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城区:以图书馆为主力的全民阅读推广模式

2019-09-10杨庆祥

新阅读 2019年4期
关键词:东城东城区书香

杨庆祥

东城区“一区一品”品牌建设活动当中,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平台、书海听涛系列读书活动、故事时间(购买悠贝服务)品牌三个品牌建设最为成熟,发展也较好。三个品牌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图书馆为载体,积极开展多样活动,推动全民活动阅读。独特之处在于积极开展和品牌相关的关联活动使得全民阅读深入推动到家家户户,加大品牌知名度和推动全民阅读热度;同时,线上阅读的开启紧追时代潮流,数据库的建立让更多青少年足不出户享受书香;考虑到社会上诸多弱势群体不便时常出入图书馆和不了解线上图书馆东城区积极送书到户,和工人、单位、低保户等直接对接送书到人。

局限于图书馆固定资产占地面积以及实体书的维护情况,东城区图书馆建设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建设面积不够,经费缺乏等。社会力量参与东城区全民阅读情况主要表现在社会力量进入管理层和主办方积极开展读书会,加强读书会线上和线下凝聚普通读者的社会力量。中长期看,图书馆建设还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如建设特色小馆,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建设经验,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图书馆等。

东城区书香建设现状

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平台的建设特色。书香东城数字阅读平台目前不仅是整个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品牌,也是第一次在全国提出来的家庭图书馆的概念,是第一个用发放阅读卡的推广模式,让全区的市民都能享受到资源的共享性和知名度。这是一种服务方式的创新,在全国目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代表,中文在线因为成交书香东城之后,与全国各地以及地市级区县图书馆都在合作。书香东城来自三个方面的合作:一是东城区政府的重视,二是东城区第一图书馆的专业性,三是中文在线的技术服务。三方合力形成非常大的品牌效应,缺一不可。

书海听涛系列读书活动的组织与推广。为推广全民阅读,普及科學文化知识,提升公民素质,营造书香社会氛围,图书馆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求,从2008年开始创建了“书海听涛”系列活动,随着全民阅读活动向纵深开展,图书馆也在不断积累开展阅读活动的经验,并经过多年孕育,使“书海听涛”这一文化品牌日臻完善,使其成为全国图书馆界赫赫有名的文化活动品牌。如今“书海听涛”系列活动已是包括作家与读者见面会、经典诵读、档案见证北京、北京古都历史文化、书画赏析、科普讲堂、大使带你看世界、观影读经典、红领巾读书、文化助残、外文影片等多个系列的全方位的读者活动。近年,“书海听涛”系列的活动数量、种类再创新高,年开展20余个系列近700余场大小活动,将东城区全民阅读推广工作推向高潮,年超过5万名群众走进图书馆参与阅读活动,接受文化熏陶较好地实现了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书海听涛”系列读书活动的中“作家与读者见面会”“诵读推广阅读”“科学讲堂”“外文影片导读”“故事时间”均荣获过中国图书馆学会或北京阅读季的优秀阅读推广案例称号。

故事时间使亲子阅读活动常态化。悠贝品牌和投入:悠贝主要从事亲子阅读,致力于亲子阅读行业差不多九年,在这九年和政府合作,引入社会力量提供在少儿阅读方面的服务,跟东城的合作差不多四年多的时间,跟东城第一图书馆合作,在东城区有三家外包服务给悠贝的社区图书馆,包括半外包服务的东总布分馆,还有两家在动画室。

目前,故事时间已经延伸到东直门、建国门、永外、体育馆路4个街道图书馆及王府井书店图书馆。

2018年1—7月,在儿童阅读活动方面提供的故事会以及绘本之旅这样的亲子活动、儿童阅读活动组织了871场,故事用书用到了2663本,有16287人参与。父母的课堂除了之前只是影响阅读方面,现在也会做读书会,除了绘本之外也会扩大一点范围,最终还是致力于在儿童阅读这一块。悠贝更多的是用活动来吸引这些孩子,推动家庭去亲子阅读。

