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共建校园亲子书屋模式的思考和实践

2019-09-10赵炼红陈善军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图书室书屋亲子

赵炼红 陈善军

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知、情、意、行的奠基阶段,是为语言文字的习得、个人学习习惯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的阶段,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根据课程标准新修订的一年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明确了父母在引领孩子课外阅读、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方面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孩子们缺乏相应的“自律能力”,缺少独立阅读的经验,学习行为和思考习惯都深受大人的影响,家长对于儿童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应重视家庭教育,重视亲子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

我们赞同这样一种观点——“未来图书馆不为藏书而为交流”。目前,义务阶段中小学普遍建有图书室(馆),由于学校的诸多规范要求,学校图书室较好地体现了藏书的功能,但阅读、交流功能却没有很好地发挥。学生家长更没有机会直接进入学校图书室(馆),他们对于引导孩子借阅学校图书室(馆)藏书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我们设想在校园里建设这样一个亲子书屋:一是开放的,家长学生可以按规定进入,选择合适、喜欢的书阅读,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二是公益的,图书室的管理人员是志愿者,在与自己孩子亲子共读的同时,义务为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提供陪读服务;三是有交流的,在这里有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也有大人与大人之间的交流,更有大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四是有引领作用的,通过校园亲子书屋的建设,参加书屋举办的阅读体验活动,能够推动家庭亲子书屋或阅读角的建设。这个“亲子书屋”需要学生家长参与建设,参与管理,发挥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的相互补充作用。

我校是全国“新样态学校”首批实验学校,研究方向是“家校合作共育”。我们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我们认识到,家校合作最终指向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不断满足家长对孩子成长的合理期待。建设“亲子书屋”,就是要领引家长学习与孩子共读的知识和能力,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搭建新的平台,使家长对学校产生归属感,更好地践行家校共育愿景。

(一)家校共建“亲子书屋”

我校是城区一所普通完小,除接受辖区学生就读以外,每年还要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接纳外来民工子女,教学用房比较紧张。但我们充分认识到建立“亲子书屋”的重要性,2017年我校克服资金困难,投入3.5万元将前幢一楼靠近学校图书室的一间多功能教室改成“亲子书屋”,并与学校藏书室开门连通,满足不同年级孩子和家长的借阅需要。

为更好地发挥“亲子书屋”的功能,我们把温馨的亲子书屋分了五大功能区:

阅览区。阅览区供学生和轮值家长志愿者阅读之用,阅览区除了随手可得的各类图书外,还有大量杂志。书屋内的杂志五花八门,分门别类,既有学校用图书经费征订的,也有家长、老师和其他志愿者出资认订的,吸引兴趣爱好各异的学生定期前来阅读。

视听区。有声读物、可视读物,作为纸质图书的有效补充。我们在“亲子书屋”添置了网络投影设备,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播放各类读书节目和经典电影等。为丰富孩子的视听内容,我们选购了一些音像资源和电子书籍,努力把视听读物与纸质图书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提高阅读效率。

作业区。提出“亲子书屋”建设的原因之一是与“F4海湾”(“F”是free缩写,即免费四点钟学校)相结合。坚持自愿参加原则,通过开展无偿托管服务,为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无人看护的孩子提供免費且放心的快乐场所,解决部分家长的后顾之忧。期间有志愿者陪伴、辅导这些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书屋内设有作业区,学生可完成作业,进行图画、书法、游戏和剪纸、手工等活动。

交流区。亲子共读到底应是怎样的状态?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引导式,还是互相倾听、共享快乐的互动式?显然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适合后者。我们想要孩子学会倾听,就需要首先听懂他们的疑问并认真解答。设置交流区,目的是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与他人分享读书的收获,解疑释惑,并通过讨论、争论、辩论等群体性学习活动,开展头脑风暴,激发智力。

漂流区。引导学生、家长将已读完的好书,放在这个区域,让有需要的读者随意拿走。这不同于学校图书室的借阅,它不需要借书证、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此外,我们还设立新书(好书)推介区,定期介绍新到的好书,引导学生选择阅读,交流阅读感受。

