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9-09-10荆洪生尹明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六安市思想政治工作

荆洪生 尹明

摘 要:新的社会阶层是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的新的社会群体。本文以六安市为例,归纳新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分析总结影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原因,如职能部门在开展新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底数不清、渠道不畅、载体不全、方式不灵活、针对性不强等具体问题,新社会阶层自身也存在着政治觉悟有待提高、学习时间没有保证、思想上存在消极心态等问题。为此建议,要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即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要政治吸纳,增加认同;要教育引导,凝聚共识;要创新形式,密切交流;要以人为本,真诚关怀;要典型示范,强化激励。

关键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六安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群体。新的社会阶层正是在此时逐渐出现,迅速成长,并且不断壮大。根据中共中央统战部2017年公布的数据统计,我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总体规模已经达到了7200万人,其中党外人士占比为95.5%,约6900万人。在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这一概念的外延作了明确的界定,即: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和自由职业人员等四大群体。

可以看出,新的社会阶层是一个成分多元、人数庞大的群体,它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入研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诉求、社会心态等,加强对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引领,对于增加和凝聚政治共识,扩大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夯实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更好地发挥其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助推中国梦的早日实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状况的基本特征

新社会阶层是在中国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产物。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状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我们以中共六安市委统战部在全市四县三区开展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为参考,分析总结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状态的基本特征。

1)思想认识多元。新的社会阶层来源于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六安市新的社会阶层共接近10万人,涉及全市民营企业3.9万家,中介服务组织77家,社会团体276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2个,基金会3个,城市社区110余个,新媒体100余家,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近百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人数庞大,构成复杂,由于经济实力、工作性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各有不同,加上年轻化、高学历的群体特征,导致他们的思想状况上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存在着价值取向、政治取向的多元碰撞。

2)表达愿望强烈。六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調查问卷”调查显示,受访的新阶层人士中,有40%的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有38%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由此反映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高于一般群体,对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也有着更强烈的愿望。新的社会阶层是时代的产物,新社会阶层人士来自社会各个领域,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时代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能够更真切地了解本阶层利益所在,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也更愿意代表不同社会阶层发声,更愿意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诉求。

3)利益诉求突出。调查显示,六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年收入在5到15万之间者高达62%,其中“四大行业”中律师与高级会计师的年收入更是达到百万以上,这对于一个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万元的城市而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收入水平高,大多具有一定或者雄厚的经济实力,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政治诉求和政治参与的意识也比较主动和迫切。但是也正是由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市场经济的获益者,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这个群体的最重要特征,因此他们的政治参与是随着自身经济地位提高和自身发展而逐步增多的,是受一定的利益影响和驱动的,与其他群体相比,其政治参与具有相当程度的功利性和局限性。

4)群体意识淡薄。新社会阶层出现的时间短,流动性强,阶层规模发展速度快,导致新社会阶层中的社会组织或团体不够健全。2018年成立了六安市网络媒体协会,会员单位为53个。2019年在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下设了六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会,吸纳理事人数为29人。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或团体,但是与庞大的新社会阶层群体对比,覆盖率远远不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分布在体制外,大多数又是党外人士,游离于各种组织之外,不健全的新社会阶层组织凝聚力较弱,无法唤起他们的群体意识,其政治参与、思想诉求大部分是每一个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个体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追求个人理想的要求强烈,个人独立思考的色彩浓厚,没有形成团体化、组织化、群体性的言论和行动。

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壮大既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既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但目前,开展该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时,依然面临着一些具体问题。

(一)职能部门工作困境

新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成长、发展并壮大起来的群体,是宣传部、统战部等职能部门面对的新对象、迎接的新挑战。也因为新阶层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相关职能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会存在问题不清、拿捏不准、经验不够、底气不足等主客观方面的现实挑战。

1)底数不清。六安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分布范围广、缺少固定的组织、部分人士职业变动大,加上六安市属于劳务输出大市,人员不断流出的同时伴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流动性较强,因此,对新阶层人士的具体人数统计较为困难,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六安市2017年建立了六安市新的社会阶层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人数为406人,占全市新阶层的0.4%左右。此外,新阶层人士随着社会的发展,数量也在不断变化,这给统计人数、摸清底数带来了一定难度。

2)渠道不畅。主要是对新阶层中的代表人士联系渠道不通畅。职能部门发现、选拔和联系新阶层人士的路径不够宽、工作放不开,缺少针对新阶层代表人士常态化、长期性联系的体制机制。目前统计的全市10万多新阶层人士中,职能部门主动联系的只有400人左右,联系面狭窄、联系效果也有待检验。

3)载体不全。有关新阶层的统战没有建立完善的公益平台、联谊形式,缺乏有效载体。我市成立了“六安市网络媒体协会”,还在“六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下设“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分会”, 但是数量少,覆盖人员少,和新阶层人士联系、开展工作的平台不够。

4)方式不灵活。很多人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认识有偏差,认为思政工作无非是讲道理、作报告等说教,职能部门还停留在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经验中。目前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仍以说服教育法为主,没有考虑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产生于计划经济体制之外的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属于学历层次较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个人性格更为鲜明的群体,专门针对新阶层人士的工作方式和形式有待创新。

