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
2019-09-10黄显安
摘 要:目前,经济一直是人们生活中关注的主要事物之一。而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课程,需要加强培养学生对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本文主要针对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展开分析,阐述了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以及引导正确的价值观方式,希望对西方教学引导方向做出正确理解和判断。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价值观;引导问题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也逐渐引入到教学当中,并且逐渐被人们关注。作为一门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学科,需要考虑到学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围,制定符合学生形成价值观的教学方案。
1 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
1.1客观分析
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并且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还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由于自然科学是针对物体或自然界展开研究,其研究对象相对稳定,且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而社会科学是探索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是多变的,其不具备稳定因素,而且主观意识较强,研究相对复杂。这也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社会科学受到很大程度的历史、制度和利益的影响制约。即使西方经济学中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有一些研究,并反映出一般规律,在某些方面是值得我们需学习和借鉴的。但是,西方经济学主要倡导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一些影响,并且它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西方经济性的意识形态属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经济学知识。面对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定理,学生需要学会判断,而不是照搬全收,这也是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中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
1.2主观分析
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到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学生年龄尚浅,对许多事物的判断能力还有所欠缺。虽然他们的思想活躍、对新事物好奇。但是,他们的思想认识还在形成之中,学生所认知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等观念还没有树立正确的意识,很容易受到一些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从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并且西方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毕竟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所不同,许多事物很容易被学生感染,导致价值观方向发生偏离。众所周知,学校是每一位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一味的讲述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对价值观的引导。我们需要理解教学的目标是育人,育人不仅仅是传授教材知识内容,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机结合。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价值观引导的正确方式
2.1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
我们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当中,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观念的指路人,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并且面对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避免两种片面性教学,其一是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全面肯定,盲目推崇学生学习;其二是完全否定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在学生面前大力批评,这两者皆不可取。许多教师出现第一种片面性教学现象是认为认为西方经济学就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并且认可其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并觉得非常适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第二种片面性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教师相对传统,认为学习西方经济学会影响我国经济制度发生改变,并且会侵蚀我们的思想方式,从而持持抵制、批判的态度。但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都有严重的教学偏激,会影响学生正确的思维判断。因此,教师需要端正态度,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2.2 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
西方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由于所接触的知识内容相对新颖,学生会失去一定的判断力,并与我国的经济制度矛盾化。这时,教师需要及时引导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较好的地方学习,并灵活运用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同时,根据相关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改变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
例如,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制度时,可以了解到他们在分配收入的过程中,会采用一种税收政策是累进所得税制。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中也是采用这种制度,而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相对容易理解。但是当我们学习累进所得税制度,却忽略了除了这一制度外,还有累退税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主要是针对高低收入者的不同,其征收税率不同,并且这一制度更有利于高收入者。主要是因为对高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而这种制度的颁布让学生感到困惑,同时,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样颁布的原因。从学生的谈论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判断,并阐述出累退税制实际上是高收入者或大资产阶级意志的一种表现。因此,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3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并且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对经济制度概念的形成。但是,我们在学习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知识的同时,需要判断所学知识是否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不可盲目否定或肯定,应该端正价值观,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同时,让学生有一定的主观意识,学会判断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让西方经济学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赵星, 董帮应. 经济学教学中价值观引导问题--基于经济伦理的视角[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6):154-156.
[2]刘慧. 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J]. 数字化用户, 2017(17).
作者简介:
黄显安,出生年月1987.8.28,籍贯安庆怀宁,单位: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 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