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9-09-10罗文婕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课文文章

罗文婕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训练“说”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读与写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作文教学的两个密切相关的教学手段,读课文(范文)不仅可以得到写作方法、技巧上的启示,还可以激发写作的兴趣。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尤其是选入课本的文章大都是声情并茂、文质俱佳、便于效仿的名篇,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这些佳作,使其徜徉在作品的意境中,逐渐产生一种急切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的欲望——写作冲动。在作文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较快地提高写作水平,我常常引导学生仿效课文来命题,利用课文来做“样”,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2)复述课文,培养表达。著名教育家胡克英在《谈谈儿童的智力活动方法》一文中这样写道:“复述是很重要的基本功,不但标志着、而且促进着阅读能力的发展,而且作用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复述使孩子吸收书面的美好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内部语言,并经过思维的整合表达出来。”复述不但能促进并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要点的理解或记忆,而且能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句子,锻炼学生正确、连贯地说话,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十分有效的手段。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往往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中心思想作为首要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分析或学生讨论等形式组织教学。就算有复述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利用极少时间以个别优生的回答匆匆而过,比较形式化,剥夺了学生个体主动思考复述课文的机会。其实,每一篇课文都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好范文,复述是利用课文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好的手段。因为复述可以训练学生正确、通顺地组织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可以训练学生按一定条理重新组织文章,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懂得各种构建文章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语句不通顺、结构不完整、中心不突出是学生写作的通病,复述课文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给积累的方法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因此在教学时,我注重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1)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養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三、指导发掘写作题材

好的习作题材来自生活的孕育和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很多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认为作文很难,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事例,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作文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才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才能真正写出实实在在的好文章。在学生作文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并且要将这种方法作为习惯培养,当好学生习作的指导者、引路人。

四、培养修改的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可见,作文写好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时,我们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修改。

(1)指导学生自改。自改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草稿完成后,自己反复地检查文章还存在哪些问题,看看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前后语句、语段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是否清楚。许多学生写作文都是敷衍了事,没有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如教师能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草稿多修改几遍,问题就会大大减少。

(2)指导学生互改。互改是学生在自改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修改作文的活动。清代学者钱大昕说过:“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当学生几次自我修改一篇作文后,再找不出问题,或者在自改过程中虽已发现问题而不知如何修改,这时,学生可请教老师或其他同学。向他人请教,采用他人意见来修改作文的过程,实质就是互改过程。教师可让学生交换修改,通过交流,双方可在想法和意见上达成共识。这样,学生自改发现不了的问题,大都可以通过互改来解决。

(3)师生评议。经过自改、互改后交上来的作文就不仅仅是原作者的作文了,还是多了评改者意见的作文。所以,教师在批阅时不仅仅要批阅作文,还要客观、公正地点评作者和评改者双方的修改意见。在作文讲评时,首先,教师可抽出一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念给全班学生听;然后,就某个学生的作文及评改意见让其他学生评论;最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评,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修改意见或写作思路。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教师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使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课文文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日记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