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族蜡染女服

2019-09-10詹昕怡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蜡染布依族服饰文化

摘要:布依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是古代百越人的后裔,至今仍保持着古越人的文化习俗。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实物标本解读布依族蜡染女服的形制、工艺、纹样以及文化内涵。在传统服饰日益衰退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弘扬布依族服饰文化的精华,不断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服饰文化。

关键词:布依族;服饰文化;蜡染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布依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布依族与壮族同宗同源,都源于古“百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汉族以及周边少数民族的文化,再加上自身地理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现有的服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种类繁多,至今仍保持着古越文化,极具民族特色,形成中华服饰的一朵奇葩。

一 布依族蜡染女服形制

布依服饰整体色调朴素,喜用青黑色。相较于苗族繁复刺绣装饰,布依族更多彰显的是其古朴的特点。布依妇女着交襟右衽短衣,穿百褶长裙,裙长至脚踝,外系绣花长围裙,缠头帕,脚穿绣花鞋(图1-1)。整套服饰运用了蜡染、挑花、刺绣等工艺手法,加强了服饰的实用性及装饰性。这种服装又称“栏杆服”(图一)。

二 布依族服饰工艺设计

蠟染、织锦与挑花是布依族服饰主要的工艺。据古籍记载:“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布依族妇女擅长蜡染,标本双肩及百褶裙的蜡染是这个支系区分其他支系最显著的人文特征。

布依族喜用自纺、自织、自染的青黑色土布,缝制后善用红色、黄色、蓝色等鲜明色彩在衣袖、衣襟、围裙等部位进行小面积装饰,装饰多在人体运动点及服饰边缘易磨损部位。如肘部、肩部、双襟、围裙缘边等。装饰均两边对称、均衡,保持人体视觉上的平衡。青黑色基布加亮色装饰是少数民族惯用的对比手法,既突出图案的精美,又增强服饰的耐磨性(装饰部位多为服饰易磨损部位),服饰的装饰性及实用性得到高度统一。

三、布依族服饰文化内涵

生活南北盘江两岸的布依族,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民族服饰,虽然与周边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相互融合,相互借鉴,仍在大同存异的潮流中保持本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在服饰文化中也体现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及历史印记。布依族服饰纹样多采用具象纹样和抽象纹样。具象纹样都是来源当地的日常生活,如花、草、树、动物等,体现了布依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及敬仰。抽象纹样具体表现在几何图案上,如善用曲线、水波、三角、方格、圆圈、云雷等纹饰进行重复、叠加、排列,组合出一系列规整图案,形式突出,图案和谐、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具有更多的装饰意义和欣赏价值,成为布依族服饰文化的一种艺术美。

四、结论

布依蜡染女服服饰上的图案纹样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布依人民精神的寄托,在制衣的过程中赋予服饰一种种美好的景愿及用针线记录历史的一种表达。不仅给与了服饰原本的穿戴属性,也是在描绘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同时也在重温本民族的历史,做到图必有意,蕴涵着一个庞大的精神世界,承载的浓厚情意,将布依族文化通过无声的方式传达到人们心中。

参考文献:

[1] 苟菊兰.布依族服饰文化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 池家晗.黔西南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

[3] 王彦彦.浅论布依族服饰之服型及其生存现状 [J].大众文艺

[4] 吴跃洪.远古遗韵 —浅谈布依族服饰图案与图腾崇拜[J].民族音乐 2015.

作者简介:

詹昕怡(1989—),女,助教,硕士,闽江学院服装学院,350108,研究方向:民族服饰。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蜡染布依族服饰文化
苗山深处蜡染忙
蜡染的纹饰探讨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丹寨蜡染千年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广西瑶族服饰文化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