以图书馆为主导的全民阅读推广模式

角楼图书馆:特色活动唤起大众对北京的共同记忆。角楼图书馆,尝试创新运营模式,采取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由文化公司承接品牌及活动运营,由第二图书馆负责管理。同时,第二图书馆党支部与运营公司党支部开展支部共建,共同学习,共同开展支部活动,形成工作合力。该图书馆围绕北京的物、北京的人、北京的事,从“阅读北京”“聆听北京”“艺术北京”和“品味北京”4大主题出发,在角楼图书馆打造了“北京会客厅”“非遗52日”“来角图过‘中国节’”和“老外爱北京”4项品牌活动,举办文化名人开坛授课、角图星空电影院、“角图里有故乡”“优秀文化我传承”等活动280余场,直接参与21000余人次,吸引了一批喜爱北京文化的伙伴,让读者近距离地感受和学习北京历史文化,唤起大众对北京的共同记忆。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总布胡同分馆:“小而精”亲子阅读推广。2014年,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总布胡同分馆将数字文化社区、电子阅览室、益民书屋、图书室融为一体,引进悠贝成长科技有限公司(民办),延长开放时间,将亲子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突出“小而精”,全年组织4类、360余场次活动。3年多来,服务效能逐年递增,亲子阅读活动总数达到1000场,1万余名小朋友参加。2017年东总布分馆作为“最美基层图书馆”,被评选为“书香社区”和“十佳阅读空间”。

王府井图书馆:拓展全民阅读服务功能的创新之举。王府井图书馆除了具备所有公共图书馆都有的借阅功能外,这家开在书店里的图书馆还有一项特色活动。读者可以在书店1层至5层挑选自己喜欢的书,只要符合一定限制条件,挑选到的书可以由图书馆当场采购收入馆藏,读者只需等待半小时就可以免费把新书借回家。2018年,荣获北京市十佳优读空间称号,并荣获2018年图书馆界、出版界优秀阅读推广案例奖。

东城区全民阅读品牌建设的独到之处

以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为例,调研组发现,其在两个方面的做法颇为有特色。

一是“书香东城”关联度高、影响力大。2011年,东城区将“书香东城”建设融入“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之中,在东城全区范围内积极推进“书香社区”“书香家庭”“书香机关”“书香军营(警营)”“书香校园”建设,将辖区内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调动起来,共同营造书香氛围,建设“书香东城”。

二是拥抱数字时代推广全民阅读。早在2015年,东城区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数字图书10万种、期刊3000种、有声读物、课件、影视剧等资源,建立“书香东城全民阅读平台”网站。同时,东城区第一图书馆进一步优化自身网站,推出微博、微信等服务,将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阵地服务与网络服务相整合,纸本阅读与数字阅读相融合,引领阅读风尚。

东城区第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也毫不逊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创新举措:一是由“等你来看”转为“邀你来看”。东城区第二图书馆主动创新服务内容,开展“书韵书香伴成长”全民阅读活动,吸引读者慕名而来。连续4年承办“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连续开展红领巾读书活动36年,全区范围少年儿童参与率达到80%以上,连续两年举办东城区新年诗会,诗会网上直播点击量达20多万人次,为老年读者特别推出老年之友电脑班、老年之友手机班,让“银发族”们也享受到科技时代的便捷。二是由“只能到馆借书”转为“随时随地在线阅读”。东城区第二图书馆积极开展数字资源建设与服务,丰富网站内容,开设书香东城、热门图书、中华连环画、数字有声图书馆、在线展览等多种数字资源。截至2017年年底,数字资源本地存储总容量达到15.24TB,远程共享数字资源总量200TB。在微信公众号内设“移动图书馆”服务系统,24小时不打烊地为读者提供多元化阅读服务。三是由“一馆一点”转为“一馆一面”。东城区第二图书馆坚持让优质服务“走出去”的理念,主动融入“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深入服务基层。先后与四家社区、企业单位签订《党建共建合作意向书》,与62家单位签订《送书服务点协议书》,开展送书到社区、到医院、到部队、到学校、到企业、到工地。常年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东城区全民阅读品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综合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和东城区第二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现状,调研组通过走访和座谈了解到,他们当前在全民阅读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是藏書空间紧张问题。因图书属固定资产,目前东城区各图书馆馆藏书及街道图书馆书库面积有限,藏书空间已趋于饱和状态,亟须解决藏书空间紧张的问题。

二是体制机制问题。目前图书馆大楼内部由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及东城区图书馆会议中心共同使用。图书馆是提供市民阅读的场所,但是因会议功能过强,造成大楼动静不分。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大楼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才能给读者一个安静的阅读氛围。

