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秋季闲置黑木耳棚室栽培元蘑的研究

2019-09-10张先成王笑庸马银鹏

林业科技 2019年4期
关键词:出菇

张先成 王笑庸 马银鹏

摘要:  以元蘑1号和元蘑5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秋季闲置黑木耳棚室进行元蘑栽培研究,對2种元蘑菌株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污染率、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进行比较研究,筛选适合秋季黑木耳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结果发现:元蘑1号菌丝生长速度较元蘑5号快,污染率较元蘑5号低;出菇管理中发现,元蘑1号出菇较集中,子实体品质、单袋产量和生物转化率均较元蘑5号高。结论为元蘑1号适合利用黑木耳棚室栽培出菇。

关键词:  元蘑;  黑木耳棚室;  出菇;  生物转化率

元蘑(Hohenbuehelia Serotina)即亚侧耳,属于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亚侧耳属,别名黄蘑、冻蘑[ 1 ]。元蘑是东北地区著名野生食用菌,其子实体细嫩清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 2 - 3 ]。元蘑营养价值很高,营养成份是一般蔬菜的十几倍。目前市场上对元蘑的需求量很大,人工栽培元蘑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4 - 5 ]。

近年来,黑木耳棚室栽培发展迅速,各栽培地都兴建了大量黑木耳棚室[ 6 - 7 ];但是,利用棚室栽培黑木耳一般都在春季进行,秋季时黑木耳棚室就会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元蘑是中低温型品种[ 8 ],变温结实,出菇温度控制在10~15 ℃,就可以刺激原基的形成。因此秋季时,可充分利用黑木耳棚室的保温作用诱导原基形成,也能在空档期充分利用闲置的棚室。

本研究在秋季时利用黑木耳棚室开展元蘑栽培技术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合黑木耳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为元蘑棚室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菌种

元蘑菌株为元蘑1号和元蘑5号,贮藏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

1. 2 培养基配方

选择应用效果较好的元蘑二级菌种和元蘑三级菌种配方进行试验,具体配方见表1。

1. 3 试验方法

1. 3. 1 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的制作

按照二级菌种配方配制培养基,栽培袋规格为17 cm×35 cm,聚乙烯塑料袋,每个菌袋装湿料约1 000 g,121 ℃灭菌2 h;冷却至室温后接种元蘑原种,每个菌株接种100袋。同时,按照三级菌种配方配制培养基,栽培袋规格为17 cm×35 cm聚乙烯塑料袋,每个菌袋装湿料约1 300 g,121 ℃灭菌2 h,冷却至室温后接种元蘑二级菌种,每个菌株接种1 000袋。接种后,菌包均置于25 ℃条件下恒温避光培养。

1. 3. 2 出菇管理

黑木耳大棚为钢架结构,南北走向。大棚宽8 m,长度30 m,顶高3.5 m,肩高2.0 m;棚室两头开门,门宽2 m,门上开通风口,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在大棚的顶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盖上一层遮阳网,用于保温、保湿、遮荫,并防止降雨过量。

元蘑三级菌达到生理后熟后划口,形状为"V"型,口长约3 cm,呈品字形。在黑木耳大棚中进行挂袋出菇,每根绳挂7袋元蘑三级菌,挂袋后约7天左右菌袋划口处菌丝恢复正常;利用微喷喷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5%,温度18~20 ℃,早晚通风,确保原基形成。原基形成后,根据元蘑子实体生长情况适量增加喷水,并给予充足的散射光。

当元蘑子实体菌盖颜色由深黄绿色向黄白色转变,且菌盖边缘微微上跷时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并及时清理培养基表面残余的菇脚;同时停止喷水,积累养分。经过7天左右修整,重新开始喷水,再次进行下茬出菇管理。

1. 3. 3 数据整理及方差分析

观察和测定二级菌种及三级菌种菌丝长势、长速和菌袋污染率。元蘑出菇期间,观察和记录元蘑出菇集中程度、子实体形态特征和子实体产量等指标,计算其生物学效率。采用SPSS 17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元蘑菌丝长势和长速分析

