乔治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成长于上个世纪60 70年代,因为二战以后世界劳动力减少,开始出现了重复作业的简单工业机器人;发展于上个世纪80 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具有感知和反馈能力的机器人开始得到迅速发展。而到了21世纪以后,机器人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自动化的提高,人工智能逐渐应用于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具有视觉辨识、学习和决策能力。
中国工业机器人萌芽于上世纪60-70年代,起步较晚,随着国家863计划的支持,进入21世纪初才开始成长。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初具规模,成长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和本体制造企业。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动因
1、人口老龄化加剧。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最新数据,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 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 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 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 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2、劳动力成本上升。近年来,老龄化加快与劳动力锐减致使中国用工成本的急剧上升,沿海地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逐渐往东南亚地区转移。2017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318元,同比名义增长10.0%。中国未来十年,体力劳动者适龄人口持续减少的趋势,将导致制造业平均工资居高不下。
3、市场需求巨大。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 IFR) 2018年最新发布的全球机器人密度报告(2016),全球制造行业的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己达到74台/万人,而上年同期仅为66台/万人。其中,韩国最高、为631台,其次为新加坡、德国、日本;中国排名第23位、为68台,全球增速最快,中国市场与全球差距明显。
三、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
根据IFR报告,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预计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40万台,同比增长5%。同时IFR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市场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 2019年公布报告,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为13.5万台,同比下降4.26%,主要受电子电器和汽车制造两大行业需求下降所致。但长期来看,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到位,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有望继续增长,其体量也有望在近几年达到全球的5成左右。
虽然中国己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本体机器人企业也得到一定发展,但要看到中国工业机器人与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的明显差距。一方面,以日本安川电机和发那科、德国库卡、瑞士ABB并称的四大家族为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占据全球约50%的市场份额,占据中国市场近70%市场份额,且在六轴以上关节机器人、汽车和焊接领域等细分市场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自主核心部件缺失和竞争力不强,零部件中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依赖进口,被四大家族所垄断。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规划,明确将机器人作为十个重点领域之一,各省市也陆续出台机器人产业支持发展的配套政策。随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高速发展,目前也涌现出了一批行业领头企业,如新松机器人、埃斯顿、埃夫特和广州数控等具有行业应用积累和关键部件生产能力的自主品牌。并逐步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机器人产业集群,为机器人企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市场基础。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五金卫浴和家具家电等行业,本体技术相对成熟,系统集成也逐步开始标准化、模块化。
四、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两院院士大会报告中对机器人进行了高度概括。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制造业正在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作为智能制造的主力军,机器人技术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改变着全球制造业格局,带来了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也将在这一场技术革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方面,自主研发和投资并购双轮驱动,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机器人生态系统。中国企业近几年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也进行了快速的海外并购,如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埃夫特收购德国WFC、意大利希美埃和埃华路、埃斯顿收购德国CLOOS等,将为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提升和发展带来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目前中国制造业岗位约5000万左右,假设到2035年中国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际,未來一半岗位即2500万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一个工业机器人可以替代3名制造业工人,预计2035年达到833万台机器人存量,按12万元/台计算,将达到1万亿元工业机器人本体和3万亿元系统集成市场规模,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自主机器人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电子世界,2013 (12):5-5.
[2]李欣,仪德刚.美国工业机器人初创期的技术创新[J].科技和产业,2017 (10):141-146.
[3]马良等.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 [R].中国电子学会,2019.
作者简介:
黄能宝,男,汉族,高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皖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芜湖业务部业务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