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2019-09-10钟维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生过程游戏

钟维成

英语课堂游戏是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采取有趣好玩的形式,组织全体学生进行的语言操练和语言交际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游戏既可以排除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压力,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更好的帮助小学生习得语言,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前运用游戏,可以鼓舞热情;在课中运用游戏,可以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在课后运用游戏,让同学们觉得乐学不倦。但是,在游戏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问题

在运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重游戏,轻管理,低效能,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游戏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许多同学由于对游戏不感兴趣,或者由于思想上的另类而不参与游戏也不能很好地投入到课堂游戏中。有调查表明,游戏中所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下面几种。

(1)游戏旁观。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常常会有一个或几个同学对游戏漠不关心,这就是游戏旁观者。例如有教师在教颜色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设计了一个“What’s missing ”的游戏,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整个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但是在角落里有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参与到游戏中来,当其他同学不亦乐乎的“red”,“ blue ”,“yellow” 说个不停的时候,他只是沉默,教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学生都玩的开心的游戏,而他却游离在其之外,这样导致他无法得到应有的语言训练,体验游戏的过程。研究发现,导致学生游离于课堂游戏之外的原因有几个,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游戏不感兴趣,觉得游戏比较简单,不屑玩。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学生本身的害羞心理,他们害怕在公开场合犯错误。

(2)游戏起哄。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游戏的过程中,当一些同学在讲台上进行游戏的时候,只要上面出现一点点小状况,下面就会哄堂大笑,教师无法制止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上面参与游戏的同学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是不是该接着游戏,就算他们接着游戏,那游戏的效能也会大打折扣,从此以后,他们会对游戏产生恐惧心理,再也不敢参与,生怕被别人笑话。下面哄堂大笑的原因就是因为存在游戏起哄者,这些同学往往不参与游戏,在下面做小动作,或者看上面的同学“表演”,只要上面出现一点小状况,他们就开心的手舞足蹈。往深处想,这些同学不参与游戏而选择在下面“挑刺”,原因也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他们不敢参与游戏,怕出错误让别人嘲笑。于是他们选择宁可呆在下面看别人出错也不参与游戏。

(3)游戏开小差。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尽情的释放自己,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但是,教师作为课堂游戏的组织者,必须要注意到每个同学的反应。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几乎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玩具,在教师看来往往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却会成为同学的玩具,比如说同学的卡通橡皮,花花绿绿的铅笔等等。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一些学生在进行游戏而他们却在下面摆弄一些小玩意,完全不理会游戏,游离于游戏之外,原因有两方面,从教师的角度上看,游戏的设计不合理,不吸引学生,直接导致游戏的参与度低;从学生的角度上看,桌上的小玩意过多就是问题的关键,这时教师应该提醒同学把桌面整理干净。

二、对策

面对上述在游戏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游戏的参与度低,效能低,游戏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在此,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

(1)教师必须讲清游戏规则。教师是游戏的组织者。游戏的规则必须讲清,有新教师会由于紧张过度或者备课不足在课堂上讲不清楚规则,下面的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做。有教师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设计了一个游戏,当他介绍游戏规则时说“同学们,我们刚刚讲完句型。现在我们来做一项课堂活动,每组的第一个同学到我这里来,我告诉你们一句话,然后你们回去传给下一个同学,第二个同学再往下传,咱们看看哪一个组传的又快又准?”当时下面的情况一团糟,小男孩在下面打打闹闹,小女孩在发呆左顾右盼。虽然游戏规则已经被讲的很清楚,可是为什么没有预期的效果呢?如果这位教师将这段冗长的解说改成亲自演示,效果会好很多。另外,再介绍游戏时语言要尽量的口语化。那位教师在这方面就有所欠缺,在他介绍规则时,出现了句型、课堂活动等词。一年级的小学生无法理解。低龄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根本不会安静的听完这段冗长的讲解,要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就要用口语化的讲解配上亲自的演示。

(2)正确运用奖励和惩罚。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教师应做的是,全面了解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英语活动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后,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游戏中制造问题的那些学生,作为教师不能对他们采取过激的行为。有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学生在和周围的学生讲话说“老师发现XX同学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我们欢迎他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于是这个同学上台完成了游戏,教师表扬了他。这位同学回到座位上就开始认真听讲了。其实很简单,他在下面与同学讲话,原因是他的内心希望被重视。作为教师应该理解这种想法。但一味的奖励是不行的,他会觉得老师善恶不分,做错事也可以表扬;有的同学觉得奖励不值钱了,也就不在乎了。这时奖励就会起反作用。但巧妙地运用惩罚有时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比如,有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位学生游离于游戏之外,一直在下面和别的同学有说不完的话,教师说,“××同学,对游戏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吗?”于是这位同学就很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教师接着上课,发现这位学生听的很认真了。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惩罚往往效果会比表扬好,具体该用表扬还是批评要看教师对学生的了接,奖励也许只是适合于一部分学生,另外一部分可能就适合与批评。

(3)游戏的设计要富于创造性。俗话说“把戏不可久玩”。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时刻刻处在变化中的。小学生都喜欢新奇的事物,有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急劇下降,原始的兴趣正不复存在,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必须不断的设计新的游戏。同一个知识点的突破,在不同阶段可以用不同的游戏。比如:Snow White is taken far away.在新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角色表演(Role play),复习课时可以根据句子的节奏性进行分组游戏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分别起名Snow White ,is taken ,far away。老师点到名字的那一组的同学全部起立。如果有一人表现不对就可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游戏结束后,教师应注意总结。总结往往只需要几句话,但是总结的作用却不容忽视。首先,它可以对刚才的游戏起总括的作用,游戏不能白玩,是有目的的玩;其次,游戏的总结可以承上启下,对上面的游戏内容进行总结,对接下来的新授内容进行开启;最后,总结可以将小学生的思绪拉回课堂现实中,让他们知道游戏已经结束。从而有效的避免游戏后遗症情况的发生。

猜你喜欢

小学生过程游戏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圆满的过程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