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徐宏
徐宏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学生的教育重点从注重学习成绩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方向发展。数学是一个严谨且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生缺乏数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小学数学是开拓孩子思维的关键,是未来学习的垫脚石。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实践
一、引言
小学是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对于刚刚接触数学学科的小学生来说,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其思维能力,使之形成“数学思维”,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优化升级。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成为了重要方式。
二、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涵
核心素养是从学生的技能、知识、情感、三观等方面进行教育。核心素养相对抽象,但是可以分成几个层次。首先,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其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最后,学生的核心素养要通过沟通与交流能力体现出来,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核心素养具有普遍性、关键性,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需要抓住重点,适应所有情景而不是个人;核心素养具有广泛性、融合性,核心素养涉及了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多个方面,彼此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融合,寻求共同价值;核心素养具有个体性和生长性,学生的个人修养,主观意识,会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提高。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思维和建模思维。培养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数学教育者进行深刻的思考,具体到数学学科的内涵,落实到学生本身。在培养以上三种思维能力的同时,教育部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想象力等各个方面,这些统称为数学的核心素养。
三、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运用小学数学基础数学知识,运用初步成型的数学思维来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具体体现,学生使用方便快捷的运算公式来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是找准数学的本质对小学生进行培养,让其对数字、符号有更深刻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时,要加强对学生数学基础水平的教学,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及数学核心素养。其次,教师在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技能,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培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一)教师应通过加强教学技能锻炼来培养核心素养
小学生思维还不成熟,理解能力较差,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思维和理解能力。教师在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时,要具有更多的耐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最合理的教育方式。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个人素质,为学生提高优质、高效的教学服务。例如进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时,老师可以出一道题来让学生进行运算,“在游乐场,小火车一共有3节车厢,每节车厢可坐5个人,请计算出所有车厢能坐多少人?”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不断播放相应的图片,让学生在图片中去找到计算思路,然后引出乘法计算方法。
(二)关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年纪偏小,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不足且缺乏耐性,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习惯了对知识的逆来顺受,丧失了主观能动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因此要充分利用其对新事物好奇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化的数学概念、计算法则等知识内容,通过与学生互动,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分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长方形概念时,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种具有长方形特征的实物,通过集中讨论找出这些实物的共同特征,最终形成抽象图形,引出长方形的概念。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通过日常生活的实际例子,将枯燥的概念性知识通过学生之间互动讨论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乘法运算时,教师提供足够的气球让学生来布置教室,然后提出问题:“要在教室四周挂气球,每排挂8个气球,一共需要挂多少气球?”学生通过乘法运算得出结论,可以快速布置教室。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的只是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和公式,而是能真实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地将所需知识内容进行生活化地运用,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内容的运用,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将会更加地留心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而验证所学内容。
(四)实行个性化教學,因材施教
学生作为个体,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都不一样,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对于自身学习都有着个性化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课程知识点。
五、结语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数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对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运算能力有重要作用,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2]马云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J].小学数学教育,2015,(5):3-5.
[3]罗万国.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2016,(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