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感知英语
2019-09-10韩朝霞
韩朝霞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同时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中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英语学习环境,努力建构课内外联系,拓展英语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英语,获得真情实感,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开展丰富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可以将英语课堂变“大”,将课文内容变“长”,将教学思路变“宽”,将施教方式变“活”。
因此,在教学中,我加强开放性、自主性的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英语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全员参与,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式教学的方式。
第一,在进行单元复习时,让学生们制作PPT。每个小组为六人,每个人都有任务:单词、短语、句型、语法、时态。然后由组长汇总、编辑,同时还要求他们要注意自己制作的PPT是否清晰,美观。在复习时,谁负责的部分就由谁来讲解和提问。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强,谁也不甘于落后,复习的内容既充分又有乐趣。并且每当一个小组展示完,其他小组都给打分,评出优秀小组并给与奖励。
第二,在讲解西方文化时,让学生们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组的节日,分别从日期、起源、庆祝活动、食物以及意义等方面来讲解。节日分为两部分(中方和西方),让他们自己去搜寻材料,并要求他们要能够读出自己所写的文字,并进行评分、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使他们进一步了解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开阔了视野。
第三,在朗读经典读物时,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每人翻译一页,互相解答,从而把读物的内容分析明白,这样,每个人都能理解文章的大意,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单词和短语,提高了阅读能力和扩大了阅读量,了解了更多的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
开展多种活动,尊重个性化发展
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第一,在单元复习时,要求學生们绘制出复习小报,自己认为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就写在小报上,然后再进行总结、展示。学生们根据其他同学的小报的内容,找到不同点,在下次小报中进行补充。
第二,在阅读经典时,让学生们绘制出每一个故事的思维导图,使他们更加清晰地明白所读的文章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享。这样就训练了学生们的英语表达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第三,在讲解长篇课文时,先让学生们准备出3—5个问题,在上课时,可以提问,并给出一定的答复,进行比赛,赛一赛谁会被问倒,这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强,都想把同学们难倒。
第四,在讲解文章时,让学生们针对所学文章内容,绘制出思维导图,并通过自己所绘制的导图来复述所讲的文章内容,这样既加深了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帮助他们复习了单词和语法。
第五,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所读的经典文章,让他们自己挑选角色,课下通过跟读的形式来朗读自己的语句,然后小组合作表演片段,让全班同学进行评分:语音、语调、声音洪亮程度、表演到位与否。让他们的个性在小组合作中充分表现出来。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教学活动的多样化是为了让学生们动起来,真正地做到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技能。
总之,丰富多彩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在新时期教育大环境下,发挥着丰富课堂、放松情绪、综合实践的重要作用。它能够顺应学生的心理需求,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并强化英语语言的应用。它有利于寓教于乐,提升学习兴趣。初中教学阶段,英语学科开始真正向系统方向发展,学生较难适应,因而放松、积极的学习情绪成为了英语课堂学习之必需。与枯燥的听说、问答等练习相比,课堂活动显得更灵活有趣,在教师有针对性、有启发性的设计下,课堂活动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因而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英语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