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
2019-09-10张玉梅
张玉梅
摘 要:“综合思维”作为高中地理学科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在内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与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之一,而为学科高考及学科教学的一大重点。而在具体的对学生此能力的培育中,则应从其基本内涵出发,由“多维度分析地理事象,认识各要素维度的关系”得“地理要素综合”的方法、由“解释地理事象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得“时间与空间综合”的方向、由“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得“地理要素及时空综合下的区域综合”的方式,由此则构成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培育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育
“综合思维”在地理核心素养中的概念解释为:能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不同地方或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依据此,我们则可将培育学生综合思维的切入维度分别设立为:地理要素综合、空间和时间维度综合、区域综合此三者。
一、地理要素综合
地理要素为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在内且彼此间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叉关系的自然地理要素与包括道路网、居民地、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及行政标志等在内的社会经济要素的总称。在对此的综合指标上,则要求学生能够对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在知道其是各要素综合作用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涉及到此些要素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学生对此项能力的获得将使其具有敏锐的宏观地理感知力,为之后进一步的空间和时间维度的综合奠定基础。
例如,在《河流地貌的发育》一节的教学结束后,我则以问题的形式锻炼同学们通过对各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各河流地貌类型的能力,如“分析河流冲积平原形成的原因及在形成后其的地貌具体形态”、“分析河流冲积平原与聚落分布的关系”等。对此,我则引导同学们去联系各自然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而会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地势则趋于平缓,河道变宽且水流速度减慢,其所搬运的物质便会在山麓地带推积下来,形成扇状堆积地貌,此不断扩大而彼此联合,则成为冲积平原。如此,这便是对地貌与气候、水文之间连锁性反应关系的诠释。除却此,第二个问题则是对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的直接联系,即:冲积平原上的河流可以为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亦可作为便捷的交通通道存在,且地势平坦而土壤肥沃,为耕作提供了天然条件。如此的问题式锻炼将促成学生地理要素综合能力、地理联系、宏观思维方式的逐步提升。
二、时间与空间综合
继对特定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综合各地理要素的静态、系统分析之后,则是更进一步地对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如,按照“昔日景象——今非昔比——兴衰得失”的路径进行动态分析的环节。以此二者结合,推动学生更全面地理思维的构成。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节的教学中,我则引入了黄河下游断流的例子以说明影响水循环过程的因素,同时促进同学们在时间与空间综合维度上的综合思维的形成:1972年以来,黄河下游断流的时间和断流河段的长度逐年增加。70年代平均断流河段的长度为242千米,80年代为256千米,90年代为400多千米,几乎延伸至开封附近;90年代之前,一年内断流月份不超三个月,但在90年代之后,断流最早时间提前到2月,一年内断流时间将近11个月。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则是冬春季入河水量少;北方干燥而蒸发量大;上中游沿岸城乡用水和取水愈趋增多......如此,同学们对此同一空间在两种不同时间阶段下的地理现象的对比分析、对包括气候、水文等在内的自然地理要素和包括人类生活、生产等在内的社会经济要素的结合看待,将使其更进一步地具备动态地理发展变化的意识与分析能力,促进其综合思维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三、地理要素及时空综合下的区域综合
区域综合即是对上述地理要素综合、时空综合此两个维度的综合,以能够对某一具象化的地理区域进行分析。如对“地理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区际联系”等问题的回答。这是一个超越特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针对大范围地域进行分析的维度,因而具有一定难度,但却也是决定学生学科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例如,在《工业地域的形成》一节的教学中,我则以长春市宽城区工厂区域为例,引导同学们对此区域特征的形成做了分析:在自然地理要素上,其靠近水源且具有宽阔的土地与丰富的原材料;在社会经济要素上,则为交通便捷、劳动力充足、政策倾斜等,凭借此,工业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且工业集聚有利于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相互合作、能够实现资源及基础设施的共享,并节约交通运输与生产建厂等的成本。但是在人地关系上,则表现为由于工业用地的紧张、劳动力数量的不断增多,造成交通拥挤、人口居住环境质量差等弊端。在未来发展趨势上,人地关系紧张的问题还会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而一直存在,所以,政府及相关社会部门应及时与工厂进行沟通,通过合作引入创新环保技术或环保原料等措施改善人地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平衡。如此,同学们则会对宽城区的地理发展有一个整体化的认知,并生成区域综合能力。
总之,对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培育理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和循序渐进的规律,使其由小范围的综合自然过渡到大范围综合中去,从而形成能够对地理事象和区域发展进行全面、系统、动态分析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永波.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23):38-39.
[2]赵有.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