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初中历史课教学良好氛围的创设

2019-09-10孙玉忠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氛围必要性创设

孙玉忠

摘要:我们知道良好的氛围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氛围能使人产生消极不健康的情感。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教学氛围的利用和改造,创设良好健康的教学氛围,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氛围,限制其消极作用。

关键词:教学氛围;创设;必要性

在这里,笔者结合初中历史课教学,探讨如何创造一个真诚、尊重和重视所有儿童的、积极的、有社会情感支持的教学、学习氛围。

美国学者理查德·瑞安杰罗姆·斯蒂勒的研究列出了能够激发儿童学习动机的教师应具备以下几项素质要求:

●了解每个儿童的需求

●关心每个儿童的发展

●对所有儿童来说,规则、限制和提供的资源都始终如一,牢固不变

●民主

●善于鼓励儿童

●热情

●相信每个儿童都具有取得成功的能力

●尊重每个儿童的任何尝试

笔者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如能切实做到以上几项要求,将大大优化初中历史课教学效果。不仅意味着你帮助儿童、支持儿童,而且更重要的是预示着他们会用他们的努力、良好的行为、负责任的选择和优良的表现来回报你。因此,笔者愿结合以上要求,谈谈初中历史课教学中,良好教学氛围创设的关键性因素:

1、教师以情动情,营造情感氛围。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老师;如果教师把对事业的爱与学生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情感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不仅影响认知,而且调节着兴趣、信念、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唤起主体对理想的追求。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感氛围,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亲切积极地教态。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情感,首先要感动自己,做感情丰富的人。为此,教师要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充分发挥自身的情感要素,如教态、表情、手势、语言、眼神等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参与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②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使教学内容随着教师的情感延伸到学生内心世界,以激发感染学生。例如:在讲述“新中国外交成就”一课时,教师带着一种对祖国,祖国历史的热爱感,自豪感去进行教学。导引学生要肩负崇高的历史使命,担当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做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的崇高道德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2、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

赞可夫曾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任何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作用。”良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愉快的,成功的体验,使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正确处理恬静与活跃,热烈与凝重,宽松与严谨的关系。使课堂氛围的动与静,热遇冷,宽与严和谐统一起来。使学生受到“社会助长作用”的影响,从而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大胆的进行创造性思维。

3、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在社会中的这种地位和价值决定了人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改变死板面孔的说教形象,积极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要严格要求学生,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形成一种以爱为核心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得到积极主动的、充分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沟通学生与老师心灵的桥梁,是点亮学生上进心的火种。中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体验十分强烈。他们期盼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教师关心与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产生愉悦的情感。研究表明,人有了愉悦的情感就会满怀激情的渴求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适时调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恰当运用课堂语,讲究语言的艺术,特别是教师发自内心的问候、祝福会使学生们深深地感到一份温馨、一份情意,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激活课堂教学创造有利的条件。

突出主体,鼓励质疑问难得教学氛围。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固定的方式培养循规蹈矩听话顺从的“乖孩子”,学生很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否则,那便是“犯上”或“顶撞老师”。因此,学生个性得不到充分发展,其创新意识也逐渐被抹杀,因此,我们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随着时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倡导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切实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个学生精读课文,力争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求疑创新,并鼓励学生对不同总是进行多角度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不应有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首先应该加以肯定,然后引导学生正确思维。

尊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学习氛围。“师道尊严”把学生看做教师的“附庸”。在这样的氛围下,不免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而且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恐惧的心理,对教师“惟命是从”,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问一个“为什么”。这必然会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養。

因此,尊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学习氛围,是摆在工作者面前的迫切要求,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改革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教师”“一言堂”“家长式统治”的作风,实行民主、平等的教学管理,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学生,保持师生关系融洽,心理相融;二要善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四敢”精神;三要重视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数理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念;四要尊重先生的差异性,宽容,允许学生犯错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总之,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保障,在新课改的今天,教学氛围已成为衡量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教学的载体——教师与学生,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切实关系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敏感性的话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践行。

作者简介:1998年6月,毕业于天水师专(现天水学院),现任教于甘肃省陇西县乔门九年制学校,通信地址:甘肃省陇西县乔门九年制学校,邮编:748100

猜你喜欢

教学氛围必要性创设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