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TN英语频道发展现状和优化建议
2019-09-10李雪琼
李雪琼
【内容摘要】 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在不断提升。作为播送新闻、评论、访谈节目为主的电视频道,CGTN英语频道是中国国际电视台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的外宣旗舰频道,已经在全球化、本土化、融合传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向未来,CGTN英语频道还需进一步凸显媒体特色,从而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信息渠道,推动平衡和公正的国际信息流动。为此,本文从讲好中国和世界的故事、加强议程设置能力、提升资源统筹整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CGTN;英语新闻频道;全球化;本土化;融合传播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日益复杂,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层出不穷。虽然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日趋增强,但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发声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CGTN英语频道是打开国际受众市场、提升国际传播力的重要阵地。该频道开播后,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回顾CGTN英语频道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将有益于实现让世界“See the difference”(看见不同)的办台宗旨。
一、CGTN英语频道概述
CGTN英语频道是以播送新闻、评论、访谈节目为主的电视频道,前身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该频道于2000年9月25日正式开播,面向外国主流社会观众播出(呼号为CCTV-9)。2010年4月26日,CCTV-9更名改版为英语新闻频道(CCTV-NEWS)。2016年12月31日,中国国际电视台(对外称“中国环球电视网”,China Global Television Network,简称CGTN)正式成立,英语频道呼号改为CGTN。
CGTN英语频道是中国国际电视台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的外宣旗舰频道,24小时滚动播出,其中北京总部制播15小时节目,北美分台制播6小时本土化节目,非洲分台制播3小时本土化节目。除了全球轮流制播之外,频道的国際视野和专业品质还体现在:强化新闻评论的力度和锐度,重点打造的《对话》《世界观察》《视点》《热点》《非洲面孔》等深度访谈栏目,受到广泛关注;加强评论员和智库建设,建立“外脑策划机制”,已建立约2000人的嘉宾资源库,常用嘉宾超过200人;制作了一批形式上有创新、观点上有深度的作品,《观察家》《点到为止》《锐度》《薇视界》等微视频短评都获得较高全球浏览量。2017年中印洞朗对峙报道中,《视点》栏目“怼”印度军方人士视频全球观看量破亿。①
近年来,CGTN英语频道在业界获得诸多荣誉。2017年,该频道采制的《约旦的叙利亚难民》《菲律宾毒品战争》分获纽约国际电视节时事类银奖和纪录片类“金相机奖”。在2018年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上,CGTN英语频道选送的多个节目获奖,《巴基斯坦“荣誉谋杀”》获社会问题类银奖,《菲律宾毒品战争背后的孩子们》获时事专题类铜奖,《我的藏历新年》获纪录片人文类银奖,《一个都不能少》获纪录片社会问题类入围奖。在2019年亚广联电视纪录片展映交流会上,CGTN英语频道的60分钟纪录片《生命的礼物》获得亚太广播联盟制片人评选大奖。
二、CGTN英语频道发展策略
为了践行让世界“See the difference”的办台宗旨,CGTN英语频道兼顾“中国视角”与“世界眼光”,顺应传播规律,探索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在全球化、本土化、融合传播三方面取得了成绩。
(一)全球化策略
目前,CGTN英语频道正在积极实现信息采编、管理运营、传播影响等各个维度的全球化,拥有北美、非洲两个分台,设在伦敦的欧洲分台也在积极筹建中,目标是形成“8853”的“绕日”全球直播格局,即北京8小时、北美8小时、欧洲5小时、非洲3小时。
在内容建设上,一方面,CGTN英语频道将中国主题纳入国际化视野,精心设计直播特别节目并进行专题策划,推出系列高质量国内报道,包括《聚焦中国》《解码中国经济》《中国新动能》《直面精准扶贫》等,努力成为涉华舆论事件的“第一定义者”和“最后定义者”。另一方面,CGTN英语频道也积极报道全球性事务,选题关注全球性问题,体现全球报道实力与格局。在2018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报道中,CGTN调动5名外籍雇员配合国内记者展开报道,覆盖7个国家,立体呈现世界各地如何应对“塑料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2018年岁末,频道梳理总结当年全球重大新闻事件,并对2019年全球发展态势进行展望,《环球瞭望》《今日亚洲》《链接天下》《中国24小时》等重点新闻节目均立足自身特色,回顾2018年重大新闻事件及人物。
