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的“真、浅、趣、理”

2019-09-10杨晓红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叶老叶圣陶例子

杨晓红

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字里行间透露出叶圣陶先生的亲切与自然。这一次,手捧《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更让我有了一种别样的感受。那种亲切与舒服的感觉扑面而来。字字句句更感受到叶老就是我们语文教师中的一员,备课、上课、批作业,和学生交流,才得来这么多方法、经验,信手拈来,浅显易懂,贴近一线。我一边读,一边为叶老行文的朴素,用词的准确,夸张的手法,幽默的语言而赞叹。掩卷沉思,叶老文集态度中肯、内容翔实,有观点,有方法,实实在在,正体现出“真、浅、趣、理”几个特点。

一、真情实感,直面问题

和当今学术研究中的一种怪象“假”相比,叶圣陶先生的“真”最当推崇。什么是真?来自教学一线的真问题,真心实意,真情实感。

叶老敢于大胆率真地指出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病:一是在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忘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难以摆脱科举的传统、八股的模式。三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情感,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叶老梳理的这三大弊病,当今的语文课堂不幸全部中招。不仅存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而且存在于语文教师的心中。常常是形式上有改动,理念上没变化;或是理念上有变化,行动上却没有改变,难以达成知行

合一。

敢说真话,敢吐真言。直面问题与顽疾,这就是叶老。

二、深入浅出,大家风范

这里所说的“浅”,指的是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比如,叶老关注阅读习惯的养成,他是这样叙述的:“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的事儿,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又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真是说得入情入理,简单易懂,就是说给小孩子们听也没有任何理解的障碍。反过来,我们再细品这段话,又能读出更多的意味和方法,让读者越读越爱读。

叶老文集的“浅”还表现在他会通过浅显的比喻、生活中的例子让读者明了。比如,他把精读和略读的关系比喻成小孩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地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着拦着、扶着牵着,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步履纯熟,自由走路。这和读书是一样的。精读的时候,老师给予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就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自由地阅读。叶老这样简单一比,精读、略读的关系就明晰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叶老总会倾其所有,娓娓道来,把所知、所想都告诉大家,且要人读懂。由此看来,叶老的“浅”尽显大家风范。

三、趣味盎然,一针见血

趣,向来与理论不沾边。而读叶老文集,就像在听他闲谈。谈笑间,就记住了那个理儿。他说旧式教育,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学生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精彩的作比,有趣!大家一读就能感受到旧式教育的症结,语文教学的弊端,谁还要做什么“活书橱”“人形鹦鹉”,更不愿做什么“儒学生员”。

叶圣陶先生在讲到语文教学的第二大弊病——作文教学的程式化问题时,形象地描述:“你能够揣摩题目的意旨以及出题人的意旨,按着腔拍,咿唔一阵,就算你的本领;如果遇到无可奈何的题目,你能够无中生有,瞎三话四,却又丁丁当当的颇有声调,那更见出你的才情。”几句下来,已经令人捧腹,讽刺之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叶老的“趣”更在于拿出了自己小时候的经验作例子。他八九岁的时候在书房里开笔,教师出的题目是《登高自卑说》,并提示这应当说到为学方面去。于是叶老按照吩咐写了80多字,末了说:“登高尚尔,而况于学乎。”先生就在“尔”字“乎”字旁边画了双圈,以示表扬。登高自卑本没有什么说的,偏要你说,单说登高自卑不行,你一定要说到为学方面去才合适,这就是八股的精神。读这样鲜活的实例,自然而然对八股精神、旧式教育有了深入的了解。叶圣陶先生并不是以讽刺他人为乐,他写的生动有趣的地方,往往是在讽刺教学当中的顽疾,恨其不改,恨其乐此不疲。

最值得一提的当然是一个“讲”字。叶老说,从古到今,课堂上有一点没有变化,那就是教师的“讲”。为什么呢?因为教师认为教学就在“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回事儿吗?当然不是。教学是一门艺术,绝不是一讲一听,事情就完成得了的。叶老信手拈来的精彩比方,引发教师深深的思考。

凡是读过叶老文集的人,大概都知道什么叫“动天君”。他总是说,让孩子们去动一动“天君”。我猜是动脑筋的意思,很好玩!他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巧妙地比喻为指导者与受领者。他认为,在课堂上最坏的情形是指导者与受领者彼此不相应,指导者认为受领者是一个空袋子,不问情由,把一些叫作知识的东西装进去,空袋子里装东西进去还可以,但如果受领者——学生毫不领情,完全屏蔽,岂不是白白教授了。

叶老一个接一个的打比方,举例子,真是语言生动鲜活,趣味盎然,一针见血。

四、入情入理,引发深思

“道理,道之理也,因果逻辑也。大道无形生育万物,大道无情运行万物,大道无名养育万物。道之理者唯自然也。自然之理者,顺道者昌盛,逆道者衰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叶老诚心诚意,不厌其烦的,就是想告诉我们一些他的经验教训,他所发现的道理,他所体验到的教育的自然之理。

叶老曾说:“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真是一语道破了多讲的弊端。“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而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受用一辈子。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认为的教学的根本问题,即最终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细想起来,这些观点正是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可见叶老深入的研究对今天语文教学的巨大影响。

回看今天的课堂,老师依然在滔滔不绝,课堂成了老师展示的讲堂,课堂的精彩在于老师讲解的精彩。其实,很多年前叶老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这些道理之精辟,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研究。

一个普通语文老师,本没有能力来品评叶老的文集,只是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真、浅、趣、理”几个字,就这样自然地蹦出来,跳跃在眼前。信笔书写下来,和老师们共享。■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叶老叶圣陶例子
霜的工作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燕子,住下吧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商界求生
请叶圣陶先生题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