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周派名师工程”
2019-09-10王慧乐
摘 要:房龙说:“大学”,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教师”就是一切。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事物的本质,是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 房龙的话标示了教师在教育元素中的位置。维特根斯坦的话揭示了事物存在于诸多元素中,关系决定事物本质。“周派名师工程”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而走向实践的。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周派名师工程
1、“周派名师工程”实施背景
“周派名师工程”的策划与实施,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背景认识:
一是社会学视野的认识。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典型特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三化”特征仍将被强化,据此,它给我们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各民族、地区间的知识产生、流动、转化的速度猛然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依存度明显增高,知识经济的社会形态更加明显,教育在社会发展的作用被凸显出来,在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大背景下,知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一方面,世界的发展需要知识的支撑,另一方面,知识的大量生产和区域间的知识流动,促动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知识的创新就成为必须。在国内国际新的发展背景下,知识生产流动的加速,必然要求教育不能抱残守缺、自我僵化,在知识经济的发展态势下,必要促使我们思维多元、勇于创新,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要求教育必须要变,变则通,通则达;守则穷,穷则死!
二是教育学视野的认识。“大学就是教授和学生的联合体,‘教师’就是一切,他所就教的建筑物则可忽略不计。” 这是英国人类学家房龙对现代大学本质的概括,他道出了教育的最核心要素——教师。在教师、学生、教材三大教育核心要素中,教师作为最核心要素必须加以关注,这符合教育的规律和传统,拥有这一认识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课程改革实践的认识。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开始实施课程改革,颁布了改革十年来,国家层面的教育行政部门、从事课程与教学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等在教师地位上形成共识,即教师因素决定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国家已经确认教师教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家层面上已经开始行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国培计划”的启动、2012年9月“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的召开等就是明证,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课改的重心将移向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周派名师工程”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基础上开展的,这表现出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对社会诉求的回应、对个体发展的支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清醒的现实认识。“周派名师工程”的策划实施,是对社会发展、教育改革背景的实践性回应。
2、“周派名师工程”目标
目标是行为目的性的体现,它具有导向、管理、控制、评价的作用,目标缺失、不明、失当都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或错乱,从而像无头的苍蝇,东一头西一脑,碰壁撞墙是难免的。因此,目标的确立决定着实践的成败和实践性质。
“周派名师工程”如何确立工程目标呢?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根据教师教育的问题来确立,我们注意到,许多教师认为自己的课教的比较漂亮,在不同级别的赛课中获得了优胜,这成为“名师”的标准。因此,许多教师把课的质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我们尊重这一认识,教师上好课是理所应当、分内之事,这一方向是没有错的。我们还注意到另一种现象,有些教师课上的很好,但他并没有从上面获得幸福感,而国内成名的教师,诸如魏书生、钱梦龙、于漪老师等,他们的幸福恰恰来自于职业,他们由此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性质和生活方式,我们定义为“知性生活”。
根据这两方面的研究,“周派名师工程”的目标确立为两个层级:第一层级为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层级,我们将整合多种要素下大力气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他们成为一定教育教学领域“领头雁”,这是职业行为目标;第二层级是知性生活目标层级,李哲厚先生说过:“当你为学术吃不下、睡不着的时候,你就拥有了学术生命。”(李哲厚《我的学术之路》)我们的主旨就是促使教师在提高教育水平的过程中,不断的阅读、反思、言说,从而走上与书为伴的道路,使阅读、教学、写作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样式,即知性生活样式,这是职业生命目标。
3、“周派名师工程”方案
目标的完成,需要周密的、有操作性的方案保障,针对“周派名师工程”目标的设定,特拟定以下实施方案:
3.1“周派名师工程”名师认识
名师是什么与名师标准是什么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名师是什么?它要求回答的是——名师是什么样人的问题,而名师标准是什么?它要求回答的是——设置哪些标准的问题,这决定着“周派名师工程”的方向。我们队名师的认识,主要着重于名师是什么样人的问题,方案中之所以特意提出“名师认识”的问题,又把它放在方案的首位,主要基于兩个方面的事实:一是当前的名师都是证书型名师,但在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感上并没有突出之处,其实质是假名师、伪名师和反专业的名师,证书型名师不但终止了自己的职业生命,而且逐步形成了一个争相当假名师、伪名师的不良场域,它在侵蚀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个肌体。因此,我们针对当前名师发展的邪路,提出专业性名师,即不发证书、不戴帽子、不加薪水的名师,教育教学能力强、教育情感浓、喜爱阅读表达的名师。专业性名师应展现出四个方面的特质:一是丰富的学科知识体系;而是极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崇高的教育理想;四是忠实的教育信仰。我们的心向旨在匡正不良的名师现状,并促使教师走上呈现知识分子特质的知性生活。
