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智慧课堂在中职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2019-09-10陆振忠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智慧课堂中职教育

陆振忠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已经逐渐引入信息技术,受信息技术影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信息技术在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来看,信息技术是有利于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同时由于基于信息技术下的职业教育较传统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智慧课堂

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各个领域都已经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利用。而当前我国正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在职业教育中引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此形势下,我国职业学校也开展了各项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措施,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尽快完善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引入机制,从而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

1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打破常规

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特别是对于以操作实践为主的课程,最忌讳的就是“教条式”课堂。然而,很多老师就是偏偏喜欢用一条一条演示命令的方式教学,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无创意,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学生掌握了几个命令或工具的使用,但是不能前后融会贯通,形成不了完整的知识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一片茫然,感觉无从下手。《PS》是信息技术学科中常见的操作类课程,它的常规应用就是修图,而且要达到某种修图效果,往往可以由多种方式或工具来实现。教师如果将所有的方法一下子“教条式”的演示给学生看,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自己都不确定要使用哪一种方法。与其这样,不如先教会学生一种常见方法,再逐渐深入,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探索其他方法的使用。对于修图类应用,最常见、最简单的就是人的照片,如各种证件照,笔者在讲解本节内容时分为三步走,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学生通过预习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大致了解证件照的处理流程,并通过移动终端相关平台,例如蓝墨云班课,收集和了解证件照处理过程中的相关常识,如尺寸大小、法律规定等。课中,模拟影楼的工作,以处理证件照为主要环节,并由一位老师友情客串,现场拍照,根据他的需求完成驾驶证照片的制作和打印。由于学生课前已有了相关的知识准备,前期环节,如照片的裁剪,便可由学生自主完成。中期环节涉及一些美学效果,如亮度、对比度、去污等,教师可以做适当的引导和释疑,例如,有时候虽然大家使用了同一种工具,但最终效果却大相径庭,以此引导出相关参数设置的问题,并解决。此时可以趁热打铁,客串的老师可以提出让学生帮忙去掉嘴角一个明显的痣,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引导出法律对证件照修图尺度的相关规定,让学生身临其境。最终的环节便是如何形成画布,排版并打印,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在完成驾驶证照片的制作以后,客串老师再次提出要求,因自己的胸卡已损坏,准备换卡,让学生帮忙制作其胸卡的照片。学生通过分析,发现胸卡照片和驾驶证照片的最大不同就是背景颜色,驾驶证照片利用了原始照片中雪白的墙壁作为背景,无须更改,但胸卡照片却是蓝色背景,而且是一种渐变色的背景。通过这一点将问题升级,过渡到更换背景的环节,而且此时还可以将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胸卡照片的制作。课后,学生列举并比较常见的各种证件照的异同,总结出制作过程中的通用流程,以及各类证件照的专属流程,同时补充相关法律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并将思考付诸实践。操作类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应当知道如何灵活去调用某个工具解决问题,而不是纸上谈兵。教师通过模拟真实环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信息技術工具的实用性和强大性,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真正掌握这些工具的相关技能。

2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以提问为主导

学生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课堂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提问。很多教师在备课时习惯于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达到与学生互动的效果,而学生基本上也是遵照教师的预设按部就班地给出意料中的答案。这种看似互动频繁,实则由教师控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案剧”,演绎效果其实很差。特别是在上公开课时,教师担心学生的提问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会收不住课堂,从而自己预设问题,而不愿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学生,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被严重束缚,只能陪着教师“演”好这场戏,效果可想而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课堂提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手、脑、口并用,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学生对计算机感性认识的第一步,也是进一步理解计算机各项功能的开端。笔者在执教该课程时,首先利用相关工具(例如思维导图)生成计算机各部件的组成图,形成一个系统图形,然后将各组成部分打乱,利用“头脑风暴思考”,引发所有的同学共同思考,提出相关想法,以拖拽形式将原图恢复,在整体上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印象,使得学生在记忆和理解上更进一个层次。

3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实现课程的关联

学习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将所授内容与解决实际问题关联起来。

3.1横向关联。即与其他课程整合,解决学习中的相关问题,以及生活中的难题,让学生在较低层面上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例如,我们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课程时,要实现一些图形的绘制和公式的描述,就可以通过一些制图软件和相关编辑工具来实现,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相关知识点间的联系;又如,当学生们从网上下载的某些音视频资料,需要经过二次编辑;再如,每个学生需要上交胸卡照片时,就可以自行拍照并用PS来处理。所有的这些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相关技术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以致用,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术。此外,要针对不同的技术进行有意识的关联。例如,在word中有一项功能叫“邮件合并”,如果只是单纯地在word中讲解,学生最多知道word中有这一项功能,使用哪个命令打开,但却不知道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笔者在讲解该项内容时,通过制作“告家长书”为引导,要求如下:每一封“告家长书”的称谓为“***同学家长您好”,告知事项都一样,但每封“告家长书”都要附上每个同学的期末考试成绩表。以此作为本课程学习的一个项目,将word和excel关联起来,实现文档编辑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邮件合并功能真实应用。

3.2纵向关联。信息技术的课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教师仅立足于教会学生简单而机械的操作步骤,学生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到头来,学生只是学会了该软件,纸上谈兵,和真正地去创造价值还存在一条沟壑。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通过现实生活中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万维网服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电子商务等,从这些实例中切实感受到信息技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层面体会到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朝伟,黄峰扬,施风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2018,17(11):75-77.

[2] 张有坤.浅谈职业中专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遵循的原则[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8):288.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育智慧课堂中职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