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惊动中央高层的两地分居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胡耀邦农村居民兰州

据上个世纪70年代统计,全国夫妻两地分居的职工高达600多万。每逢春节,挤满火车的人潮里,很大部分就是赶回家与配偶团聚者。短短的探亲假一过,火车上又挤满返回工作地点的人。

据父亲回忆,1970年苏北某县试制合成橡胶,他被分配参与其事。因为合成橡胶生产工艺相当复杂,就向由苏联帮助建设的兰州合成橡胶厂求援。对方很爽快,派了3位40岁左右的师傅来指导,为期一年。

父亲与兰州师傅熟悉后,才知道他们有个共同难题,就是夫妻分居两地。他们年轻时从江苏、安徽被招工去兰州,十几年来一直和留在家乡的妻子分居兩地。

这次我父亲等人去求援,他们领导之所以如此爽快地答应,其实就是提供机会,希望他们既完成援助任务,又能把两地分居的问题解决了。父亲等人当然更是乐观其成,解决了兰州师傅的两地分居,他们就能安心工作了。

然而此事办起来,却被政策卡住。当时6亿中国人被分成农村户口与城市户口两类。两类户口之间隔着鸿沟,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农村居民吃粮食靠自己种,而城市居民由国家提供粮食;农村居民到了城市,连粮食都没得吃。

兰州师傅是城市户口,调来不成问题;然而他们的妻子却是农村户口,要转为城市户口,比登天还难。父亲等人虽然多方努力,却还是爱莫能助。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让兰州师傅每隔两三个月享受一次探亲假。

没想到几年后,我父亲竟步了兰州师傅的后尘。为了圆自己的科学研究梦,他于1978年考取“文革”后第一届研究生,告别我母亲来到上海,住进集体宿舍,就此加入两地分居大军。毕业后,父亲被分配在上海工作,母亲只能在每年短短的探亲假里到上海,两人尝尽了家庭分居的苦涩。

父亲所在的研究所,允许调进上海的名额每年只有区区两三个,而分居者却有三四十人之众,乃名副其实的僧多粥少。

眼见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有些人就另辟蹊径来解决两地分居难题。他们先申请出国当访问学者,首选当然是美国;一年半载后,就向所在的大学提出让配偶孩子到美国。美国根本不管什么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很快就办成了。两地分居的夫妻,在中国团聚不了,反倒在美国团聚了,被戏称为“曲线救家”。

严重的两地分居问题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胡耀邦早在1975年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时,就曾想方设法解决科技人员的夫妻分居问题。1979年,时任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在全国人事局长会议上提到夫妻两地分居,他动情地吟诵宋代李之仪的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胡耀邦以此表达关心群众疾苦的真情实感,要求各级领导设身处地,体恤分居夫妻的痛苦。

在胡耀邦亲自推动下,全国中高级知识分子的两地分居问题,终于在1985年得到解决,惠及所有夫妻分居的讲师、工程师、主治医师和助理研究员等。我的父母两地分居了8年之后,也终于团聚。

(摘自《文史博览》 吕传彬/文)

猜你喜欢

胡耀邦农村居民兰州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农村居民旅游特征分析及其市场开发策略
胡耀邦夜宿我家
胡耀邦问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