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防洪影响论证

2019-09-10单婷婷

长江技术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整改码头长江

摘 要:本文以天生港港务码头为例,论述了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防洪影响论证过程。首先分析长江在生态保护、岸线利用、防洪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利用相关设计资料、历史卫星图片等,进行批建符合性分析,然后利用数学模型等手段,论证工程对长江行洪安全、河势稳定、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的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综合工程有关规划符合性等研究,提出防洪影响整改措施。

关键词:防洪影响论证;长江;码头;整改;天生港

中图法分类号:TV8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9.0418

按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长建管〔2018〕536号文[1],依据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工作方案》,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或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的整改项目应组织开展论证。长江委长建管〔2018〕556号文印发了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改规范项目清单。按长江委核查,需进行防洪影响论证的项目分为3大类: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的项目、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的整改规范项目和其他整改规范项目。第1类又按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湿地等分为3类,第2类和第3类按取得批文与否又分为批建不符和未取得批文的项目2类。本文以天生港港务码头为例进行防洪影响论证分析。

1   南通天生港港务码头的基本情况

1.1   项目概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以下简称天生港港务码头)位于长江澄通河段天生港水道下段天生港下游(图1),紧邻深水航道,水路距上海吴淞口约144km。包括天生港港务2#码头、石膏码头和粉煤灰固定码头。现状条件下,2#码头平台总长度达到210.48m,码头面宽度22.5m;码头采用引桥连片式布置,由1座码头平台和3座引桥组成;码头面设计高程4.17m,引桥面高程4.17~4.47m。石膏码头为浮码头,长60m,宽10m。粉煤灰固定码头码头由浮码头改建而来,栈桥长78m、宽60m,码头平台长60.0m、宽10.0m。

按本次核查[1],本项目为第2大类批建不符的项目(128个)之一,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需开展防洪影响论证工作。

1.2    河段概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所处天生港水道,位于澄通河段如皋沙群段,福姜沙水道下游,通州沙水道上游。

长青沙自合并下游横港沙整治一期工程圈围部分后[2],已成为长江上仅次于崇明岛、扬中太平洲后的第3大岛。天生港水道位于长青沙、横港沙北侧,上起长青沙西北侧,下至任港,全长约23km,为涨潮流占优的长江支汊,涨潮分流比大约在1~2%间,落潮分流比一般在1%内,现阶段,天生港水道按南侧无固定边界总体可分为2段,上段为长青沙及已围垦横港沙北侧段,有固定边界;下段南侧为未围垦的横港沙,无固定边界。长青沙、横港沙南侧为长江主汊,十二圩以上为浏海沙水道,以下为南通水道。

1.3    水文、泥沙概况

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煤码头距上游长江大通水文站465km。该站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8 959亿m3(1950—2018年),年际间波动较大,但多年平均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变化;年平均输沙量3.62亿t(1950—2017年),随上游水土保持、水库等工程的建设,流域来沙减少,输沙量以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的蓄水为节点,呈现明显的三阶段逐渐减小的趋势:1951—1985年间为4.71亿t,1986—2002年间为3.40亿t,2003—2017年间为1.37亿t。

据工程所在的天生港站资料,最大潮差4.01m(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平均高、低潮位2.10m、0.03m。在径流与河床边界条件阻滞下,潮波变形明显,涨、落潮历时不对称,分别约4h、8h。据2008年6月实测资料(上游大通流量28 000m3/s),天生港水道进、出口涨潮最大流速达2.21和0.95m/s,落潮最大流速為1.26和0.87m/s。

天生港水道为涨潮流占优的支汊,涨、落潮分流比约为2%和1%。与南侧主汊浏海沙水道、南通水道相比,该水道先涨先落。初期,涨潮流沿天生港水道上溯,在弯顶上游附近与上游的落潮流交汇。随涨潮流增强,汇流点逐渐上提,至进口与由落转涨的如皋中汊涨潮水流汇合后一起上溯。落潮时天生港水道先落,上段落潮流速较大,下段由于过流面积增加落潮流速较小,当浏海沙水道、南通水道主槽转落时,部分落潮流经未围垦的横港沙下段浅滩进入天生港水道。

