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传播下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成因和对策

2019-09-10张诣

速读·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网络传播

摘 要:在全球化和网络冲击下,不同的英语体的产生,导致了英语的本土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式英语从以前的不正确慢慢发展成为一种有趣的特别的文化,并成为英语的一部分,中式英语正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茁壮成长,中国网民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词汇,融入世界文化的大熔炉。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网络传播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英语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国际语言,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广泛的使用中,不同的英语遍体应允而生,全球化的同时也导致了英语的本土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英语遍体使得英语更加的丰富。

截然不同的是,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错误使用的一种畸形英语现象,它违背了基本的英语语法语义及语用规则,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Chinglish一词是Chinses和English掐头去尾合成的,它是指中式英语,那种畸形的混合的在用词搭配上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既非英语也非汉语的语言问题。Chinglish的定义,被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是李文中(1993)提出的:“中国式英语是指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中式英语就是国际英语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或变体,与印度英语、新加坡英语等处于同等地位。“中式英语”不包括所有母语为汉语的人所用的英语,例如已经作为笑料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英语译文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已不同程度地进入普通英语的汉语词汇。

但是因为对英语词汇的缺乏和对语法的不熟练,很多人在使用英语的时候收到母语(汉语)的思维模式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干扰,生搬硬套英语规则和习惯,最著名的中国英语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第一批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洲淘金的中国人,现在已经被收录进标准英语词典成为了标准英语词组。中式英语大多出现在口头交流中,如果使用者把它转换成书面用语这种情况会大大的减少。

在中国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早期,我们把很多中国特色的东西表达成英语需要进行特别的翻译,比如饺子我们翻译成dumping,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的国际化,很多中国特色的东西我们直接进行了直译,比如饺子、功夫,我们就直接翻译成jiaozi,gongfu,例如前几年的美国大片功夫熊猫,我们就直接翻译为Gongfu Panda,也能被英语世界的人们接受,这样的表达方式被称为中国英语。之后有学者阐述了中国英语的内涵,第一,标准英语是其核心和参照点。第二,中国英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表达了汉语文化中的特有事物和现象。第三,中国英语属于国际英语的一种,通过英语传播了中国文化,有利于丰富英语的表达方法,有可能能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很多传统节日我们都用直译的方法表达,比如Qingming Day Festival,还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吉祥物,在比较选择了多种翻译方法后,我们还是将其直译为Fuwa。因此,中国英语是以汉语为本族与的人们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一种英语,在英语顺应中国社会文化,思维方式和汉语结构的结果。

总而言之,中国英语的显著特点就是从英语的表达方式上可以明显的发现其中国文化的色彩,而中式英语的特点则表现为非规范性,两者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征。

现在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事实上,中式英语滥用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了很多。近些年来,网络平台作为现在社会最常用的媒体平台,其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随着网络技术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交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事实。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中式英语和中国化英语出现得也越来越频繁。伴随网络传播,让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再次成为当下热点,新词不断涌现丰富了我们的表达,在上网的人中,年轻人偏多,数量巨大并且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一代奠定了网络英语传播的基础,使之广泛传播,具有极强的生命里,网络的中式英语也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中国英语。比如比较有名的单词“gelivable”,这个单词就是网友自创的中式英语,意思是很给力(geili是中文给力的拼音+表示能力的英文后缀able)。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语言在不同的文化环境里必然会被改变,会受到不同文化使用者的影响,或许会加入本国文化成分,这一现象不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新加坡,印度等国家,英语和当地文化结合后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包容性。有生命力的网络中式英语对中西方跨文化交流有着促进作用,融合了自己的文化和思维方式,风土人情,只要能无障碍的进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

中式英语正在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茁壮成长,中国网民也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我们要对新文化保持热情,也要同时保持原本的文化,只有掌握好本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融入世界大文化的熔炉中。我们也相信中式英语能更好的发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在口语交际中不避免过多的中式英语,在写作和表达上进一步规范化,使得我们中国人讲的英语更低调更标准更规范更容易理解,对推动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中.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3).

[2]岳曼曼.外宣翻译中的“中式英语”[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7).

[3]李雪红.浅析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4).

[4]金敏.口语交际中的中式英語[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3.

作者简介

张诣(1980.11—),女,汉族,重庆,硕士,重庆医科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中国英语中式英语网络传播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新媒体时代河南文化资源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对策
网络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基于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热词英译的中国英语研究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