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贝尔化学奖对世界化学发展的意义

2019-09-10刘丽苹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

刘丽苹

摘 要:诺贝尔化学奖由来已久,对世界化学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从诺贝尔化学奖的由来、诺贝尔化学奖中重要的成就、诺贝尔化学奖产生的效应以及诺贝尔化学奖对世界化学学科建制的促进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通过实例和理论结合的方法,分析诺贝尔化学奖对世界化学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诺贝尔化学奖;诺奖效应;学科建制

纵观20 世纪以来历届的诺贝尔化学奖,不难看出,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大体反映了20 世纪主流化学发展的历史,诺贝尔化学奖主要颁发给了结构化学、化学反应规律和机理的研究、关于元素的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新的化学研究手段的发明等领域,都对世界化学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意义重大。

一、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一生致力于硝化甘油的研究,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0余项,并在世界范围内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诺贝尔逝世,立下遗嘱,将部分遗产(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诺贝尔化学奖由此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诺贝尔化学奖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形成学科标杆,因此,诺贝尔化学奖也就更具含金量,成为世界顶级学科研究和贡献的权威认证。到目前为止,超过百年的时间,百余名化学家成功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工业手段实现产业化,将知识转化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物质所需。由此看来,虽然诺贝尔化学奖只是对杰出的学科专家的高度认可,但由此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一定程度上为世界化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二、创造新物质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许多科学家将研究立足于实际,根据生产力的需求,进行研究创新,在原有物质基础上加以改造利用,创造出新物质。而这些新物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著名的齐格勒和纳塔,他们因为发明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获得1963 年的化学奖。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合成出高度结晶化的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加工出耐微波炉餐盒、耐高温塑料水杯等,将人类从玻璃、陶瓷器等储物携带容器中解放出来。

196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伍德沃德。合成天然有机物包括胆甾醇、皮质酮、马钱子碱、利血平、叶绿素、维生素 B12 等等,他的全合成思路为全世界的有机化学家拓展了思路,进而有后来者合成维生素、抗生素和降压药等。

201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给了赫克、根岸英一和铃木章。他们共同发展了钯催化的偶联反应,这是有机合成中形成新的碳-碳键的重要方法,有效的偶联反应是合成新化合物的重要工具,这也将为新型有机物的合成打开新思路和新途径。

除了以上杰出化学家以外,还有许多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和他们一样,创造出新物质,对于人类生活来讲,是开辟新的生活认知,对化学这一学科来说,更是一步步走向更深的科学层次。

三、发展新技术

创造性地合成新物质,发展学科,和这并驾齐驱的另一条发展途径是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使用更具有突破性和推广性,能够更加深入地改变人类对化学的认知。

1922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斯顿,他和汤姆逊一起发现了同位素,并通过早期质谱仪精确测量了多种元素同位素的质量。质谱仪在学术研究中常用来研究新的化学物质,而在工业中,质谱仪和气相或液相色谱连用,成为分析未知样品化学成分的标准手段。

196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给了利比,他将碳-14 断代法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和考古学中。为考古研究和地质分析提供了突破性的技术支持。

1993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给了穆利斯,他发明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找到低成本复制 DNA 序列的方法。我们现在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享受到各种基因检测服务,比如亲子鉴定、遗传病诊断等,都需要仰仗 PCR。

200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给了下村修、沙尔菲和钱永健。他们发明一种能发出绿光的荧光蛋白,用来生物活体内的指定部位标记,使得生物化学家能够通过荧光观测到活体细胞内的情况。

诸多革命性的化学技术在诺贝尔化学奖这个大舞台上竞相绽放,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技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对除化学以外的其他学科也是影响深远,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诺贝尔化学奖在给以科学家们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激励一项项后来的技术突破。

四、诺奖效应

诺奖效应,是指诺贝尔奖能为获奖人或相关行业、技术、作品带来巨大的正面影响,也就是“诺奖效应”。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诺奖更是成为相关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带动产业发展的直接利好。

2010年英国科学家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股“石墨烯热”,石墨烯材料企业A股市场因此表现抢眼。

随着诺贝尔奖的国际地位一时无两,其获得者及其成果都将会有极大的辐射作用,某种程度上和品牌效应很像,人们开始重视研发人员和研发成果,推进研究成果向工业成果发展,实现社会效益。

此外,诺奖效应还表现在学术传承上。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美国杜克大学的罗伯特·莱夫科维茨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布莱恩·克比尔卡教授。大多数人不知道,两人是师徒关系,后者在前者实验室里做的博士后,并且由此进入了令他们二人获奖的GPCR研究领域。除了像以上两位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师徒,还有先后获得诺贝尔奖的师徒,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进入一个领域,继承老师的意志,多年后也获得诺贝尔奖。

可见,诺贝尔奖不仅仅是一个奖项,更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形成其独有的诺奖效应,不仅仅表现在当时的社会反响,更深藏在无声的传承中,诺贝尔化学奖更是表现得尤为突出。

五、推动化学的学科建制完善

在人类发展史上,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对科学的专门制度,19世纪以前,科学大多是某些先贤对世界的探索,不分学科,随着对科学了解的不断深入,开始形成专门的组织和机构,特别是19世纪以来,科学研究已然成为专门的职业。到了20世纪,科学的组织化、机构化越来越明显,科学已经成为一项社会事业。作为集体的有组织的机体的科学建制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制度。

在科学建制里,存在奖励机制。20世纪初,诺贝尔奖原本是诺贝尔的私立奖项,只是为了肯定和奖励部分科学工作者,处在这样对学科建制完善的特殊时期,诺贝尔奖凭借其公开、公正、权威、可靠的评奖机制特点,促进了科学建制目标的完成。诺贝尔奖更以其机构制度在评选时的普遍性、科学性、公有性和无私性,推进了科学建制规范的有效运行。

以上两点,确实推动了化学学科建制的发展。在诺贝尔奖中设有化学奖,这一獎项的设立,对化学这一学科而言,无疑是重点关注,进而影响到世界对化学这一学科的认知。

诺贝尔化学奖,建立之初,就尽显诺贝尔本人对人类化学发展的莫大关注,百余年来,在这一平台上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化学新物质、新技术,影响其他学科,造福人类,更以其日益显赫的威望辐射世界,产生了成果转化和升级、科研传承的诺奖效应,随着科学的日益昌盛,无形之中推动了化学的学科建制完善,助力于化学发展体系化、学科化,使世界化学发展有脉可循,有方可依,不仅对之前和现在的化学发展保驾护航,更为人类将来的化学发展做好坚实的铺垫。由此观之,诺贝尔化学奖对世界化学发展的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力晓岩.从诺贝尔化学奖看化学史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3(10)

[2] 刘宏.诺贝尔奖的设立对科学建制的影响[OL].道客巴巴,2003(5)

[3] 邢其毅.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4] 马玉虎.百年诺贝尔化学奖分析[M].化学史,2000(10)

猜你喜欢

诺贝尔化学奖
基因魔剪:改写生命密码新工具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
门捷列夫与诺贝尔化学奖
赏析:以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的原创题
挽救生命的奇迹:DNA修复机制的发现及研究历程
借力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
突破衍射极限——探索纳米世界的超分辨显微技术
升华显微镜专题知识
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