三是体系建设方面的难点。在构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过程中,东城区要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体系结构,目前街道一级已形成总分馆建设模式,而社区一级密度大、规模小、效能差,在体系建设上存在难点较多。包括阅读空间狭小,大多为一室多用;人员相对不固定(兼职较多);开放时间不能保障;图书经费没有来源等软硬件实际问题。

四是经费问题。购书经费有待加强。特别是每年购书经费不固定,导致不能及时购买新书,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五是人员问题。目前,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存在留不住人的问题。其次,内部激励机制不能拉开差距,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此外,东城区各图书馆相关的专业培训较少,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学习更多的图书馆新知识。

六是场地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以“空间”为要素历经“借阅空间”“传播空间”“交流空间”的发展和转变,“传播空间”是图书馆在主动服务中释放被禁锢的知识价值;“交流空间”是图书馆通过为用户提供开放自由的知识交流场所来促进知识价值的转化和创新。因此,场地问题是东城区各图书馆遇到的最大困难,他们需要充足的场地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东城区全民阅读目前社会力量的整体现状

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里有相应的要求,也是全民阅读推广“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可以从角楼、从东总布、从图书馆大量的阅读推广活动中看到,东城区更加注重操作性和目的性以及它的效能。作为法人治理结构来说,作为北京市第一家文化事业单位,试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2018年是第三年,2018年应该是进入了换届之年。外部理事多于内部理事,外部理事担任理事长。悠贝的林丹是外部理事,读者代表的有蒋老师,还有一个教育口的历史老师也是外部理事。考虑到图书馆体系建设,东城区特意请体育馆路街道的文体中心主任王玉梅作为外部理事担任。外部理事中应该考虑到老同志,请原来东四街道党委书记作为外部理事,外部理事基本构成是这样。

东城以图书馆为主力来组织发动社会力量,中文在线也好、悠贝也好、人民出版读书会也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东城区有106家实体书店,绝大多数书店都要进行阅读推广活动。角楼有17家读书会入驻,社科院专门有一个社科书店。

区委宣传部牵头做的百人领读人,线上、线下都有,线上一个群差不多四五百人,每周都有活动,线上也有活动,固定的是周一晚上请老师给大家分享这本书的体会,作者讲这本书的体会。还有一个老舍读书会,每周也有一次活动,每周有一天可以静静地在家里听老师讲。第二图书馆后大殿有小庙腾出来以后,可以坐一二十人,现在有两个领读人线下活动在庙里开展,东城区的读书会很多,有领读人100名。

东城区全民阅读品牌建设的中长期目标

怎么样把阅读的功能能够以无形的方式划入社交的功能里面,这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公共图书馆不能强迫别人来看书,但需要引导。

规范它的基础建设,建设有特色的小馆。美国图书馆,虽然有社交功能,但每个图书馆都有它的特点,美国一个小镇上,图书馆把全世界最好的科幻文学作品全部集中在那里,只收集科幻作品,最早的16世纪珍贵版本,弗洛斯坦特别少见的版本都找到了。哪怕很小的图书馆都应该这样做,有主题书系列,就像左馆的角楼里面有北京的展览,这就是一个特点。

很多功能可以跟社会力量共同来做。所有人一逛王府井要朝拜一下王府井图书馆,因为它是地标,很多外省的文艺青年到北京来都想去一下大象空间,来北京体验一下文艺生活。2017年上海国际文学节,当时上海市委特别要求,想尽一切办法,把大象空间引到上海去。

复制性和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王府井新华书店图书馆100平方米,3000余册藏书,平均一天外借120册,预计一年外借册次可达4万册次,是目前东城区一个街道级图书馆的3~4倍的外借量。如果书店图书馆的面积再增加2~3倍,可外借藏书达到2万册以上,则每年外借量可达到7万~8万册次。

日本的公共图书馆平均面积在1000多平方米,相当于我们区的十来个图书馆,30年都是在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就一个管理员,7个人到10个人,这种外包式的服务,日本是比较成熟的。我国在进行图书馆改革时候也可以注意吸取持续性的问题。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东城东城区书香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聚焦质量 创新发展 推动东城教育再上新台阶
墨韵书香
墨韵书香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券游东城
书香海报
害死人的记者
水是用不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