5)针对性不强。新的社会阶层本身来源比较复杂,是由四类群体组成,各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各有不同的利益要求。目前针对新社会阶层的思政工作,只是笼统地将四类人群看作一大类进行“打包”工作,没有将这个群体进行细分,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因人因事采取针对性的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新的社会阶层自身困境

1)政治嗅觉敏锐,但觉悟有待提高。新阶层大多分布在体制外,长期缺乏组织的有效引导,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和认识、理解和把握能力相对薄弱,政治信仰需进一步加强,政治觉悟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习意愿强烈,但时间没有保证。从六安市关于新社会阶层的问卷调查结果看,90%以上的新阶层都表达了参加相关培训的愿望,但普遍反映没有足够的时间。该群体大多日常工作繁忙,需要处理的事情颇多,没有足够时间去参加培训。学习滞后带来的思维固化、思路阻塞和思想保守,与新阶层应有的创新性、开拓性、引领性阶层特征相矛盾,终将导致新阶层内部的优胜劣汰,出现固有阶层人士被新的社会精英所取代的现象。

3)思想较为独立,但存在消极心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学历层次较高,独立思想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特见解,敢于提出质疑。但由于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时间不长,在当前社会多元价值体系中,面临中西方文化冲突和取舍时,不可避免地有部分成员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自由主义等,有的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思想认识摇摆不定,表现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三、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摸清底数,掌握实情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首要前提是充分了解构成新的社会阶层所的四大群体的整体情况、思想状况和具体特点。要加强市委统战部与联合部门、县区统战部门之间的协作合力,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新阶层人士数据库,实时更新新阶层人数统计数据,并对照新阶层界定标准进行动态、长效、精准的审核筛选,确保数据来源真实、有效、准确、全面。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和与相关部门联系接触等途径,开展充分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分级、分类建立人员信息库,并实时跟进,定位追踪,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新动态,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齐抓共管,协调联动

新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系统工作。直接涉及新的社会阶层工作的职能部门有二十多个,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资源、经验和平台。要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发挥联席会议的重要作用和力量,形成各单位、各部门相互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分享经验、扩大平台,通过信息共享、经验借鉴、互联互通,最大限度激发职能部门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三)教育引导,凝聚共识

根据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正处于快速成长但尚未定型的关键可塑期,要将政治共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重点,以统战理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为主要内容,注重向他们推广代表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优秀主流文化,帮助他们学习了解党情、国情,引导新阶层人士紧跟社会发展方向,夯实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要用生动的现实来教育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建立新阶层人士实践锻炼基地,鼓励他们参加挂职锻炼、交流任职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全身心投入基层、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在工作一线增进对省情、市情、区情、县情的了解,在实践中增进对基层和政府工作的了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四)创新形式,密切交流

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注重坚持主旋律,更要研究教育形式的多样化问题,要从传统的“说教式”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的、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为此,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收集、分析和研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意识走向,有针对性地在主流媒体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宣传正面思想,争取中间思想,消解负面思想。要打通线上线下两个系统,通过微信、QQ等媒介建立新阶层聊天交流群,加强思想交流,强化舆论引导,鼓励新阶层人士开展富有意义、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活动。

(五)政治吸纳,增加认同

在我国,当人们被政治体系吸纳之后,如加入某一政党、参与某一项政治过程或是成为某一政治信念的追求者等,会形成一种政治激励,呈现出“被选中”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培育对政治体系的认同。对于整体松散、缺乏组织的新社会阶层来说,寻求组织依托,做好政治吸纳,增加政治认同,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一要做好政党吸纳,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党章要求,把在新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纳入发展党员的经常性工作, 及时吸纳具备党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入党;要在尊重其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符合民主党派成员条件的新社会阶层人士加入民主党派。二要做好社会组织吸纳。在发展新社会阶层人士加入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外,可以吸纳大量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加入和建立各种社团组织,如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由统战部直接联系和指导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等,也可以加入一些律师协会、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三是要做好人大、政协吸纳。随着新的社会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中必然产生一些代表人物。要积极争取人大、政协、工商联等拿出部分针对新阶层人士的代表名额,适度扩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各级政协组织、人大组织中的任职比例,满足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参政议政平台。

(六)以人为本,真诚关怀

在开展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切实解决新社会阶层的实际需求作为开展工作的突破口。要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予以充分的尊重、信任和关心,平时与他們要多接触、多关心、多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使他们感到重视、关怀与温暖。要从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需求出发,及时把握新社会阶层的思想动态,准确了解他们的合理诉求,关心他们在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从他们最关心的的问题入手,提供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的招商、融资、维权、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供相关的配套服务,帮助其实现利益诉求,将思想政治工作寓于利益诉求的实现中。

(七)典型示范,强化激励

随着新社会阶层人士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他们普遍希望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肯定,部分新社会阶层人士具有追求自我价值,渴望自我实现,期待获得社会荣耀的进取心态。职能部门要据此制定针对新阶层代表人士行之有效的评选表彰机制,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内水平高、社会影响大、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对他们发挥代表作用、有效团结阶层人员、为党和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为给予必要表彰,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对他们服务于国家稳定发展大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行为,要进行大力宣传,运用榜样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新的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中提供发展的导向、营造积极的氛围、形成示范效应,激励和鞭策后进人士,从而激发整个群体创新创业、奉献社会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六安市思想政治工作
《晨曦》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3
小小书画廊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