(二)本土化策略
一国想要让自己输出的文化与大众媒介信息被广泛接受,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就必须根据输出地的文化特征,将所输出的产品进行本土化加工。①
CGTN英语频道依托非洲分台、北美分台,极大提高了节目本土化水平,“在当地报道当地、用当地人报道当地”成效显著。频道现有近150名海外报道员,分布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对拉美和非洲国家的积极正面报道,成为国际媒体对这些国家报道的风向标。同时,外籍记者参与重大报道逐渐常态化、规模化。在2018年3月8日“三八妇女节”报道中,共有来自七国的七名记者参与报道,分别关注男女平权现状(中国、西班牙)、女性地位提升情况(埃及、沙特、伊朗)、女性自我保护意识(缅甸)、女性在艺术等领域的突出成就(美国)等,体现多元化视角,节目层次多样。2018年“两会”期间,美洲报道员Sean Callebs不仅上会报道“首场代表通道”,肯定大会创新形式,还深入深圳、大庆等地,用美国人角度审视“中国大庆”和“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老工业区”,以西方视角讲述中国故事,引发外国受众的共情。
CGTN英语频道还非常注重与境外媒体合作传播,如与美国库恩基金会合办《走近中国》,与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德国、希腊等国的电视台陆续联合制作《对话世界》。2018年5~10月,《旅游指南》栏目与欧洲新闻台②达成合作,在双方平台上互推6期30分钟旅游节目,频次为每月1期。
(三)融合传播策略
CGTN实施融合传播战略,其在组建伊始就按照融媒体思路进行顶层设计,打造高度融合的新型国际传播机构,突出“电视主打、移动优先、融合传播”。以2017年10月CGTN融媒中心建成启用为标志,电视和新媒体融合传播迈出重要步伐。CGTN融媒中心统筹旗下北京总部、海外分台和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五个语种新闻资讯的生产运营,全天候提供适合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视频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资讯产品,实现“多形式采集、同平台共享、多渠道多终端分发”。
CGTN多终端、个性化、差异化分发互动成效显著。截至2018年1月,CGTN英语频道主账号在全球12大新媒体平台运营23个官方账号,总粉丝数近8660万,其中Facebook粉丝数超过6330万,是全球新闻媒体第一大主账号。客户端设立主持人短评板块,由主持人和编辑共同维护,通过网络搭建的同场感增强用户的参与、互动。十九大期间,主持人刘欣的短评微视频《点到为止》关注外媒报道方向和动态,一针见血地指出:BBC用不适宜的问题采访十九大代表遭到拒绝,却通过戴着“有色眼镜”的报道,塑造大会“对外媒不友好、不开放”的不实形象。该视频在Facebook上的播放量超过6.9万次,迅速“吸粉”达到137万,刘欣的观点得到大量外国网友的点赞和认同。
三、CGTN英语频道优化建议
CGTN英语频道自开播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国际一流媒体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进一步践行“See the difference”的频道口号,CGTN英语频道还需凸显媒体特色,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信息渠道,推动平衡和公正的国际信息流动,为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交流、对话、互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以下提出三点优化建议:
(一)提高讲好国内国际故事的能力,发出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
由于中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受众思维模式和偏好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需要选用合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而不是照搬国内的话语体系开展传播。为了缩小差距,提高发声能力,CGTN英语频道应提高讲好国内国际故事的能力,突出自身特色,充分整合和利用一切资源,抢占重大事件报道的第一落点,在与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比拼中赢得主动,发出掷地有声的“中国声音”。
目前,CGTN英语频道不乏“讲故事”式的报道,但仍以叙述为主,在把故事讲好讲精彩方面仍存在短板。如在“敘利亚局势”报道中,CGTN驻叙利亚报道员Alaaebrahim跟随叙政府军深入战场,发回一线自采报道,但这些报道均为“事实梳理”,故事性不足,看点有限。相较之下,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都主打“平民牌”,聚焦冲突和战争下的平民故事,借此表达立场,传播效果更胜一筹。
在国内新闻的报道中,CGTN英语频道仍惯用宏大主题、宏大口号,沿袭对内报道风格,在“从典型的人物故事入手”方面显得生疏。如在“中国环保税法实施”的报道中,频道的受访嘉宾多为政府官员,主要从经济、法律层面介绍立法背景及环保税对工业产品价格的影响等。针对同样的报道选题,BBC则从采访垃圾处理从业者入手,从一线环保人士的看法引出对中国相关政策的解读,故事性更强,更吸引受众。
