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振铎倾家荡产救“古今杂剧”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杂剧郑振铎古籍

1937年,日寇入侵江浙地区烧杀抢掠,许多藏书家的珍藏横遭劫难,大量古籍出现在上海古旧市场,租界的外国人纷纷抢购。看到一摞摞、一捆捆古书将流失国外,让热衷收藏典籍的郑振铎痛心不已。

一天,郑振铎的好友陈乃乾打来电话:在“来青阁”古旧店发现一套《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他闻听立刻记起:一年多前有作者在来稿中提到,常熟“旧山藏书楼”存有这套书,是赵琦美手抄本。

赵琦美是明朝“脉望馆”藏书楼主人,万历年间,他致力收集整理元、明两代各类剧本,既注重关汉卿、马致远、贾仲名等名家名作,又不薄民间作者、戏班子的唱本,耗时3年多,手抄剧目242部,集成“甲编”、“乙编”共64册《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其中,百余部是从未编写入书的民间流传唱本,堪称元、明戏剧大成,是弥足珍贵的极品善本。

郑振铎撂下电话急忙赶到“来青阁”,从店主杨寿祺口中得知:《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全套有64册,当时杨寿祺手头拮据,只买得“甲编”32册。

经讨价还价,杨寿祺答应1000元(大洋)出手,但对每月薪水30多元的郑振铎讲,1000元是个天文数字,他拿出全部积蓄,变卖所有值钱家当……最后把呢子大衣、礼帽都送进了当铺,才筹集够数。取书时他托付杨寿祺:要帮忙打听“乙编”的下落。

没几天,杨寿祺有消息传来:“乙编”32册在闸北“集宝斋”古董商人孙伯渊手中,郑振铎急忙来找孙伯渊,谁知他也热衷古籍收藏,已寻找“甲编”多年,得知被郑振铎购得,竟提出两个意想不到的条件:一是我出5000元,买你的32册;二是你出1万元,买我的32册。孙伯渊本想以漫天要价,让对方知“贵”而退,再高价收购“甲编”,不料郑振铎并未还价,一口应承出资1万元。

原来,郑振铎早有打算:卖掉坐落在徐汇区高邮路的住宅,最少值价2万元。但当时上海局势紧张,人心惶惶的民众都无心购置房产。

他又四处找熟人、托关系,把房屋抵押给了银行,拿到5000元贷款。此时有人告诉说,一个叫赫菲尔的外國人在四处打探《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下落。郑振铎生怕孙伯渊把“乙编”高价卖给外国人,急忙赶到“集宝斋”把贷款全部交了定金,并签订协议:余下的款项一月内付清。郑振铎又找熟人讲价,孙伯渊同意降下1000元。郑振铎又邀约一帮好友,大家有的出款垫付,有的拿积蓄暂借,终于凑足了4000元。

郑振铎尽倾家产抢救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善本以及2万多种(套)其他古籍,后被其家人捐给国家图书馆收藏,让历代藏书家珍存的传世梦想有了最圆满的归宿。     (摘自《中国青年报》)

猜你喜欢

杂剧郑振铎古籍
郑振铎的铮铮铁骨
郑振铎炒股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
明杂剧风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