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所思想应用于我国乡土景观地方性构建研究

2019-09-10王南希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场所乡土景观

摘要:文章以场所视角理解我国乡土景观,在辨析场所与地方性的关联基础上,提出以场所构建为核心的乡土景观地方性凸显策略,从地域性设计与场所构建、场所功能构建、内外部群体共同构建3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场所构建,增强乡土景观中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与外部群体的地方性认同,提升地方吸引力,进而实现乡土景观地方性营建。

关键词:乡土景观,场所,地方性,构建策略

DOI:10.3969/j.issn.1672-4925.2019.00.037

对乡土景观的关注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多学科对乡土景观的不断认识、解释。随着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将乡土景观的研究由空间转向于场所,原因在于乡土景观的本质是将景观形式和其背后的驱动因素相关联来认知世界的方式,而场所理论适合通过对历时性地域景观现象的解析,探讨特定环境中景观模式背后的深层结构和机制,从而在场所的延续性进化中将集体无意识的场所原型转换为在场性的景观类型[1]。

1场所与地方性

首先,场所理论关注地,即空间环境,同样也是风景园林学的研究重点,往往以“土地”与“营造”为核心,重点探讨“基于人-地和谐的空间营造方法”,探讨“人如何在大地上正确地安置自己”的营建方式[2]。其次,场所理论更加关注人,即主观体验。正如段义孚所认为的,场所是“在世界中活动的人的反映,通过人的活动,空间具有了特殊的意义,场所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在提供所有的人类生活背景的同时,给予个人或集体以安全感和身份感”[3]。场所被视为地域环境和人文精神的景观同构,长时间人-地互动所形成的场所性空间往往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人本主义地理学者认为,特定的空间被赋予价值后就变成了地方,此时客观的物理意义及主观的情感意义合力构成了该地方的地方性,是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根本所在。阿格纽(John Agnew)所提出的地方三元结构——区位(location)、场所(place)、地方感(sense ofplace),明确勾勒出地方作为“有意义区位”的3个基本纬度,受到一致认同[4]。其中“区位”强调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场所”是自然过程、行为系统和体验的交集(图1),侧重社会的互动;场所为社会互动提供物质载体,是“关系的综合”。“地方感”指人对地方主观或情感上的依附,聚焦于人与地方之间的情感连结。因此,地方性的凸显其核心是场所的构建。

2地域性设计与场所构建

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凸显乡土景观地方性是乡土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结合地方三元结构,通过地方历史文化、地方景观要素的充分挖掘,进行地域性设计是实现捕获和储存乡土景观场所性的重要策略。以设计为策略的研究任务是如何在逐渐发生变化的设计背景中,探索乡土景观的调整可能性。

2.1场所特征陈述为前提

精准地辨识乡土景观场所特征是地域性设计前提,可以借助景观陈述的手段与方法。景观陈述是景观规划设计的起点,是对于景观对象的各种属性、特征的说明,其作用在于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景观[2]。一个完整的乡土景观陈述模型包括4个层次,即乡土景观的要素陈述、结构陈述、状态陈述及过程陈述。具体可从场所特定位置、场所区域特征、场所独特元素、场所空间体系、场所意义、场所历史6个方面对乡土景观的场所特征进行陈述(表1)。

2.2场所感塑造为核心

Carlei[5],认为场所感在地域本土化设计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即时空的演变特性和场所特征。

时空的演变特性即时间、空间和感知者之间的交织,是场所的重要特性,历时性和共时性是描述場所体验的时空指向[1]。因此,在地域性设计中,应注重对过去、现在及未来的深入理解;具体来说获取过去的知识经验,融入现代文化与技术,以最少干预的原则,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化。

场所特征则是对地方地脉与文脉的熟悉及考量。地脉与“在地性”的自然物候相关,即决定乡土景观形态和类型差异的气候环境与土地形态。文脉与“在场性”的族群主体相关,即决定乡土景观意义和内涵的集体记忆与社会阶层。地脉与文脉的保护并不是旧模式的复制,而是对场所特征的解读之后并用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德国柏林工业大学Jurgen Weidinger认为,在场所营建中,地方性是一个必须尊重的设计条件,通过制定特定场地的设计原则,并建立描述和评价空间质量的标准,将有助于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保护和延续[6]。

2.3与外界的独特联系为外延

乡土景观作为景观遗产,物质空间特征与其价值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性”和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形成了一种更广阔的保护思路。场所思想的演变同样从聚焦场所感和场所特征逐步转向场所和外界的独特联系,场所的独特性不仅仅源自场所内部,也反映在它和外界的联系中。

