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手指肌能训练在琵琶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梁瀚尹

下一代 2019年4期

梁瀚尹

摘要:肌能训练是琵琶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习琴者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生理学原理解释了“肌能”的概念,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肌能训练对于琵琶教学的重要性,同时提供了一些关于肌能训练的科学训练原则,希望能为琵琶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肌能训练;肌适能;琵琶演奏

本文所阐述的“肌能”,是手指在演奏乐器的过程中指力、耐力、控制力等手指肌肉能力的总称,也可以理解为生理学上所说的“肌适能”。肌适能主要是指肌力与肌耐力。肌力是指肌肉对抗某种阻力时所发出的力量1,一般而言是指肌肉在一次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耐力是指肌肉维持使用某种肌力时,能持续用力的时间或反复次数。保持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对于促进健康、预防肌肉受伤与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当肌力和肌耐力衰退时,肌肉本身往往无法胜任日活动及紧张的工作负荷,容易产生肌肉疲劳及疼痛现象。

生理学研究显示,手指活动有很多肌参与,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肌腱外,还有很多短小的手肌,这些肌都在手掌面,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比如:位于手掌鱼际外侧皮下的拇短展肌2,起点在手舟骨结节和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处,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外侧缘,支配神经为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位于手掌鱼际内侧的拇短屈肌,起于屈肌支持带(腕横韧带),小多角骨和第二、三掌骨底,止于拇指近节指骨底掌而,支配神经为发自脊神经臂丛的正中神经和八神经;还有位于手掌小鱼际内侧皮下的小指展肌、位于指深屈肌腱和蚓状肌深面的掌骨间隙内的骨间掌侧肌等多块肌肉。人手上的多块肌肉,为手指从事各种精细、准确的技巧性动作提供了条件。不断锻炼手肌的耐力与力量,有助于提高肌适能,增强手肌的力量,提高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在乐器演奏、学习的过程中,肌能的提高将会对技术的进步大有助益。

肌能训练在琵琶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有助于演奏技术的提高

音乐的学习由技巧的练习和音乐感觉的培养两个方而构成。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两方而相辅相成,互相依赖。在琵琶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由于技巧水平的限制很难将内心的音乐感觉和音乐想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限制了其音乐表现。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跟不上音乐”。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技术方面下手。对于器乐作品而言,如要圆满完成较高难度作品的演绎,需要演奏者能够对自己的手指力量进行充分的发挥和控制,才能够对节奏和旋律等因素进行有效掌握,将乐曲更加完整可控地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必须对所有肌能的作用进行充分的掌握,并针对手指肌能的提升进行各式各样的科学训练,最终在练习过程中将不同肌能进行有效组合和把握,达到“游刃有余”的境地,完整地表达内心所期待的音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肌能训练必不可少,并且对技术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2.有助于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形成对于练琴正确的态度

肌能的训练必然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它是通过多次反复地训练并且不断地加大训练强度来达到日的的。在这个过程中,年龄较小的学生或是初学者必然都会感到枯燥,但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必须要经过这样的肌能训练才能为日后更进一步的技术学习打下基础。肌能训练不仅仅是锻炼手的肌力和耐力,更是在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对于习琴“不畏难、能吃苦”的精神和态度,对日后的学习将会大有裨益。

3.有助于掌握正确的发力方式并养成习惯

手指肌能训练就是不断在锻炼手指的肌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发力方式并养成习惯。尤其对于年龄较小的习琴者而言,幼儿和少儿因为生理发育的原因手指力量薄弱,常常出现弹琴较“软”、使不上劲儿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就是锻炼学生的肌能,加强肌能训练,增强手指力量,使学生对手指力量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技术不会急于求成,也能够避免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习琴想要随意放弃的心态。错误的做法是纵容学生“使蛮力”的练法,这样的练法不仅不能够达到练琴的效果,同时也很容易使手指受伤,还会使音乐毫无美感可言,使得习琴效果南辕北辙。