(二)家校共管“亲子书屋”

我校筹建的“亲子书屋”是一个无偿的公益读书交流平台,需要家长、老师和其他志愿者参与管理,必要时吸收社区能工巧匠、五老人员和其他居民志愿者担任辅导员。通过两年的积极探索,我们总结了以下主要亲子阅读模式。

一对一阅读模式。即一个志愿者陪伴一个孩子阅读、活动。这主要是针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或符合随班就读条件需要单独陪伴的孩子,或者有其他特殊需要的孩子,帮助孩子形成要读书、会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对几阅读模式。志愿者和孩子们读同一本书,也可以各自选择喜欢的书阅读,以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读讲结合阅读模式。即阅读经典书籍后,讲故事、谈体会,在志愿者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加深阅读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阅读模式。亲子阅读中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运用的能力。主要方法有:循序渐进仿写,由易到难扩写、续写、改写,还可以根据阅读书籍进行转换、补白、复述、串联、概括等。这些方法相辅相成,灵活运用,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视听辅助阅读模式。随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亲子书屋”已逐渐具备多媒体视听辅助阅读的条件,生动形象的视听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知识内化的能力。例如,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以适时搜集播放相关历史故事;阅读《水浒传》,可以在读书之前或读书以后组织观看同名电视剧选集(段)。有利于学生阅读时在脑子里形成人物的形象,强化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和对内容的理解。

任务领引阅读模式。即针对某一阅读群体提出一项通过阅读搜集资料能够完成的任务,由个人或小组团队在一定时间内为完成既定任务而学习的阅读。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其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建设校园开放书屋

为推广“亲子书屋”的经验,扩大学生的受益面,我们在校园里筹建了不少开放书屋或书架。目前已建成2个开放书屋,由二三年级段管理;3个开放式书架,四五六年级所在楼层各一个,由对应的年级组负责管理。这些开放图书屋、图书架作为“亲子书屋”的补充,其中的图书由几部分组成:学校图书室集体借一些,相关年级学生家里带一些。此外,我们还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羽毛球场馆和经典长廊、科技围廊等场所,放置了图书架,配备相应图书。每个班级还建有班级图书角,学生可以在午休、课间以及放学后等候家长的时间自由阅读。筹建校园开放图书室(架),让学生仿佛置身在大型图书馆里一样,浓厚了整个学校的书香味道。

(四)领引建设家庭书屋

我们努力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学校亲子书屋和开放书架的管理,亲身感受孩子浓浓的阅读情怀。为此我们开展特色家庭图书室(角)和优秀家庭亲子共读案例的征集、评选活动,努力让每个在校学生的家里都有一个亲子书屋或图书阅览角,并有一定量的家庭藏书。

此外,我们还利用“亲子书屋”这个平台,开展亲子阅读经验交流會和家长亲子阅读技能培训,提高家长辅导孩子读书的能力,提高亲子阅读的实际效果。

两年来,我们在校园里建了1个“亲子书屋”,与“F4海湾”结合起来,由家长志愿者和教师志愿者共同管理,开展作业指导和“亲子”共读活动。

催生一批家庭亲子书屋,浓厚了家庭读书氛围。我们在建设校园“亲子书屋”的同时,发挥学校教育议事会、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并通过他们要求家长努力创造条件,在家里建一个家庭亲子阅读书屋或亲子阅读角。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就读的90%以上的学生家中建有亲子书屋或图书角,达到优秀标准的占比不断提高。

以“亲子书屋”为纽带,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发展。我们每年举行一次“阅读节”活动,特别设计“亲子共读”方面的内容,通过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优秀亲子共读案例(故事)”、优秀家庭亲子书屋(角)和优秀家长志愿者的评选,推动校园、家庭亲子读书活动的开展。此外,每逢节假日,我们有计划地开放校园亲子书屋,供家长志愿者按计划开展“亲子阅读”相关活动,充分发挥亲子书屋的功能和作用。

猜你喜欢

图书室书屋亲子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大树里的小书屋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书的尊严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农家书屋推荐书目
博览书屋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