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座次排列的平行性与纵向性对学习环境的塑造功能
2019-09-10邓桂菊
邓桂菊
摘 要:教师经常以“远则差,近则好,偏则劣,正则优”的模式排列班级座位,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现代教育应摈弃这种等级制度,从个体特性与整体环境影响着手,按照秧田式座位的平行性与纵向性重新审视座次排列,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教室;座次排列;平行性;纵向性
自16世纪实行班级授课以来,这一教学形式已沿袭了近400多年,而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清朝末年,现在已成为一种稳定的教学模式。不能否认,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班级授课制度已成为一种教育趋势,它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一、座位的平行性—— 一对一,性向互补原则
座位是家长的敏感点,更是班主任的头痛事。家长对于座位过于敏感的原因不外乎二:其一,小学阶段的孩子多动,容易干扰别人,害怕被分配到“被遗忘的角落”;其二,孩子性躁,易受干扰,听课格外依赖同座位的安静。这是由孩子们特定年龄的心理特征决定的,他们的情绪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总的来说,由于孩子的心性还不够稳定,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易受干扰、干扰别人是最普遍存在的问题,那教师如何平衡这两者呢?
有心的老师,只要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就能清楚的把握班上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而且这种个性特征存在不稳定性,随时可能受外界影响或往好的方向发展,或往坏的方向发展。同时个性的差异也往往会造成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生活交流等各方面的差异。既然每个孩子都有可塑性和变化的空间,如果按特性配对互补,即让特性可以互补的学生成为同桌,就能给每个孩子带来优势互补的机会。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性向。“性向”广义上指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行为的预先倾向性或适合性,既包括能力,也涉及个性。从个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说,学生的性向我觉得也包括两个方面,能力和个性。
二、座位的纵向性——赋予每个座位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
教室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休息最主要的基本场所,它不仅为教育提供了机会,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成长、自我提高的重要机会。所以一个班级的文化布置、教学环境,以及座次排列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自我发展。
习惯上,传统的纵向性的座次排列方法有按身高、按成绩、滚动式等,而家长最最敏感的就是纵向性的座位排列。听话的孩子都是坐在前排,而比较调皮捣蛋、成绩差的学生则是坐在后排。所以在家长、老师包括孩子们自己心中,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共识。
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秧田式的座次排列一般分为四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在中间,还有两个小组则是靠边。家长和孩子很容易把既靠边又考后的位置理解为“被遗忘的角落”,可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教师方面:学生的课堂表现总是与任教老师的交流联系在一起的,而教师对前排的关注度往往高于后排。前排好学生的主动性刚好迎合了教师的视线搜索,久而久之,教师对后排的关注就在不自觉中减少。
(二)学生方面:坐在后排的学生,上课时虽然和前排的同学一样看黑板、看教师,但他们看不见前面发言同学的表情,看不到同学们的喜怒哀乐,察觉不到同学们的“发展变化”,有种被动和旁观者的感觉。这种情况慢慢持续下去,后排的孩子就越发觉得他们的存在与整个教学活动无关,脱离教学互动,思想开始不自觉转向他处。小学低年级的课堂,就应该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气氛中、好玩有趣的情境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快乐学习。再来看看这些坐在前排的孩子们,他们可以回头或者掉头左右观察自己的同学,使自己置身其中,因而参与意识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增强。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每个座位对同一堂课,同一个教师的教学反应是不同的。后排的孩子在不自觉中感觉到了与前排孩子以及老师的距离,这种距离感只会让差的孩子越来越差,从而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编排座位的时候,不能给孩子贴上标签排位置,而是应该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座位,定期调整位置。虽然教师改变不了这种秧田式座次排列本身存在的弊病,“被遗忘的角落”始终都会存在,但是,智者能让这些角落不被遗忘,赋予每个座位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从而促进没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三、座位的整体性——公平对待,科学安排
综上所述,座位的平行性排列,是为了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近位环境,达到互补的效果;座位的纵向性排列,则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老师的关注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人的一生中,永远都无法摆脱外在环境对自己的塑造,而且不同的外在环境可以塑造出完全不同的人来,特别是人格的形成。在我们的印象当中,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一位教师偶然的一句话、学生在一次考试中的偶然发挥,似乎都是改变学生人格的重要事件。不管是座位的平行性排列,还是纵向性排列,教师的目的都在于一个,那就是对环境的塑造。低年级学段的孩子,认知能力低下,自我意识薄弱,心理状态正处于一个原始状态,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老师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交流平台。教师经常有充分的理由将学生分类,根据学生的行为好坏,作业是否整齐干净,上课是否认真听讲等。远则差,近则好,偏则劣,正则优,这应该是最普遍的座次排列规律。这样的“共识”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心理冲击,不利于他们的成长与人格形成。
所以,作为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我们的座位等级制度也需要改革。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交流环境,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出一个融洽的交流平台。让老师和同学们投入更多的关注,让“那些被遗忘的角落”不再让学生惧怕,让家长担心。教師对学生有期望,同样的,学生对老师也有期盼。教室是帮助学生接收知识、完善人格的地方,我们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对教室产生恐惧,对自己的“专属位置”感到自卑。
参考文献:
[1] 薛瑞平:《薛瑞平教育教学问答》,长春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2] 周彬:《课堂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3] 李艳:《略论教室中座次安排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探索200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