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三件法宝”做大一张小报
2019-09-10沈皓玮
沈皓玮
“内容”永远是一张报纸的灵魂所在,在《文萃报》的历任总编辑里,有一位,可谓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他把全部心血几乎都花在“如何办报”上。他儒雅不守旧,淡然不漠然,严格不失潇洒;他声调不高但底气十足,用单枪匹马的架势打破敌众我寡的局面;比起功名利禄,他更专注于办报的艺术。《文萃报》搏击在竞争激烈的报业海洋中,原总编辑李梁宁的办报理念,便是定海神针。
1994年底,李梁宁加盟《文萃报》。“当时连张办公桌都没有,我和旷总一起找了张乒乓球桌,搬进办公室凑合着用。”说起与《文萃报》的初见,他满脸幸福微笑,一切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比起“衣衫褴褛”,当时《文萃报》的另一个窘状更令李梁宁所担忧。一张只是“剪刀加糨糊”的文摘类报纸很难闯出一条生生不息、经久不衰的发展之路,于是他的办报理念“创新品牌、提升品质、增强品位”这“三件法宝”应运而生。
“创新品牌”不做搬运工。1996年下半年,香港首任特首花落谁家成为焦点。“当时内地大多数人对董建华还比较陌生,我曾任《湖南日报》驻廣州的首席记者,有位香港的朋友告诉我热门人选应该是董建华。”几天后,一家权威媒体介绍了香港首任特首人选的“三匹黑马”。他当即拍板,在《文萃报》人物专版摘登了此文,并把董建华排在首位,成为全国首家介绍董建华的文摘类报纸。时隔两月选举揭晓,《文萃报》这篇“未卜先知”的报道引起不小轰动,由此“首家文摘”和“新闻策划”打开了《文萃报》“创新品牌”的一条新路。
“提升品质”,不按套路出牌。有了改头换面的“品牌”,如何进一步提升品质?李梁宁决定“不走寻常路”。随后,“逆向选题”成为《文萃报》新闻策划的惯用手法。这种手法就是让人们在标题中疑虑,他说:“别人是出奇制胜,我们是出题制胜”。2007年策划“喜迎党的十七大”报道中,《文萃报》另辟蹊径,用“买了新车也‘烦恼’”“三盖房子还‘烦恼’”“鞋子多了惹‘烦恼’”“银行排队有‘烦恼’”“四改地图真‘烦恼’”等5篇文章组合成《“烦恼”之中看发展》专版,使读者阅后会心一笑:原来都是幸福的“烦恼”,这一大堆“烦恼”引来一片叫好声。
“增强品位”,不落俗套。在李梁宁总编辑看来,编报人自己有品位,选的东西才会有品位。2011年建党节前夕,看到《人民日报》“92岁的农民黄先春亲吻党旗”的新闻图片,“真情爱党”四个字从他脑海蹦了出来,与之相呼应的是党“真心为民”。于是,两个“真”字唤起了一个策划设想,随后以这八个字为主题,以图片为主,这样一期庆祝建党90周年的特刊与读者见面了。这期大气动人、内容“以小见大”的特刊不拘泥于文字、视觉冲击强,引起广大读者一片共鸣。
“三件法宝”齐并用,可谓“法力无边”。李梁宁总编辑的办报理念不光为《文萃报》赢得大批铁杆“粉丝”,而且在2011年记者节前夕,他作为全国文摘类报刊的唯一代表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并前往北京参加了颁奖仪式,受到中央领导接见。这一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褒奖,对《文萃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王小波解读“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听李梁宁总编辑介绍他的办报理念,让人深刻感受到:读者读报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有趣,而敏于思索的人总能源源不断地拿出新意,让人备感阅读的乐趣。
腹有诗书气自华,依靠这“三件法宝”《文萃报》提升了“内涵”,从一张不起眼的小报办成了全国影响较大的品牌纸媒,为《文萃报》之后的各项发展打下了牢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