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圈层传播的新特点

2016-11-15张阳春王定立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网络传播

张阳春 王定立

摘 要 一系列公共事件发生发展中,互联网以“圈层”促使着碎片化信息的聚拢,产生了多元生产与定向扩散的流通特点。文章以“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为例,分析当前网络圈层传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与方式。

关键词 网络传播;圈层传播;舆论扩散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8-0038-02

微博、微信已是网络舆论扩散传播的主战场,新媒体的发展更新了原有互联网“圈层”建立的信息模式与传播结构,增加了内聚信息建构、多层联动传播等特点,从而影响到了全社会信息的组织模式。“双微时代”下,舆情事件的网络传播在范围、层次、内容三大方面都呈现出了和以往媒体与社交媒体双渠道扩展时期不同的特点。2016年4月,“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在舆论场掀起了轩然大波,这起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社交媒体的主要阵地微博、微信“双微”表现格外抢眼,每一次的转发都推动了事件关注度量级式增长;而在事件引发的社会讨论议题的内容方面,也展现出了层层深入递进式的变化。

1 网络圈层扩展的过程

社会化媒体改变着整个传播模式与传播格

局[1]。“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的发生过程其实非常简单:4月1日晚,某女性(@弯弯_2016)在北京798和颐酒店入住,遭遇陌生人拖拽挟持。并称现场酒店人员、路人中除了一位女房客,多人面对她的呼救,表现冷漠未及时帮助。4月5日00时06分,涉事女性“@弯弯_2016”发布第一条微博“视频:20160403北京望京798和颐酒店女生遇袭”,截至4月6日9时被转发4万余次;4月6日20时10分,再次发出视频链接,但加上了话题和对视频事件的说明——“#和颐酒店女生遇袭#、#卖淫窝点案底酒店#”,随后被转发60余万次;20时19分,受害人发出对事件的文字叙述长文,被转发8万

余次。

1.1 微信接力微博:爆炸事件的信息圈式扩展

4月5日00时06分微博发布后,最早的传播者仍是“@弯弯_2016”本人,至12时31分,第七位转发者“@正经星人”出现,并促成拥有20万粉丝的“@布小什大师”在12时36分转发。下午,经“@老卒过河”转发后又引发拥有143万粉丝的“@纯良大叔”转发。此时事件尚未形成有效影响力,但已经让事件的发酵与曝光有了可能。

第二条视频微博则在12小时内被转发60余万次。经历了一系列持有众多粉丝的营销号和大V的转发,包括@所长别开枪是我、@托尼熊、@捉刀人、@追风少年刘全有、@papi酱、@知乎、@王尼玛、@圈少爷、@老沉等。显然,事件经过第一波的扩散,进入多个大V的信息流,实现信息告知效果;经由抱团传播,使事件的传播能力得到指数级提升,发展为全网关注和讨论。

而此次事件中微信也非常快。4月5日晚10时50分,第一篇“女生酒店遇袭”的文章被公众号发出。随后在11时20分公众号“Lifehack”与“上海热门资讯”相继参与到事件讨论。截止4月6日12点,它们所发两篇文章阅读达到31万,其中健身号“Lifehack”阅读超过16万。微信在微博引爆3个小时后即被点燃,“双微”形成了事件的双渠道传播之势。

1.2 社会议题分裂:传播内容与观点的层式深入

在第二条视频被公布引发网络大规模转发后,很快,舆论场中出现了第一个社会议题,即对女性人身安全和社会安全表示恐慌,圈式扩展恐慌情绪加重之下,社会安全成为第二个被大范围讨论的议题;随后,视频暴露出的酒店在管理上的问题,以及旁观者的举动使得社会管理、旁观者效应相继分离出来成为了后续公共议题;进而,针对该事件中女性遇到的危险,很多媒体开始转发女生自救的帖子,然而,这些帖子却激起了以微信文章《不会武功的女生已经不配出门了吗》为代表的反对,强烈抗议现有社会环境下,只强调女性自救而忽视社会整体对公共安全的责任。因此社会公共安全营造也成为了一个突出的分支社会议题。

