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的伟大,经得起所有的赞美

2019-09-10林雪琼

新阅读 2019年4期
关键词:邓颖超明信片埃及

林雪琼

古往今来,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难免褒贬不一,而对于周恩来而言,却无疑是一个例外。

他的伟大,经得起任何的歌颂赞美之词,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不息;他的名字,早已成为国人心中不朽的象征。

从学生时期革命意识的萌芽,到效仿俄国十月革命,成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从未停止过追求真理的脚步。尤其是青年时期长达数年的旅欧经历,对他以后选择的共产主义政治主张有着重要影响。

时间回到1920年,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和半年的狱中生涯,周恩来决意求学异邦,寻找新的救国主义。

对此,在其写给表哥陈式周的一封信中,曾有所提及:

唯在求实学以谋自立,虔心考查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者。

然而,到底路在何方,如何才能救中国?

初到欧洲的周恩来,生活十分拮据,饮食只有几片面包加一杯白开水,仅可勉强温饱而已,居住的环境也是“身居斗室”,甚为简陋。然而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世界,寻找适合中华民族的革命之路,周恩来只能依靠撰稿,赚取微薄稿费,以解决生存问题,其余时间则频繁深入工矿码头,考察各国社会情况。

只是此时的欧洲,刚刚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久,由于经济萧条,人民生活窘困,失业风潮席卷,各个阶级也充斥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一切,显然动摇了周恩来先前对于西方的认识。

在保守改良与激进革命的政治道路选择中,周恩来逐渐倾向了后者。

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

找到挽民族于水火的真理后,周恩来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马克思主义,正如其在致李锡锦、郑季清所言:

“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选择了共产主义,就意味着阶级革命与无产主义专政。其在撰写的《继爱尔兰而起者之埃及》,就曾断言英国必然无法阻止埃及人民革命意识的崛起与民族的独立。

埃印情势如此,而他方若小亚与中亚复因赤俄宣传之影响,亦时有不稳之虞。英人虽狡,吾恐其亦不易高枕无忧矣。兹姑以埃及变动之起原述之如右,今后之埃及,其表现于一九二二年者,正未可料已也。

很快,预言成真。

1922年2月28日,迫于国际形势的压力,英国只得宣布埃及独立,结束了埃及七年作为其“保护国”的屈辱地位。这一胜利,无疑对此刻身处异国他乡,祖国同样在遭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周恩来,有着很大的思想冲击。

也是在同一天,闻知埃及独立的周恩来邮寄了一封明信片,其中内容则足可见一位为民族命运忧心奔走的炎黄子孙赤子之心。

明信片上的题字为:“此片为巴黎的和平区,图中高峙的石柱为拿破仑征埃及时携回之战胜品也。恩来寄自巴黎,一九二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在旅欧的岁月中,周恩来对于国际形势的判断十分准确,尤其是埃及,其不久前刚刚对英埃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局势进行了梳理报导。如今,埃及已经获得独立,而华夏儿女却依旧水深火热,他们对于民族解放的翘首以盼,对于和平的入骨渴望,又何尝比埃及人民少一分?因此,在周恩来的明信片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然而笔者却可以感受到其中对自由、和平、胜利的革命愿望竟是这样的猛烈。

书札中提及:“此片为巴黎的和平区”。在战争年代,“和平”二字太过珍贵,对于20世纪初羸弱的中国而言尤是。而“图中高峙的石柱为拿破仑征埃及时携回之战胜品也。”周恩来提及埃及,心中必定又是感慨万千,毕竟他对埃及的相关事务本就特别敏感。

在旧中国,革命先辈为了寻求富强之路,远渡异邦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心系祖国命运前程,也正是有这些爱国先贤,才让民族重生希望。

周恩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也注定他的择偶标准必须是一位志同道合、意志坚强的革命伴侣,因此他选择了同样充满革命热情的邓颖超。在欧洲时,周恩来就曾多次邮寄明信片给邓颖超,其中有一封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的革命誓言,见证着他们的決心与爱情。

笔者不禁猜想,在闻知埃及独立的那一刻,周恩来是否会迫不及待想将这一胜利分享给时常牵挂的邓颖超。因此,此件巴黎协和广场的明信片很可能是周恩来为邓颖超所写,表达革命虽然艰难险阻,却终将成功的信心。

完成此信后,3月初,周恩来即因巴黎生活成本太高而选择移居柏林。

后来,国内的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周恩来响应党的号召,结束了艰辛的旅欧学习,投身到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革命大洪流中……

如今,在这片日新月异的中华大地上,人们依旧在怀念那位鞠躬尽瘁、求索救国救民真理的周总理。

缅怀,致敬!

作者系同古堂创始人

猜你喜欢

邓颖超明信片埃及
周恩来和邓颖超:家国大爱,更有儿女情长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寄一张明信片给你
神奇的明信片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埃及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邓颖超令周恩来勃然大怒的举动
埃及火车追尾25人死
埃及两车相撞至少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