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发誓
2019-09-10龙德芳
龙德芳
中国是一个讲究仪式感的国度,尤其是在节日或者重要时间节点的时候;中国是一个痴迷于标语口号的国度,尤其是在表忠心亮决心和搞运动做宣传的时候。据某日报报道,2018年6月2日晚,河北衡水二中高三年级举行高考考前冲刺誓师大会。誓师大会活动现场,高三班主任带着任课老师站在凳子上,在学生队伍前摇动班旗、挥舞标语,为学生打气加油。班主任们还高举班旗绕场奔跑,引爆现场的热烈氛围,学生在班主任及老师的带领下喊出班级冲刺高考的誓言,呐喊铿锵有力,响彻茫茫夜空。
这样的场景,在有初三和高三的学校,显然我们一点都不陌生。我们有一个数十年的传统,就是爱用发誓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最应景的是“百日冲刺宣誓”,每年3月往往是发誓的季节,因为距离中、高考百天(我们向来热衷于苦战100天、倒计时100天……),无数的初三、高三学生由学校统一安排,在操场或报告厅半举右手,跟着领誓人歇斯底里地高呼:“请允许我们此刻许下铮铮誓言!我坚信我是一名优秀学生,学习是我的天职,高考是我的方向!我要牢记父母劳碌的身影和期待的目光,我要铭记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拼我赢! 我素我行!让信念与行动齐步,让快乐与成功共享;实现人生自我,创造生命辉煌!我行,我要行,我能行,我一定行!我要成功,我会成功,我能成功!”
这样的宣誓又不仅仅局限于百日冲刺、考前冲刺,还有课前、班级和学校,誓词的种类也是丰富多彩,有课间跑操的誓词、教室张贴的警句誓词、学生课桌上的自我警示誓词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学校这样回答: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前以“向xxx学习,我能成功、我能成功、我一定能成功”为内容的“集体吼叫”活动,对学生进行一种长期的思想强化教育,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我激励、自我挖掘潜能、提升思想意识,让“每周的集体宣誓变成学生最愿意做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同学们的右手都高高举过肩膀表达自己对宣誓的忠诚和决心。宣誓的那一刻,每一个心灵都得到了一份无声的震动——宣誓是父母含辛茹苦的敲击声,宣誓是老师满含期待目光的催促声,宣誓是自己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呼吸声,宣誓是只要精神不倒,没有什么能难倒;只要脊梁不弯,没有扛不起的山的精神力量的强烈震撼”。集体宣誓蕴含着学生的所有理想和追求,同学们无声的心愿都融进了宣誓的语句中,使他们宣誓出了自己的干劲,甩掉了悲伤和懈怠,重新找回了奋斗的激情,使学生的理想更加强化,成人成才意识更加强烈,学生每次宣誓后都感觉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可是,如果这些稚嫩的胸腔里被“成功和失败”的大石头填满,等中考、高考过去,必然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客观存在的高分低分、上榜落榜之别,将使多少孩子尝到失意和悲摧,背负上屈辱和被淘汰感?这是教育还是特种兵训练营?涨着脖子扯着嗓子奋力嘶喊的誓师现场,与那种每天早上一大群销售人员举着双手高喊口号互打鸡血的做法有何区别?而且容易让人想到传销,甚至邪教。
与发誓相连的是承诺,“一诺千金”说的就是承诺的分量,承诺不可随意和经常,所以“君子重诺、慎诺”,不管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常作承诺的人往往不靠谱。因为,既然一诺价值千金,你有多少个千金可以拿来承诺?
一窝蜂地去发誓,已然成为教育奇观,教师节的时候,颇多地区或学校玩起了师德宣誓和不从事有偿家教签名之類的花活,脚趾头都知道意义寥寥,教师们也十分反感这个节日添堵行为,更没看到有了“不从事有偿家教”承诺签名的老师从此真的就金盆洗手了。当保证书成为常态,当发誓成为非特定状态下的仪式化行为,就像电影里的老外说“I love you”一样张口就来,催生的是游戏和应付心态,自然带来庄重的戏谑化,教育的形式化,消解的是诚实和诚恳,学生一边宣誓,一边当好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是说不要宣誓,但恐怕起码要有品格、少而精、当回事。新加坡的学生就这样宣誓:“我们是新加坡公民,誓言不分种族、语言、宗教,建立公正、平等的民主社会,并为实现国家的幸福、繁荣与进步,共同努力。”
只有退潮之时,才知道谁在裸泳;集体的喧嚣与狂欢,往往就是个人的无助和孤单。如果你缺乏起码的警惕,就会在群体激昂的裹挟中进入“老子天下第一”的虚幻。所以,即使是考试,声音大就真的能考好吗?天天喊口号就能提高成绩?一切都得靠你的实力说话。如果平常就不及格,你再怎么喊大声,提高自信心都是白费劲。因此,与其盲目鸡血,不如放平心态。如果考前都不能平静冷静地对待,那等到结果出来,又如何去面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