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创新成果跨越“死亡之谷”点燃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2019-09-10姚颖超
姚颖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科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这“三个面向”推进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是其中的应有之义。2015年以来,国家形成了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三部曲”,依次是2015年10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6年2月印发的《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及2016年4月印发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
视线转向宁波。多年来,宁波在供给端、需求端、服务端协同发力,探索形成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路径。2016年获批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来,宁波市更是加大力度,不断以市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积极探索科技创新资源薄弱地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模式,发挥了前承科学技术研究、后启科技产业化的重要作用。
去年年初开始,宁波市开展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根本核心的“科技争投”专项行动,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整体提升,吸收、转化一批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创新成果,激发各类创新创业主体活力,助力科技成果跨过“死亡谷”,为宁波高质量发展、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阵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打好科技成果转化“组合拳”
这几年,宁波不断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将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明确高校院所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可按不低于70%的比例分配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和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可以看出,收益获得者不仅仅是科技成果完成人员,还有成果转化服务人员,这与宁波目前實行的科技人才分类考核评价机制不谋而合。换句话说,如今评定一名科技人员,不局限于其论文、专利或是科研成果,其市场化价值也是重要一方面。“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技术开发服务的科技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这大大地激励了科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工作。”宁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为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越来越多的精英投入到变革中,宁波市积极鼓励事业编制科研人员创业。2017年3月,宁波市出台《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实施办法》,鼓励并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带着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宁波创办企业,或在企业从事科技研发、服务等工作,离岗创业期限内保留人事关系,且创业创新期限累计最高可达6年。“太好啦!”这是得知这一政策后,在海曙一家事业单位从事了25年新材料产业研究的李先生的心声。李先生一直梦想开一家新材料制作公司,但放弃编制又颇为不舍。这一政策的出台,让他笑逐颜开,“这下可以毫无顾虑地圆我的创业梦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部门就是要让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得到更多的制度保障。
科技成果的转化,离不开平台的推动和人才的支撑。去年,宁波市引进共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北航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夯实了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基础条件,并积极承接合作单位人才团队和重大科技成果在宁波产业化落地。去年12月,瑞凌辐射制冷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辐射制冷膜产品正式下线。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从第一次洽谈到正式投产,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这离不开瑞凌研究院的支撑。
近年来,宁波市高效链接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围绕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引进高端产业创新平台,全市已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宁波分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宁波微电子应用研究院等80多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协同创新、跨国并购等方式主动吸引集聚国外高端创新资源,已在汽车电子、工业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了一批重大成果产业化。
企业是创新资源要素配置的主体。为避免科技创新和市场脱节,宁波积极鼓励企业整合内部科技创新资源、积极组建企业研究院,对于市级企业研究院按比例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预计到2019年末,企业研究院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到2020年末,企业研究院实现全市规上工业全覆盖。同时,为鼓励科技创新从成果端转向应用端,从2017年起,宁波市实施“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通过需求征集、实地调研、专家把脉等环节,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智能器件等首批8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将科技专项实施与产业招商、科技招商、人才引进有机结合,带动超级电容、石墨烯基重防腐涂料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应用。“此前设立的重大科技专项,大多数从应用端到成果端,市场需要什么就去转化什么。”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是有什么成果就去转化再应用于市场。”
为了让更多有研发活动的科技企业享受系列政策红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宁波首设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对技术转让额(技术股)超过100万元以上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给予成果供给方和受让方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两方补助最高额度分别不超过200万元和400万元。同时,宁波还建立了企业研发投入普惠支持机制,出台《宁波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管理暂行办法》。据统计,去年,全市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金额达1.85亿元。
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科技成果转化“宁波范式”