肌能训练时的练习原则

1.超载原则

生理学研究中指出:肌肉的肌力与肌耐力必须在一段时期的最大肌力与肌耐力活动时才能增加。这表明,在练琴过程中,只有在力量與耐力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肌力和肌耐力才能够增加。因此,有老师说过:练琴,就是在练到最累的时候再坚持一下,这一下就是“涨功夫”的时候。所以,在进行手指肌能训练时,可以挑战手指肌能的极限,以最大强度、最大力度的去练习,才能够达到训练效果。

2.渐增负荷原则

随着肌肉训练时间的增加,肌肉的能力亦会提高,因此,为了达到超载的原则,训练的负荷必须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提高。所有的训练都遵循着这个原则,在达到一个小目标后继续向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奋进,才能够促使自身不断进步,使肌能训练效果得到巩固并且进一步提升。

3.特殊性原则

在体育学科中,肌肉训练的计划与过程,必须针对各运动员运动项目的要求,比如:能量供应系统、运动的型式与使用的肌群等各方面需求进行特殊、有针对性训练,才能够在某一方而获得显著提升。练琴也是一样,在琵琶的演奏技法中,主要分为右手的演奏技法和左手的演奏技法。右手技法以“弹、挑、轮”等手指动作为主,肌能训练应以锻炼手指指力、爆发力、独立性和耐力为主,左手技法则以手指呈弧度按弦的技法为主,虽然仅仅只是按弦,但是在快速段落、换把等片段的演奏中对指力和手指的灵活性依旧有很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技法,应当采取不同的肌能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才能够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比如,琵琶演奏中右手指力训练。指力是手指肌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而,它直接影响了弹琴的音量和爆发力,也是音乐表现的过程中非常依赖的一体个能力。在琵琶的右手指力训练中,训练的对象包括五个手指,五指中属无名指和小指指力较为薄弱,常常会影响到轮指的流畅性和完整性,因此,有必要单独对无名指和小指进行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指力训练的时候,需要非常注意放松的原则。指力的训练并非是手指与琴弦僵硬的进行对抗,这样非常容易造成肌肉损伤。而是将手臂、手指的全部力量贯通到指尖上,这样的力量才是通常的,弹出来的音色才是通透的。为了感受手臂、手指、指尖贯通的力量,我们可以把琴横过来平放于腿上,大拇指食指呈弹挑龙眼手型自然下垂立于琴弦上,体会贴弦的阻力感和力量感。指力的训练需要有强度的多次重复训练,同时在现有的力量水平上不断提高训练强度,才能够达到训练的目的。

4.训练部位与顺序原则

在肌能训练中,心当讲究方法和顺序。在琵琶演奏中,弹奏时正确方法应以手指运动为主,以手腕、手臂动作为辅。因此,在肌能训练中也应当遵循这个顺序原则进行训练,不可舍本逐末。经过观察,笔者发现,部分琵琶学生由于手指肌能的薄弱,在演奏中常以手腕带动手指运动,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以错误地方式演奏快速片段时会导致演奏不清晰、声音不干净、缺乏颗粒性等问题,并且很难弹快。因此,在肌能训练中,就应当以手指肌能训练为先,使手指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较强的指力,在练习手指肌能的过程中让手腕放松、随着手指协调摆动即可。

5.科学训练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演奏者的自身生理条件存在一定差距,在肌能训练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展开练习,避免过度练习而导致肌肉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结语

综上所述,肌能训练在琵琶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重视肌能训练,遵循科学的练习原则,提高习琴者的手指肌能,为演奏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演奏技术的学习和把握,更应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力。所有的技术都是为音乐服务的,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演奏者手指肌能的强弱并不能独立于音乐体现出来,但肌能的强弱会对演奏者的技术发挥、音乐表现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肌能训练,并将其统一于音乐演奏的有机整体之中。

参考文献

[1]魏文菲.美声唱法中肌能训练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6,03(上)期

[2]蔡扬.钢琴技巧训练中手部的肌能损伤的避免[J].黄钟,2013,01期

[3]刘思嘉.运动生理学理论在二胡演奏中的运用[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7

注释:

[1]成庆栋.王锋庞.杜海.核心力量训练对男性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 02).77-79

[2]方锡池.庄永青.常丽鹏.汤银魁.姜浩力.熊洪涛.付强.拇短展肌对拇指指骨间关节背伸作用的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