CGTN对外全称“中国环球电视网”,“环球”便是对CGTN的定位与期待。作为CGTN的旗舰频道,英语频道是打开国际受众市场的重要发力点,更应具备全球视野,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好世界故事,要把全面、准确、及时的新闻资讯节目带给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受众,让世界在聆听各国故事中得到启迪,分享经验,找到前行的方向和力量。
(二)提高议程设置能力,多角度呈现观点分享与交锋
面对相同的选题,国际各大媒体由于对新闻判断的差异,最终制作的节目内容也不同。以“韩国前总统朴槿惠遭弹劾”事件为例,CGTN英语频道的相关解读多围绕弹劾朴槿惠的机构——韩国宪法法院展开,从制度层面剖析弹劾存在的困难,较少从结果层面深入解读朴槿惠是否会被弹劾,忽视了韩国社会强烈的“反朴”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预判与最后实际差异较大。而BBC与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在评论这一事件时,均充分关联了韩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层面问题,既作“弹劾成功”的预判解读,也作“弹劾失败”的预判解读。①由此看来,CGTN英语频道还需要不断修炼内功,“对标”国际一流媒体,提升议程设置能力、评论能力,增强国际传播的穿透力、感染力和权威性。
另外,英语频道有些节目仍然存在单向传播倾向。例如在2018年“两会”报道中,有些节目讨论中国政治经济热点问题,主持人和嘉宾在短时间内迅速“解答”复杂问题,缺乏深度剖析,缺乏观点的多元交锋,而且对于问题完全是从正向方面解读,对相关议题可能出现的难点、疑点鲜有提及,所以欠缺说服力。②一般来说,内容的刻板化会削弱受众对主旨观点的接受度,在处理中国政治、经济等宏观选题时,一味从正面灌输,反而会引起受众抵触。如果邀请来自多元背景的嘉宾,展现彼此之间的观点交会、碰撞,使受众得以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可以更加立体全面地深化其对宏观问题的理解。
此外,CGTN英语频道还需更多地选取各地热点人物或事件,反映社会发展大背景,展现各大洲发展新趋势、新争议,邀请中外嘉宾解析中国新时代新发展与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中外受众提供丰富的内容及多元化视角。频道可与更多国外主流媒体平台实现互播,以增进与海外媒体的交流合作,并在客观上实现节目的本土落地,达到介绍中国、宣传中国的效果。
(三)进一步提升资源统筹整合能力,强化融合传播
在平台方面,依托CGTN融媒中心,CGTN英语频道已经实现了电视端与新媒体端的紧密配合,大屏小屏兼顾,但是融合传播能力的提升仍是一个需要不断强化的过程。目前,在CGTN英语频道的日常报道中,“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栏目之间存在“选题撞车、嘉宾撞车”等现象,给受众带来重复的感觉。反观BBC、CNN等国际媒体每遇突发新闻,就会打破常规栏目的播出,在“大编辑部”的指挥下,对突发新闻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报道,以求在媒体竞争中抢占先机;CGTN英语频道亦可在内容制作、发布各层面进一步加强统筹,切实做到资源共享,着力提升融媒中心的指挥调度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频道可进一步利用美、欧分台的地缘优势,提升一线抵达效率,提高分台节目供给数量和质量,尽快实现频道全球轮播编排架构。
在内容方面,CGTN英语频道的内容已经不是单向的、线性的、固化的新闻报道,而是适应多媒介生态的差异化、移动化、社交化的内容产品;建议把全媒体发稿作为频道记者的硬性考核指标,深入贯彻“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的指导思想,要求记者在突发事件、重大报道中率先为新媒体平台发稿。融媒中心作为“大编辑部”,应进一步协调好电视频道与新媒体频道的内容生产和发布,统筹好移动网、客户端和社交媒体集群,使所有新闻资源得到有效循环利用,强化不同渠道和终端的个性化、差异化传播。
四、结 语
2018年3月,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整合组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这是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优化现有国际传播格局的重要举措,将集中优势扩大中国媒体影响力,使媒体布局与不断提升的中国国际地位相匹配。CGTN英语频道作为总台的重要外宣频道,也将以此为契机,谋划整体战略,制定具有前瞻性、符合媒体发展趋势、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各方面资源整合、融合,从指导思想到目标任务,从顶层设计到方式方法,进行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传播样态,让全世界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
(责任编辑: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