3.2“周派名师工程”组织机构
常态组织机构的设立是落实方案的基础,由此,我们成立了“周派名师工程协会”,协会的理事人员由地方教育局相关人员、基础教育学校的教师、地方高师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理事人员主要负责“周派名师工程”活动的策划实施、组织协调等,具体分工为川汇区教育局提供一定的经费保障,协调“青苗”教师所在学校的相关事宜;“青苗”所在学校提供时间、空间、经费保障;高师院校的指导教师负责专业发展的设计、学科技术指导等。
3.3“周派名师工程”内容
内容是“周派名师工程”科学性和丰富性的保障,它是名师工程的支撑,内容的科学性决定着实践活动的方向和品格,内容的丰富性决定着实践活动的内涵和诉求。要进行内容的设计,对“结构”的探讨是前提,现代汉语词典上结构有三种解释:一是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比如文章的结构、语言的结构、原子的结构等等;二是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比如砖木结构、钢筋混泥土结构等;三是作为动词的组织安排,比如一篇文章的文字、情节安排等[2] 事物本身都是有结构的,事物之间也是有结构的,事物本身的结构表明事物的性质,事物之间的结构表明事物的关系,这给我们的理解是,认识事物的性质必须从关系中去认识,这正应了维特根斯坦的话:事物的本质是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3]事物的本质在关系中才能成立,这告诉我们,要认识事物的特质也必须是在关系中,孤立的看待事物,我们得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或者叫假象,过去由于对关系认识的不足,我们始终不能准确地把捉事物,对事物认识不了,何谈去发展利用它呢!
教育教学也是有结构的,教师、学生、教科书组成一个事态才能各自存在,孤立的来谈教师、学生、教科书没有意义。那么教师教育发展的内容设计也是有结构的,我们从关系的认识中获得经验是:怎样的内容?内容是怎样的?前者关乎着内容的性质,后者关乎着内容体系。
为此,“周派名师工程”的内容体系为:
第一,教育认知内容体系。这是“周派名师工程”的先导性内容,教育认知体系使“周派名师工程”的“青苗”教师认识教育、自我、教师的本质,旨在使之拥有教育理想、教育信仰,最终体现出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他们认识到教育是一个没有尽头的事业,值得自己终生委身其中,正可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同时,使“青苗”教师在成就教育与教育成就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表现出既能脚踏实地,又志存高远的人生境界。
这方面主要以专家报告、榜样感染、个体促进的形式来开展。
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体系。这是“周派名师工程”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常规常态化内容,拟从两个维度来呈现,纵向内容体系是指,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的内容,目的是使他们具备课堂中所需要的程序性知识体系,横向是使他们获得学生、教师、课程教学专家之间的互动中,使他们获得描述性知识体系。
第三,阅读内容体系。阅读是教师常态化的活动,它提供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的所有养料,教师掌握阅读知识体系是教师阅读的保障,“周派名师工程”特意把阅读凸显出来。阅读知识体系具体分化为:什么是阅读?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通过阅读实践,努力创建起阅读层次标准和技术标准。
第四,教育随笔抒写内容体系。阅读是吸收,抒写是表达,二者是承载教师专业的一体两翼,也是职业生命维系的标志。“周派名师工程”将在这方面探索教师教育随笔抒写的方式,建立起教育随笔抒写的知识体系,使教师乐于、勤于抒写的自己的职业生命体验。
第五,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知识体系。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所谓科学研究就是对规律的探索和掌握,发现了规律才能找到利用规律的路子,规律得到了有效利用,课堂形式和内容都将得到完善,因此,教育教学研究是课堂教学突破的保障,“周派名师工程”鼓励教师主持各级各类课题,以加强“青苗”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研究实践中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知识体系。
“周派名师工程”五大板块内容关系图:
3.4“周派名师工程”实施路径
“周派名师工程”的实施路径概括为“三结合”、“三步骤”。“三结合”是促成地方教育局、高师院校、基础教育学校的结合;“三步骤”是遴选青苗、田野访谈、田野大讲堂。
“名师工程”实施一年来,在区域性教育要素整合、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教师职业幸福感获得、教师专业发展元素构成、学科特色课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建设、领头雁效应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经过高校专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细心论证、大胆实验、总结完善,“周派名师工程”基本走出了一条学科特点理解准确、课堂效果显著、多元要素互动、发展诉求强烈的教师专业发展经验模式,“周派名师工程”毕竟还处于实验阶段,虽取得了不少的经验和成果,但只是阶段性的,要进一步发展仍将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为了促进“周派名师工程”有序、良性、可持续的发展,仍然需要各界不断的努力。
课题: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周派名师四类发展性课程构建研究》编号:2018ZDJH----409
参考文献
[1]房龙.人类的故事[M].刘海,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05.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3]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陈嘉映,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1.
作者简介:
王慧乐(1971,07—)女,河南省周口人,本科,周口師范学院综合档案室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