两种元蘑菌株在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培养基中长势均很好,菌丝浓密、洁白。在二级菌种培养基中,元蘑1号菌丝长速为(3.5±0.1)mm/d,元蘑5号菌丝长速为(3.4±0.1)mm/d,元蘑1号菌丝长速较元蘑5号要快,但差异不显著(P>0.05)。元蘑1号菌袋污染率为0.8%,元蘑5号菌袋污染率为1.0%,5号菌袋污染率较高。

两种元蘑菌株在三级菌种培养基中长势均很好,菌丝浓密,洁白。在三级菌种培养基中,元蘑1号菌丝长速仍为(3.5±0.1)mm/d,元蘑5号菌丝长速为(3.4±0.1)mm/d,元蘑1号菌丝长速较元蘑5号快,但差异不显著(P>0.05)。元蘑1号菌袋污染率较低,为0.8%,而元蘑5号菌袋污染率较高,为1.1%。

2. 2 元蘑产出分析

栽培结果显示,两种元蘑菌株出菇集中程度存在差异。元蘑1号子实体多数在2~5天内集中成熟,生长过程中表现较整齐;元蘑5号子实体多数在2~8天内集中成熟,生长过程中出现子实体提前或延后成熟现象。

元蘑子实体形态特征表现为:元蘑1号子实体呈浅黄色,边缘较圆,肉质较厚,菌盖无毛。元蘑5号子实体呈浅黄色,子实体边缘较圆,肉质较薄,菌盖少毛。

元蘑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试验结果为:元蘑1号单袋产量为(317.2±8.5)g,生物转化率为63.4%;元蘑5号单袋产量为(298.5±13.1)g,生物转化率为59.7%。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两种元蘑单袋产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

3 结论与讨论

3. 1 元蘑质地柔嫩,味道鲜美,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元蘑是野生驯化菇类,人工栽培已具有较大规模,以东北地区栽培数量最大。但是元蘑栽培方式主要是分散的家庭作坊式,棚室规模化栽培较少。李宏伟等[ 9 ]研究了元蘑简易棚栽培方法技术要点。袁文斌等[ 8 ]进行了元蘑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比较研究。马凤等[ 10 ]筛选了东北地区元蘑优良菌株及高产配方。但是对于适合棚室栽培的元蘑菌株研究报道较少。

3. 2 本研究选用市场应用较好的元蘑1号和元蘑5号两个菌株,利用秋季闲置的黑木耳棚室成功栽培两种元蘑,通过指标测定发现:元蘑1号在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上菌丝长速均较快,污染率低;出菇管理结果发现:元蘑1号出菇程度较集中,子实体品质好,产量和生物转化率较高。因此,元蘑1号菌株适合利用黑木耳棚室进行栽培出菇生产。

参考文献

[1] 叶云霞,  金宁,  杨杰,  等.  不同培养料对元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172 - 175.

[2] 刘宇,  王建瑞,  鲁铁,  等.  元蘑不同菌株的菌丝发酵液多糖含量比较[J].  北方园艺,  2013(19):  155 - 158.

[3] 王志彬,  邹莉,  尼玛帕珠,  等.  利用木耳菌糠栽培元蘑技术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8):  255 - 259.

[4] 韩铁均,  王志学,  周延辉.  元蘑的大棚栽培[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7(7):  45.

[5] 李延雷,  陈炜东,  滕素岩,  等.  元蘑液体菌种的优化培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26):  1 - 3.

[6] 王延锋,  戴元平,  徐连堂,  等.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J].  中国食用菌,  2014(1):  30 - 33.

[7] 胡偉.  保护地栽培在寒地黑木耳产区应用前景展望[J].  林业科技,  2015,  40(1):  56 - 58.

[8] 袁文斌,  邹莉,  赵宝山,  等.  元蘑不同栽培种培养基的比较试验[J].  中国食用菌,  2009,  28(4):  15 - 17.

[9] 李宏伟,  宋文正.  元蘑简易棚栽培方法技术要点[J].  中国林副特产,   2006(4):  55 - 57.

[10] 马凤,  张跃新,  闫宝松.  东北地区元蘑优良菌株及高产配方筛选试验[J].  食用菌,  2014(2):  28 - 29.

猜你喜欢

出菇
利用稻草栽培荷叶离褶伞技术研究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辽南夏季代料香菇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探讨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秋季食用菌农事巧安排
适于香菇菌棒生产接种的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
落叶培育食用菌试验研究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