针对本地民营经济活跃、产业技术转型升级需求旺盛、科教创新资源相对稀缺等特点,宁波突出市场需求导向,积极探索科技资源全链条、多渠道、跨区域流动助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五种模式”,率先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科技服务为支撑、以国际化资源链接为手段”的创新发展之路。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为打破脐带缆领域的国际垄断,推动脐带缆国产化,联合大连理工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历时十年、研发总投入超过1亿元,最终该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大长度海洋脐带缆于去年6月正式交付,逐步摆脱核心水下装备主要依赖进口的现状。近年来,宁波市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以项目合作、共建企业研究院、成立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开展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形成了“自主研发+项目合作+共建平台”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在注塑机、机器人控制器等多个细分领域突破了200余项领跑并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关键核心技术。
宁波市还鼓励企业通过股权收购、技术合作、技术购买等方式盘活全球创新资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落地转化与产业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累计约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收购德国普瑞、美国KSS等国际企业,通过国际并购实现了技术转型升级、产业国际化和资本平台突破,一跃成为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巨头,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据第二位,有力提升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中的话语权。
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自去年成立以来,已经孵化蓝卓工业互联网、国利网安和宁波中控微电子3个项目,其中蓝卓工业互联网推出了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upOS工业操作系统”,助力宁波制造企业加速迈向工业4.0时代。这是宁波“产业技术+产业育成+衍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典型代表。这几年,宁波通过设立中试实验工场、创客平台等载体,开展中间性、规模化放大试验,以打包的方式为企业输送可产业化的重大产品和人才团队。目前,由产业技术研究院实施的、已进入预孵化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近1000个,有力带动新材料、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等相关产业实现技术升级和产品转型。
此外,宁波还形成了“天使投资+科技创业+众创空间”和“技术市场+转移转化+集成服务”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近年来,宁波通过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培育建设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新型孵化载体,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携带科技成果或科研项目创办领办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为支点,宁波积极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创新创业,先后投资了221个初创期、种子期项目,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家,已有10家企业挂牌新三板。宁波瀚晟传动技术有限公司获得天使投资引导基金200万元后,独创的MRG减速器已在今年形成规模化量产。
为进一步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宁波加快建设形成以专业化服务为支撑、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已建成运行一站式科技大市场和专业分市场18个,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服务机构10余家,培育具有资质的技术经纪人近500人。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宁波市通过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机构促成高校院所和企業产学研合作项目1878项、技术交易额9.2亿元。宁波敏实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向宁波科技大市场提交了一项有关滚轮寿命提升技术的难题需求,经科技大市场和技术经纪人牵线搭桥,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签订技术开发合同。随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发生产出滚轮,有力推动了技术转化为产品。
破解问题补齐短板跑出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当前,宁波创新创业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得到了极大改善,强力支撑了新兴产业培育和产业的转型发展。但是,宁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还在不断探索如何借助市场经济、对外开放等区域优势,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区域痛点,加速补齐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链条短板,优化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条件和环境,跑出宁波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度”。
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步,宁波将以政策为先导,继续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加快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推进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制度,督促落实给予科技成果转化完成人不低于70%的收益奖励。同时,宁波还将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5%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
为解决科技转化过程中资金短缺等问题,宁波将进一步扩大宁波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投资范围与投资规模,推进天使投资基金阶段参股,争取在宁波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同时,宁波积极探索开展科技保险,试行推出自主创新产品质量保证保险、自主创新产品责任侵权保险等产品,防范和化解科技创新中的风险。
去年,宁波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宁波将高标准、全域性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形成以宁波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区(城)多园”联动发展机制,探索形成区域特色先行先试举措。同时,宁波推进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杭州湾材料所、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宁波大学“双一流”大学等“四院三校”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进度,尽早发挥大平台的辐射作用。宁波还将围绕新材料、先进制造、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领域,按照“科研+产业+资本”的院所建设模式,加快推进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今年,宁波将启动专业化众创空间试点建设,推动杭州湾麟沣生物、宁波新材料联合研究院等先行先试,探索建立集研发设计、技术孵化、创业融资等于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科技成果既要走出去也要引进来。下一步,宁波将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美国、欧盟等区域的高端创新资源,谋划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行动,推进高校院所、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组建联合实验室,设立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同时,推进企业“走出去”,并购或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招募集聚海外高端创新人才,助力企业科技成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