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方程的教学探究
2019-09-10王建忠
王建忠
摘要:方程是数学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方程初次登上数学课本是在小学阶段。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不断加深,在初中阶段的方程无论是难度还是计算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因此,笔者将结合初中数学教师立场,具体阐述如何提升学生的方程学习效果。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字母意识
方程是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的数学表达式,而方程的求解过程就是一个计算未知数具体数值的过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对方程不明所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方程中存在的未知数,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在我教授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学不好方程,甚至看见方程中的字母就头疼,就有明显的排斥情绪。所以为了克服学生的这一困难,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字母意识。让学生明白字母是一种特殊的数字。以英文字母为代表的外文在数学课本中扮演的角色是未知数,它和“1,2,3…”这些数字虽然有些区别,但都是在数学表达式中扮演者“数”的角色。教师要把这一点清晰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字母并不是深奥难懂的符号,而是一种数字。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案例讲解给学生:“同学们,大家都知道50+50=100,这个表达式中50和100都是具体的数字,而在另一组表达式中x+50=100,其实这里的X也是作为数字出现的,从根本上讲,它和50,100这些具体数字没有本质差别。”教师通过这种讲解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字母意识,为方程组的教学提供了条件。
二、让学生明白方程组的优势
学生学习数学都是为了提高应用能力和数学成绩,所以只要某种事物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他们是不会排斥的。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把方程组的优势和对学生的帮助告知学生,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方程组,乐于使用方程组。比如教师可以举数学题目案例:“在一个笼子里关着数量未知的鸡和兔子,从上面数一共有16个头,从下面数一共有44只脚,问鸡和兔子各多少只?”教师在说完题目以后,可以进行如下讲解:“同学们,如果这道题目采用常规的四则算式运算方法整个解题思路如下:假设16只都是鸡,那么就应该有2×16=32(只)脚,但实际上有44只脚,比假设的情况多了44-32=12(只)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把兔当作鸡了。如果我们以同样数量的兔去换同样数量的鸡,那么每换一只,头的数目不变,脚数增加了2只。因此只要算出12里面有几个2,就可以求出兔的只数。解:有兔(44-2×16)÷(4-2)=6(只),有鸡16-6=10(只),大家可以看到虽然算式只有两个,但是其中的解题思路是非常复杂的,整个题目的逻辑性较强,如果大家不能正确梳理思路,就不能解出正确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这个题目,就会发展其实过程非常简单。我们设鸡有X只,兔有Y只,鸡和兔子都只有一个头所以X+Y=16,鸡有2只脚,兔子有4只,所以2X+4Y=44,这两个式子组成了我们的方程组,接下来大家只需要解出这个方程组就能得到答案,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是不是通过方程组解题目更加方便和容易理解呢?”教师通过现身说法,引用实际案例论证,必定会改变学生对方程组的错误看法,使学生充分意识到,方程组是帮助他们开展学习工作的有力工具,而不是阻碍他们前进脚步的拦路虎。
三、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物理难,化学烦,数学题做不完”这是初中时代学生们最为熟悉的一句话,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反应出了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做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所以在数学学习中,题目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题目联系并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题海战术如果使用不当,那么给学生带来的不是数学能力的提升,而是让学生对数学题海痛苦不已,最终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数学教师要借助题海,但不可以盲目的借助题海。比如教师在教授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以后,可以布置少量的练习题给学生练习,通过学生的练习成效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用对症下药的题海方法。比如有位同学方程的解题思路非常明确,步骤也非常合理,就是在计算具体数值时总是犯粗心的毛病,此时教师就可以针对这名学生的问题,专门布置一些数字比较复杂,计算量比较大的方程给这名同学练习,从而帮助他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而另一位同学则是因为不会正确处理方程组(1)式和(2)式之间的消元带入问题,总是把问题按照最复杂的方法解答,此时教师可以针对他的情況布置一些消元带入较为简单的题目给他练习,等到他掌握了基本方法,再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方程学习水平。
四、结语
方程是数学教材中重要的板块之一,方程也会伴随学生的数学生涯甚至引用到现实生活中,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通过相关手段,提升学生方程的学习素养,增强学生应对数学方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玉兰.问题引领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苏科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20+122.
[2]汤俭.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初中数学自主探究能力的一些尝试——“实际问题和一元二次方程(3)”两次教学设计对比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Z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