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其进口条件和河势的变化,1970—1985年,天生港水道沿程发生普遍淤积;1985—1998年,天生港水道调整变化时期,有冲有淤,总趋势为冲刷发展;1998年以来,天生港水道河势保持基本稳定,河床处于微淤态势。

2    防洪影响论证

2.1   论证目的

(1)绿色、可持续的需要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往往成为矛盾,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2)加强管理的需要

通过防洪影响整改研究,对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进行系统地梳理,掌握长江干流岸线利用的整体情况,对位于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或可能存在重大防洪影响的项目组织开展论证,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2    批建符合性分析

2.2.1    建设过程及现状

南通港天生港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现有天生港务2#码头、石膏码头和粉煤灰固定码头,分别为高桩梁板式码头、浮码头和高桩梁板式码头。

结合涉河建设方案布置以及历史卫片分析,2#码头原为趸船浮码头,1995年改造为171.5m长固定码头,2个3 000吨级卸煤泊位;2004年,为满足2×300MW机组300万t燃煤运输的需要,又进行升级改造,向下游接长39m,使原有的2个3 000吨级泊位升级为2个5 000吨级泊位。南通海事局对码头升级进行了批复。

石膏码头为浮码头,无批文。粉煤灰固定码头2003年由浮码头改为高桩梁板式码头,有水利部门批文。两码头现有长度均为60m。

2.2.2    批复与建设情况分析

天生港港务码头现状布置及建设情况对比可见,2#码头为批建不符项目,石膏码头无批复,粉煤灰固定码头批复与建设情况一致。

2#码头另建长航公安用房和自行车棚:长航公安用房在2号栈桥后方,长12m,宽4.5m,底高程4.46m,低于本工程区防洪设计水位4.78m;自行车棚长5.06m,宽度1.92m,建于3号栈桥后方防汛通道右侧。两设施均无批文,可能会对防洪存在影响。

2.3    防洪影响计算

根据前面批建符合性分析,本码头主要问题有:① 2#码头平台长度较批复向下游延长15.5m;② 2号栈桥后方下游建长航公安用房;③ 3号引桥后防汛通道边建自行车棚;④ 石膏码头建设无批文。

根据整改精神,业主同意拆除长航公安用房、自行车棚和无批文的石膏码头,工程方案为现有的天生港务2#码头平台长210.5m,码头面宽度22.5m,3座引桥。考虑工程规模,防洪影响计算主要采用数模进行,分析工程实施后对潮位、近岸流速等水动力方面的影响。

数学模型计算范围:上起江阴,下至徐六泾,全长约80km,采用三角形网格,网格单元数为50 575个,网格尺度在10~200m,工程区网格加密。本工程已建成运行一段时间,河床自适应调整的变化已经反映在河道冲淤变化之中。因此,计算地形采用2018年4月实测,局部采用2019年实测地形。模型建立后利用同步实测潮位、流速流向和汊道分流比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4],可用于试验研究。

2.4    防洪影响分析

2.4.1    总体情况

是否改变堤防工程现状:防洪大堤与本码头工程引桥平顺相连,工程未改变堤防现状。

是否填高滩地:防洪大堤与本码头工程引桥平顺相连,码头工程的建设没有填高滩地。

是否建有阻碍洪水的构筑物:2#码头外,主要有:① 在2#引桥后方近大堤的下游测,建有长航公安用房(57m2);② 在防洪墙与防汛通道间建有10m2的自行车棚;③ 2#码头下游建有石膏码头,浮码头形式,长×宽为60.0×10.0m,无批文。

2.4.2    对长江行洪安全影响分析

码头工程的桩群、梁底板等占长江行洪断面的阻水面积约为0.19%。研究表明,码头下游端新建工程实施后最大壅水高度約1.0cm内。本码头工程对长江主流区水流条件影响较小,没有增加长江大堤左右近岸流速,不会危及大堤安全,不会因工程建设降低工程范围内防洪大堤的防洪标准,对附近的港口和涵闸的正常运行影响也较小。

