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芙蓉
2019-09-10李理卯
李理卯
芙蓉,一分为二,为水为木。
古人笔下的芙蓉多指水芙蓉,即荷花,《广群芳谱·花谱八·荷花》曾记载:“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 水芙蓉因其出淤泥而不染之特征,备受文人墨客青睐,常借之自喻高洁人格。芙蓉入诗可追溯到屈原的《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诗人以菱叶与荷叶为上衣,又以荷花作下裳,示以洁身自好之品格。欧阳修《渔家傲·妾本钱塘苏小妹》,开篇便是苏小妹以自信口吻向世人自荐:“妾本钱塘苏小妹,芙蓉花共门相对。”苏小妹虽是钱塘名妓,但她与芙蓉为友,在污浊社会中依旧保有剔透玲珑心,门前摇曳的水芙蓉便表明她的立场,深陷泥淖却活得超逸洒脱,她小小的身躯与正统历史形成奇特对峙,成为“茶花女式”的唯美主义者。欧阳修借苏小小之口来表明浮沉宦海中仍保有初心。
卸去文人托物言志之重担,水芙蓉回归本色,化作少女,亦化为她们脸上的如花笑靥。王昌龄的《采莲曲》以自然笔触真实地勾勒出水乡采莲女子的天真浪漫,她们“荷叶罗裙一色裁”,以自然为饰;她们“芙蓉向脸两边开”,与自然同乐。采莲少女荡舟于脉脉流水之上,在丛中时隐时现,似水芙蓉。李清照笔下的水芙蓉是少女唇角的一抹笑,也是她前期的心路写照。她在《浣溪沙·闺情》中描绘了一位妙曼灵秀的女子与其心上人幽会的情景,“绣面芙蓉一笑开”,姣美面貌如荷花般明媚灿烂。水芙蓉在诗人的笔下可以是明媚少女的化身,也是她们的羞涩笑靥。
事实上,芙蓉本指木芙蓉,属于木槿属落叶灌木,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于秋日开花,其花色于一日之间从浅粉到粉红再到深红,变化万千,故又名“三变花”,更有雅名“三醉芙蓉”。有诗曰:“轻红淡粉别鲜妍,开遍盈盈秋暮天。”木芙蓉因其艷丽丰姿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深秋风情而获文人赏识。
南宋诗人范成大极爱此花,早期曾作五言律诗《窗前木芙蓉》:“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秋意浓浓,木芙蓉不畏霜寒,在万物静寂之时,仍傲然开放,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绝不向冷酷命运低头的非凡气度。他在词作《菩萨蛮·木芙蓉》中表明心迹,上阕“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不肯嫁东风。殷勤霜露中。”道出木芙蓉在深秋中的傲然雅质,不与春花争奇,不与夏花斗艳,无喜无忧,自开自落。下阕“绿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盏。斜日上妆台。酒红和困来。”以闺中女子的不羁与上阕木芙蓉的“不肯嫁东风”形成呼应,双线叙述更加强烈地表明自己执着不屈的个性。木芙蓉因其傲霜绽放的特质,而获“拒霜花”之名,范成大也曾以此名作《携家石湖赏拒霜》《拒霜旱莲》等诗,诗人对木芙蓉的喜爱程度可见一斑。
李渔言:“水芙蓉之于夏,木芙蓉之于秋,可谓二季功臣矣。”柔情水芙蓉,坚毅木芙蓉,一生于水,一生于土,一夏一秋,为天地增万物之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