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核心素养视角探究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策略
2019-09-10范爱金
范爱金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开展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以读促写,在阅读中巩固写作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与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没有完全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得到有效提升。语文的本质是实用性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重要的意义,考虑到小学生正处于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了解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情况,探索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策略是我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一、研读教材,使课外资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对待教材的方式上,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不能肢解教材,应当在整体中把握每一部分教材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遵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的前后联系,在自己充分驾驭教材的基础上,依照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合理融入课外资源。变“以教材为中心”为“以研读教材为中心”,这样才能发挥教材的最大效用,保证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应用。
针对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观潮》一课的知识点,我整理了如下重点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的魅力,体会自然的神奇之处。为了促使学生更系统地吸收本节课的知识,我依据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即总结中心思想,能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了解并掌握文章的描写顺序,并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小标题。
如此一来,我为整合课程资源做好基础工作,而后发动学生在课后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这些课外资源谈感悟,并用自己积累的精彩语句进行自主写作。可见,在正确教学观念的引导下,我为学生整合了既符合教材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课外资源,从而提高了课外资源的利用率,弥补了小学语文课上阅读资源的滞后性,提升了指向性表达的阅读教学效率。
二、设计针对性活动,提高语文表达和阅读能力
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关键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如果仅仅学好了具体科学而在实际操作上无法将其达到合理运用,那就很难提高整体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语文关键能力为教学目标,研读教材文本,增强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开展实践应用教学合理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表达与阅读能力的培养。
以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草原》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首先,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思考“本文题目是草原,请问文中有哪些描写草原的词语?”其次,我告诉学生《草原》的作者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老舍在访问完内蒙古大草原之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编写成文字,并渗透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在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创作背景后,我设计了如下活动任务:你认为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最后,我依据学段特点和活动分配,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写作特点和写作内涵两个角度出发,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比如课文思路清晰,作者经过细心观察和巧妙表达,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抒发了作者对草原风光和淳朴民情的怀念。整篇文章语言自然,将草原的景色写得令人神往,为读者绘制了一幅迷人的草原画卷。
由此,我将写作和阅读相结合,以活动为载体,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学到写作技巧,同时将写作中的表达方式应用于阅读过程中。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突出核心素养的教学特色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而最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是发挥问题引导作用的关键步骤,因此在培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生活化的课堂素材,并将其融入情境之中,使原本概括性的教学内容变得情景化、动态化,这样就能在课堂里为学生创造出展示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从而彰显核心素养的教学特色。例如日记是指向表达的写作题材之一,但是在学生写日记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内容空洞且重复的问题,这是因为尽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领会了作文话题的含义,但没有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建立联系,缺乏新颖的好词好句。针对这一问题,阅读积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技巧,但阅读发展的是学生的语言认知力,所以教师要更多地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帮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
例如,在阅读六年级上册《山雨》时,我让学生归纳并赏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比如“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这句话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天大山的美丽景象,加强了作者的情感表达。阅读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当地自然公园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浏览中观察自然景观的特点,由此感受自然的魅力。然后结合所读内容写日记,讲述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读写文章、生活经历和写日记的阅读和写作。它把阅读和写作合理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四、设计针对性课堂作业,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传统布置作业的方式偏单一,小學语文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为了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往往会机械地重复课堂知识,除了带给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之外,另一方面,也致使小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的作业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具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课堂作业,以此发挥作业利于学生应用实践、深化理解知识内容的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的实际教学中,我改变以往总结内容、赏析名句的思路,以具体的问题贯穿全文,引导学生自由探讨。“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我的这个问题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高度总结。文言文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我在设计《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课堂作业,主张在感悟人物语言及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课外延伸。这篇文章运用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心情,句式上通过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对此我用以下两个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即“分角色演读,体会人物的语言及心理活动”和“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没有‘想一想’,而是‘看一看’就对接待的人说,你能依据关键句体会到什么?”最后,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总结出答案,并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达。
五、创新讲评,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宽容、鼓励的关系。教师允许学生出错,让学生自己帮助纠正错误,进而给予二次评价,使学生从中感受成功,增强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可以增加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中的自我反思环节,让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感受教学评价的乐趣。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的主题读写课为例。我引导学生参与评改过程。鉴于文章叙述对象的不同,我让学生两两之间进行互评,比如有的学生说:“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起到了美化语言、丰富内容的作用。但与人物相关的事例不能很好地呼应主题,这不利于调动我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后,做出如下总结:“如果我在文章的第一段运用反问式的写作手法,将下文的主要内容以承上启下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主人公的心境用更具体的语言描绘出来,一定会吸引更多同学的眼球。”最后,我引导学生进一步围绕写作主题展开讨论,并强调在写作描写类和叙事类的作文时,应当注重结合所学的阅读知识,学会在写作中表达个人感受,突出人、事、物的特征。可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互动性,还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师应将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提高对指向表达阅读的重视度,并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象,充分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与进度,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优化培育。
(责任编辑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