因此,工程的兴建不会对河道行洪带来明显不利影响。

2.4.3    对河势稳定的影响分析

经过多年自然演变和人工治理,在鹅鼻嘴、龙爪岩天然节点和九龙港人工缩窄段控制作用下,工程河段总体河势基本稳定,在上游来沙逐渐减小、人工护岸工程及航道整治工程的控制下,工程河段将保持多汊并存的格局,河势总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研究表明,工程实施后,水位最大壅高值约0.01m,壅水影响范围在160m左右,流速变化大于0.01m/s的范围在码头上下游约200m,外侧100m(图1)。同时,码头工程实施后,有利于工程附近区域岸线的稳定。

本码头工程建设对本河段河势稳定不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2.4.4    对堤防、护岸等防洪工程的影响分析

工程河段防洪大堤定为Ⅱ级堤防,已满足“长流规”防御标准。本码头工程的实施,未改变大堤现状。计算结果表明,水位最大壅高值约0.01m,壅水影响范围在160m左右,流速变化大于0.01m/s的范围在码头上下游约200m,外侧100m,工程断面长江行洪流量基本保持原有值。没有增强长江大堤的近岸流速,不会危及大堤安全。工程的建设基本不会对防洪工程安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按工程设计方案,本工程采用引桥与南侧长江厂区自建堤平顺相连。现场查勘发现厂区自建大堤、长江大堤上游至下游防洪通道通畅。

2.4.5    其他影响分析

(1)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分析

根据水利部、国土资源部水建管〔2016〕329号通知中实施的《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规定,本工程所处区域为岸线控制利用区,符合该规划。

(2)与现有防洪标准的适应性分析

根据“江苏省江海堤防达标建设修订设计标准”,工程区主江堤高程应为天生港站防洪设计水位4.79m加0.5m,即5.29m。本工程闸口自保堤高程4.46m,不满足工程附近5.29m的要求,需进行整改。

本码头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影响较小。

2.4.6    小结

2#码头批建不符;栈桥闸口处自保堤高程4.46m,不满足高于5.29m的要求;石膏码头无相关水利部门批文;本码头工程符合相关水利规划;2#码头的建设不会对河道行洪、河势稳定和防洪工程安全产生明显不利影响。

3    防洪影响整改

根据防洪论证分析,考虑企业运行情况,防洪影响补救和整改措施为:(1)2#码头影响较小,保持现状,但需拆除2号栈桥后方下游建长航公安用房;拆除3号引桥后防汛通道边建自行车棚;(2)为满足闸口处高程應高于5.29m的防洪要求,将现状高程为4.47m的闸口抬高0.83m至高程5.30m,两侧按坡比1:3放坡衔接至现状道路;(3)拆除无批文石膏码头;(4)考虑码头装卸作业繁忙,在运营期间,企业在水利部门统一安排和管理下,对使用范围内的防洪大堤和陆域堆场做好防汛抢险应急预案,保证防汛通道整洁、畅通;(5)对厂区进行整理,清理垃圾,禁止码头垃圾入江,对龙门吊、码头立面、栏杆、扶手等进行出新;码头附近影响生产的景观区域复绿。

4    综合分析

通过论证,全面梳理掌握长江岸线利用项目中批建不符、未批先建的项目情况,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可以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由此可以看出,此项工作是必要的,意义重大。

通过防洪影响论证,对有影响的项目实施补救和整改措施不是最终目的。项目建设、使用过程中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做到长江的开发利用绿色、可持续,在保护中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建管[2018]536号,“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印发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整改规范项目论证审查实施要求的通知”,2018年11月2日.

[2]单婷婷,杜德军,吴道文,夏云峰.长江澄通河段横港沙演变规律及整治效果预测[J].人民长江,2011,42(17):4-7.

[3]单婷婷,杜德军,吴道文. 长江澄通河段天生港水道近期演变及整治初探[J]. 中国水利,2017(15):52-54.

[4]海岸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JTS/T 231-2-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2010年.

[5]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SL/Z 719-20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5年11月18日发布

[6]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SL520-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14年3月28日

[7]夏云峰,等.长江福姜沙,通州沙和白茆沙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关键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年.

猜你喜欢

整改码头长江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长江之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前往码头
漫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教学实施难及整改措施
做好校护理技能大赛阶段性考核的体会
新公共管理理论视角下重庆市交通拥堵整改问题研究
教辅人员的作用在高校教学研究中存在的误区及整改措施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