此外,随着涉事女性表示要通过网络维权,涉事酒店如家发出道歉公告后,一方面,不仅是女性维权,甚至连公民维权形式和手段,乃至其背后的法律保障都成为新的社会议题,另一方面,针对如家本身正在进行的,即将从美国退市并加入首旅的商业决策,网络上甚至出现了商业阴谋论的怀疑,各种猜测、挖掘、深入分析都以这一件事作为切口,社会议题层出不穷呈现井喷态势。

综上可以看出,整个事件涉及的社会议题,也经历了由浅层的单纯恐慌到社会安全、酒店管理、社会管理(针对酒店涉黄现象社会管理缺位)、旁观者效应、社会公共责任、公民维权等这样一个层层深入递进的挖掘式进展。

2 网络圈层传播的特点

无疑,这起2天内传播体量就越过20亿的女性遇险事件相对以往,其传播内容、速度、规模、路径、热点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一系列有别于以往的,互联网圈层传播的新特点。

2.1 “双微”跨平台互动效率进一步提高

从本次事件的圈层传播路径可以看出,事件最初在微博圈式扩散发酵,视频微博在发出2个多小时后,微信就开始跟进(此时媒体尚未开始报道),在事件对公众的告知阶段,由于微信对网民的高覆盖率,此时的跟进将关注者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很快舆情在微博起源、发酵,继而转入了微信圈群进行封闭式讨论,情绪化分享加速信息传递速度,从微信转播此事所用的标题词汇和情感倾向看,较之微博,微信的情绪更浓;再接着,公众又开始转到微博进行海量信息交换。微博承担舆论公共空间作用,微信则起到促使信息加速度传播、情绪趋同的效应。跨平台互动的效率和效果都进一步的提高。

2.2 第三方继续成为事件第二焦点获得大量关注

因事件伴生发酵了大量抽象的社会痛点,本属于观察者(媒体)和处置者(公共管理部门)的第三方在事发后的行为成为了继事件本身的第二关注焦点。从媒体方面看,事件曝光首日,媒体(包括由媒体运营的微信和微博公号)中,除了事件本身的新闻,普及女子如何防身的文章也获得了大量相似的关注。然而,这种普及反而引发了舆论场的不满,即“出事了,人家的媒体都呼吁社会安全要共同打造,我们的媒体却在普及女子防身”,负面情绪反而更加严重;而围绕着酒店是否涉黄的问题,舆论场则表示很多酒店被塞“小卡片”司空见惯,酒店甚至和黑势力团伙有合作关系,并据此指责现有社会管理不到位,警方工作仍存在疏漏。

3 网络圈层传播的社会环境分析

网络表达平台的形成,给予网民自由讨论的空间[2]。除了传播工具的发展变化之外,社会环境的微妙变化也造成网络圈层传播的新特点。从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区别于以往的,新的社会痛点正在逐渐凸显。

3.1 情绪继续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推力

女子遇袭事件在经过一系列微博微信大号推动后造成了爆炸性影响,而观察传播的具体过程,网络情绪在传播中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每个转发该事件微博的ID在评论时都带有明显的情绪,而在微信中被大量转发的文章,都使用了情绪意味明显的标题与内容,如咪蒙的评论文章直接表达了愤怒“和颐酒店事件:不会武功的女生已经不配出门了吗?!!”,这些被广泛传播的内容中暗含的情绪无疑也成为事件扩展发散的重要推力。

3.2 新的抽象社会痛点出现

普遍的社会问题存在,共同社会情绪的积淀,网民们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对阶层情绪被长期压抑,言论内涵具体诉求,现有的价值观遭到冲击,期待相关事件得到妥善解决及追求事件真相的态度,都会导致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爆发。此次女性遇袭事件背后的社会诉求主要是:“反对一切形式针对女性的暴力”。这也成为本次事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舆情燃点,和网民传播该事件的一个最为强烈的诉求。此外,该舆情还反映出公众对公共安全的一种无力感,在“旁观者效应”下,一些犯罪行为可能会被忽视。可以看出,包括道德、平权、社会责任、法制建设、公共管理、维权意识与渠道等社会痛点开始出现,且这些痛点还有着高度抽象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唐兴通.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策略与方法[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国华,方付建.突发舆情危机事件衍生效应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12(1):89-93.

猜你喜欢

网络传播
俄罗斯应对极端主义网络传播的措施及启示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我在故宫修文物》网络走红的传播学分析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动画与新媒体的关系
网络意识形态争议特征与安全机制构建
民粹主义的网络喧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