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切美好从此发生

2019-09-10刘海宁

新阅读 2019年4期
关键词:花街徐则臣耶路撒冷

刘海宁

我在想:如果没有徐则臣,也许就不会有知行空间。

淮安是运河边的一座小城,据说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四大都市”。如今的淮安跟其他三个城市已经不是一个量级,能够归纳出的共同点似乎只剩下“运河边的城市”。

20多年前,徐则臣还是一个青葱少年,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毫无防备地被抛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当时的淮安,历史上曾有的繁华被各种凋敝遮掩着。这个城市,这所学校,都背离了他对于未来的憧憬,那一刻的苍凉,使他在暑热还未退尽的9月,感受到的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宿命地说,这是徐则臣注定的命运安排,无法假设,也不能重来。他接受了这一切,但并未臣服,自由意志促成他一直努力跃升而出。

我没有打听过徐则臣的罗曼史,不过这座城市几乎解决了他所有的人生大事:他的妻子是大学同学;他的写作从这里起步;他在这里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当然最重要的,他在这里结识了运河,触摸到了花街,从此,这些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

徐则臣的文学创作中,讲述了乐很多关于“花街”的故事。每次看到相关的作品,我总有一种感激,也有身为城市主人的愧疚。一个外乡人如他,如此深情地想象、描述这座城市的一处景致,并尽其所能地赋予它气质甚至灵魂。在他所营造的“花街”,氤氲着一种气息,使我也使其他读者相信,这个地方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的,那些不会言语的砖石瓦块、街道码头,都藏着丰富的故事。

经过徐则臣的反复书写,淮安的“花街”就像马尔克斯的马孔多、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拥有了文学史意义。每年,都会有一些人来到淮安,寻找徐则臣笔下的“花街”。

文化,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文化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让人追随,人也需要时间完成“化育”。对于淮安,徐则臣没有发布任何宣言,然而他的作品,却在潜移默化地推动着、改变着外界对于淮安这座运河边上的小城的文化想象。

我爱淮安,这是我的家乡,虽然我对于它有很多的不满意,但犹如原生家庭的成员关系,我们彼此折磨,却又打断骨头连着筋。徐则臣也爱这座城市,并且是笃定地深爱的。如今,他已经成为知名作家,拥有无数荣誉和社会头衔,但每年,他都会回到这里一两次。他对于这座城市的深情,令人好奇又费解。我甚至猜测,这座城市是不是曾经狠狠地伤过他,以至于他总是无法释怀。

2014年10月,身为多座名校的客座教授的徐则臣回到淮安,他接受了“知行微课堂”邀请在一个小咖啡馆,为几十位淮安人讲了他对于“文学的黄金时代”的理解。咖啡馆条件有限,他身后不远处就是卫生间,不停地有人来来回回,开关门的声音,冲水的声音,这样的环境令我如坐针毡,但他没有丝毫怨言,认认真真地准备,诚诚恳恳地讲述。那晚有人说“知行微课堂是我的大学”。徐则臣的参与,对于“知行微课堂”是莫大的鼓励。这之后,我们又相继做了很多活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找到我们,说“我们一起开一家书店吧!”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一家面积达1600平方米的书店终于出现在淮安这座“3.5线城市”。书店的名字就是——知行空间。有人说,书店是一座城市集体善意的结晶,对此,我们感受颇深。然而值得一提是,在诸多的善意中,徐则臣给予书店的支持给了我们做好这家书店莫大的鼓励和信心。

2017年10月知行空间开幕,一年多的时间里,徐则臣先后两次来到书店介绍他的新书。第一次是2018年10月,他来知行空间介绍自己的自选集《花街九故事》《一意孤行》,他说以前是“从花街走向耶路撒冷”,他现在意识到,“花街就是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就是花街”。也是在那天,他预告自己的一部以运河为主题的新书即将出版。

这部新书就是《北上》。可以说,徐则臣之前十多年的写作,都是在为这本书作准备。《北上》的创作始于2014年,当时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刚刚完成,这部小说获得了当年的老舍文学奖,并且在2015年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提名,文学界一片赞誉。徐则臣没有沉湎于荣誉中,几乎在《耶路撒冷》完成的同时,他就决定以运河为主题创作一部小说,他告诉我,他想写的是一部跨越百年的家族史。

这确实是一个宏大的写作计划,了解徐则臣的人都知道他是个肯下苦功夫的人。于是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们就看到徐则臣开始了不辞辛劳地大规模田野调查。他走遍了运河沿线所有城市,翻阅了几乎所有关于运河的研究著作,遍访各地运河研究专家和生活在运河沿线许多城市的市民百姓。

1901年,京杭大运河漕运废止,对大运河的规划与管理逐渐退出国家战略,大运河也进入了自生自灭的状态。淮安作为漕运总督府所在地,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经济状况断崖式滑坡。而这一路下行的态势,终于因为2014年的申遗成功,有了新的转机。恰巧,徐则臣制订的“百年运河”写作计划就在2014年!命运真是个有意思的神!

作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大运河的这一巨大转机,应该算是对于运河怀有如此深情的徐则臣莫大的慰藉了吧。无论是于情感还是于创作,似乎都因此获得了加持。2018年12月23日,徐则臣携《北上》再次回到淮安,这一次,他从杭州出发,一路北上到了淮安,结束了淮安的新书分享,又一路北上到了北京。

因为一部《北上》,大运河流经的淮安城可以无可争议地对标杭州和北京,而这一部以运河为主题的30万字小说,有三分之一与淮安有关。徐则臣是有世界胸怀的作家,他并不是要以此致敬淮安。在淮安遇到运河,对徐则臣的人生与创作是一件幸事,淮安遇到徐则臣,也是淮安与运河的幸事。而淮安的知行空间,遇到徐则臣,更是一件幸事。他的每一次归来,都是对于知行空间的加持。

知行空间有一句广为人知的slogan——读书知世,言行合一。

这句话,是徐则臣对于知行空间的期许,现在,已经成为知行空间的价值观。

作者系知行空間书店创始人

猜你喜欢

花街徐则臣耶路撒冷
在文化和历史的场中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世界最美街道】系列
九曲花街
北漂青年徐则臣: 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北漂青年徐则臣: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徐则臣自称写《北上》靠的是“现实感”
从桃花源到花街:徐则臣对乡土乌托邦的继承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