3场所功能构建

自然和人文要素组成的景观结构经过多种相互作用可形成复杂的景观过程,景观过程又决定了景观功能,因此,乡土景观场所功能受其结构影响。对乡土景观结构的理解可借助层次体系模式,即每个地区的乡土景观可分解为一个多层复杂系统的叠加,包括地质塑造过程的自然系统、源于自然形式与为土地使用相结合的农业系统以及以农田水利网络、开垦机制为特征的聚落系统[7]。各层级间通过人类的实践作用相互关联,又形成了自然过程、行为系统及人类体验共同作用的乡土场所,当三者持续适应时,场所功能稳定。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实践者从层次体系视角出发理解乡土景观进程,修复自然过程,重塑行为系统,提升人类体验,同时注重三者的持续适应,以达到场所功能构建的目的。

3.1自然过程与场所功能构建

自然过程需要对自然系统中的地貌、气候、水、植被、动物、土壤进行综合考虑,其中土壤和水是乡土景观自然系统子系统的基本要素,也是农业系统、聚落系统的基础。这些要素是场景中基本不变或是变化较少、较缓慢的景观要素,显示了场所在地性的氛围和线索,因此,自然过程的功能构建原则是减少人为干预。

对于自然过程中的土壤和水两大要素功能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进行构建。从宏观地理层面延续传统生态实践智慧对山水系统的利用:从中观地景层面结合聚落系统功能,从垂直与水平层面重构聚落形态、格局与山水系统共生共融的结构关系;在微观层面上主要是对农田系统功能构建,由于土地利用受不同地域性影响,呈现出丰富的土地肌理,因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土地肌理与格局是农田系统功能构建的关键。因此,构建场所自然过程功能的核心是以自然过程作为设计形式,让自然充分发挥作用,并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优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

3.2行为系统与场所功能构建

行为系统功能构建主要目标是恢复乡土景观场所的功能、意义以实现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要包含传统历史文化,也要体现新时代的人类社会情况。地方不再是一个物理意义的空间,人文活动的作用将空间赋予精神与价值,日常活动所蕴含的地方精神才是地方真正吸引人的核心所在。

行为系统的功能构建要借助物质环境的构建。物质环境是一个地方的外在展现,也是地方性的表面特质,其整体的视觉魅力是由当地的自然、地貌、文化、产业等共同构建而成,通过标志性景观要素表现出来,具有显著的地方特性。通过保留、再现、抽象等设计手法,恢复及创造物质环境,进而可为社交活动提供场域,营造具有意义的场所,如划分出乡村中公共性意义场所、商业性意义场所、居住性意义场所、设施性意义场所、游憩性意义场所、健康性意义场所等。

标志性景观要素是通过典型标识的象征对场所的特质进行界定,以此表明空间的意义。通过具有地域特征与隐喻功能的乡土景观构成要素,抓住构成要素肌理、色彩、材料等属性特征,通过空间的尺度、层次、比例转换,结合空间过渡、流动、穿插、叠加,达到烘托场所氛围、延续场所文脉的目的。

3.3人的体验与场所功能构建

体验是主体的主观期望和行为与客体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和结果。乡土景观体验主体包括当地人与外来人。体验功能的构建主要是体验质量的提升,体验质量不仅反映乡土环境设施和服务对体验主体主观期望的满足程度,还反映乡土景观客观环境服务能力及当地人的参与情况和相互影响。因此,体验功能不仅包含场所空间质量的提升,还要提供可参与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以保持人与人的联系,这样才能令体验者体会到地方性的核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人与外来人的体验更多地体现为对乡愁的感知。乡愁是人们对某个地方情感的投射,其感知具有地方性和空间性。乡土景观意象引发乡愁。乡土景观意象是将人对乡村的印象、理解与精神寄托摹写于乡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乡村人居环境三者组成的图卷中,这幅图卷的目的在于以物境引发意境[8],从而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如何以物化的乡土景观意象强化观者的情感记忆是体验功能构建的关键内容。

4内外部群体共同构建

乡土景观既是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也是重要的人类聚居地。乡村是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纽带及社会交往的社区。传统乡村社区正是一种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居民分享社区利益和义务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9]。

随着经济的发展,内源动力与外源动力共同作用于乡村建设与发展,但由于缺少互动交流,形成二元局面,尤其是对建设模式缺乏地方性考量而导致乡土景观失去独特性、多元性和自身发展潜力的现象。因此,乡村内外部力量需要在地位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建设项目建立有效沟通。

