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2019-09-10罗永林
罗永林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用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10min和30min、手术结束即刻的生命体征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其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前后及手术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明显的缩短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满意的结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神经刺激器;腰丛+坐骨神经;下肢手术;应用效果
随着神经刺激器在临床中不断的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位【1】。本文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作为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应用效果的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于我院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0例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为64-85岁,平均年龄为(74.5±3.5)岁,体重为46-81kg,平均体重为(62.4±11.3)kg;观察组患者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为65-86岁,平均年龄为(75.3±3.2)岁,体重为45-80kg,平均体重为(61.0±10.3)k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观察比较。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给予0.5%罗哌卡因10~15mg。选择硬膜外麻醉穿刺包,于L3-4或L2-3间隙做硬膜外穿刺,向导端在硬膜外导管的置入深度控制在3cm左右;于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3mL布比卡因(布比卡因浓度为0.75%时将剂量缩减1.5mL,并加入10%的葡萄糖),由硬膜外腔缓慢向头侧置管。并间隔一段时间给予0.375%的罗哌卡因持续麻醉。
观察组行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首先让患者采取侧卧位,患肢朝上,屈膝收腹,取骼前上棘和脊柱棘突的连线交点,选择阻滞侧旁L4旁开4cm为穿刺点,然后对皮肤进行常规的消毒。将刺激针垂直穿入L4横突,触到骨质后向尾侧进针1-2cm寻找腰丛神经,若股四头肌发生抽搐,则表明已靠近腰丛神经,将阈电流强度调为0.3mA,缓慢注入0.45%罗哌卡因20~25ml。另外,在骼后上棘和股骨大转子之间做一连线,在该线中点向内取一条垂直线,将此线上尾侧5cm作为穿刺点,穿刺点应与股骨大转子同髋裂孔间连线的中点相重合或者相邻。局部消毒及麻醉后,将刺激针垂直穿入,触到腓肠肌出现颤触并伴随足背屈或足跖屈时,将阈电流调至0.3mA,缓慢推注0.45%罗哌卡因20-25ml。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10min和30min、手术结束即刻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对比如表1。麻醉后10,30,60 分钟血压,心率等,没有异常变化。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其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两组患者的在麻醉前、麻醉后10min和30min、手术结束即刻的舒张压、收缩压以及心率等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对比如表2。观察组在麻醉前后及手术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如表3。神经刺激器定位到腰丛及坐骨神经时穿刺点疼痛现象消失。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所需要的罗哌卡因量较大,采用0.45%罗哌卡因总量30ml,不仅可以保证局麻药的容量和浓度,还可以控制局麻药的总量在可接受的安全范围内,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5】。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运动完全阻滞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其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前后及手术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老年患者在进行下肢手术时,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章蔚,疏树华,方才,等.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安徽醫学,2011,12(12):2006-2009.
[2]雷鹏飞,高杉,王培山.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06):1-3.
[3]叶强,黄磊,关洪,等.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30):3-5.
[4]向志雄,罗玉翔,王宇飞.神经刺激器指导下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探讨[J].河北医学,2013,12(12):1853-1855.
[5]王殿超,侯芳,单勤亮,等.神经刺激器定位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12(35):7364-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