人文生态规划设计理念融人乡土项目建设中已成为普遍共识。人文生态规划设计过程以提高场所安全性、舒适性、活力等为目标,关注历史文化意义的场所或者地点的重点营造,有益于唤起人们对于空间经验的感知与回忆,进而唤醒人们参与社区设计的积极性。

20世纪90年代,臺湾发起的“社区营造运动”通过文化与经济间的相互促进带动乡村的发展。北埔社区营造较为典型,其思路和做法以文化兴生计,在此基础上,以生计促乡情,即引导居民主动营造珍惜自己的生活,并对所处的环境产生自信,进而建立起社区独特的文化色彩,以获得居民对社区的情感认同和诚信心关爱。[1O]。社区营造活动改变了北埔的凋敝状态,将本土认同和本土文化与地方旅游经济同步提升,说明了乡村建设在于人的参与创造[11]。

延续乡村社区认同感需要在乡村建设和乡村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生计选择和可持续性问题[12]。土地是生计选择的关键问题,通过土地使用权利流转制度进一步明晰当地村民对土地的权利与义务,逐步实现社区参与。通过人们对土地的单向“开发利用”模式转为开发—养护双向结合的“环境经营”模式,从内在改变乡村文化景观[13],使当地居民成为跨地域文化交流的主导者与主要收益者(图2)。

由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地方的结构不断发生改变,但是地方性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地方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加强地方性建设一方面能激发乡村社区的地方认同,另一方面能增强对外地人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的产生需要与地方接触的内外部群体共同创作。通过乡土景观场所的体验性构建可以凸显地方性,体验性的场所空间把人的生活行为与空间联系在一起。随着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乡村体验型空间已经不单是为当地居民所使用,更多地变成了当地居民与外来群体(城市旅游体验者、企业家、艺术家等)活动及利用的场所,空间具有了商品符号的意义[14]。近年来出现的以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运营的市民农园,通过农民与都市居民之间的信任和互助,促进了城乡社会平等,并用传统的自然农耕代替工业化农业,有效保护了乡土景观环境。

5结语

乡土景观是人与自然在高度相关的时空中显现的动态空间,在城镇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乡土景观场所构建进一步推动地方性构建可以凸显场所特质,增强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与外部群体的地方性认同,提升地方吸引力,进而实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场所营建不仅仅是外部经济力作用下的环境营造,还是应该具有内部自生动力,既满足当地居民又满足外部群体的各层次需求的场所。通过内外部群体共同营造,结合地域性规划设计,调动社区参与,审慎对待土地与地景,构建可持续的乡村文化景观场所,使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融合、乡村空间宜居宜游,成为当地居民与外部群体共同的景观资源。

参考文献

[1]李畅.乡土聚落景观的场所件诠释[D].重庆:重庆大学,2015

[2]陈磊,左臣,岳邦瑞.乡土景观陈述模型的多学科比较与系统化建构[J].中国园林,2013,29(12):107-111.

[3] TUAN YF.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M].London:Edward Arnold, 1977

[4]白凯,胡宪洋,吕洋洋,等.丽江古城慢活地方性的呈现与形成[J].地理学报,2017,72(6):1104-1117.

[5] CARTER B T.Reviewed Works:Common Places: Readings in A-merican Vernacular Architecture[J].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1989.48(2):202-203.

[6]汗芳,李薇,MARTIN PROMINSKI.城镇化和地方性的新冲突、新策略与新探索:中德双边研讨会会议综述[J].地理研究,2014.33(11):2205-2214.

[7]侯晓蕾,郭巍.场所与乡愁:风景园林视野中的乡土景观研究方法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80-85.

[8]丛昕,董婧.从山水田同诗看乡村景观意象的营造[J].艺术百家,2013,29(增):105-108.

[9]李九全,张中华,王兴中.场所理论应用于社区研究的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2007(6):85-90.

[10]秦红增.消除歧视与社区营造:孟加拉国、台湾地区乡村建设的实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28(6):57-61

[11]黄丽坤.基于文化人类学视角的乡村营建策略与方法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12]乔杰,洪亮平,王莹.生态与人本语境下乡村规划的层次及逻辑:基于鄂西山区的调查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6):88-97.

[13]杨希.文化景观“自力”的激发与乡村地权[J].风景园林,2014(2):156-157.

[14]张中华,张沛,朱菁.场所理论应用于城市空间设计研究探讨[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4):29-39.

收稿日期:2018-09-26

作者简介:王南希(1986-),女,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风景園林规划设计与理论、乡土景观。E-mail.arwnx@scut.edu.cn

猜你喜欢

场所乡土景观
“可食地景”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景观平面图》
创意涂鸦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乡土分外妖娆
中东政治景观——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