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有人欢喜有人忧
2019-09-10李香玉
李香玉
关于减负,来自孩子的声音——
完成当天全部家庭作业大概要多长时间?每天睡几个小时?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哪里,学校、课外班,还是家长?
▇ 达达(14岁)
我今年上初二,学习压力来自多个方面。每天完成家庭作业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基本回到家吃完饭就写,写完也快十点了,最多能睡八个小时。几乎每天如此,感觉还是挺累的,尤其是周末也不得休息,周六一上午的课,晚上还有网课,周日有个兴趣班,再加上还要写学校老师留的周末作业,感觉没有时间出去玩儿。我希望周末时间由我自己来安排,我想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看看电影、跟同学出去打打球之类的。
▇ 依一(9岁)
我今年上三年级,学校留的家庭作业每天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妈妈。她给我报了好几个课外班,一周有三天下午放学后先去上课外班,然后再回家。回家后就比较累,想睡覺,可是还要完成家庭作业和课外班的作业。周末有舞蹈和油画两个兴趣班,倒是我喜欢的。所以我不喜欢周一到周五,喜欢过周末。我希望放学后能直接回家,写完作业还能多跟爸爸妈妈聊会儿天。
▇ 小宇(11岁)
我今年上五年级,每天写家庭作业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然后妈妈检查,有错误的我再修改巩固,大概还要半个小时。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每天傍晚5点放学后到家就6点了,吃完饭休息一会儿,一般7-9点是学习时间。9点半左右睡觉,但早上6点半不到就得起床。我上的是私立小学,学习压力主要来自学校,目前还能接受,但愿不要再加压。
关于减负,来自家长的声音——
你认为自己孩子的学业负担重吗?作为家长,对当前的减负政策有什么看法?对于减负问题,你有什么担忧和期待?
▇ 刘女士(儿子10岁)
我家住在城乡接合部,每周末都得带孩子去市区上补习班,一家人都很累,但也没有办法。谁不希望孩子能轻松点,但现在轻松了,将来就有的苦吃了。都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找一份体面的工作?这一切,不都得从上学的时候抓起?我们作为家长,只能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 李女士(女儿13岁)
面对减负,我周围很多朋友都说,谁要是真的减负,谁的孩子就真的“输了”。虽然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但内心也是倍感无奈,就像海清在电视剧《小别离》里的那句台词:“我当然知道没用了,但是对不起,它考这些,它就考这些没用的东西。”在我们周围,像我女儿这么大的孩子,几乎没有不在外面机构学习的,有的是为了补习,有的是为了巩固学校所学的,有的是为了培优,可以说各种水平的孩子都在“加负”。我们不敢不学,是因为放眼望去大家都在学,不学就难免会落后。对于减负,我不是反对,而是担忧。
▇ 李先生(外孙12岁)
所谓减负,我认为主要是给孩子少留家庭作业,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育,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用作业压制住孩子。当然,减负绝不是放任孩子、轻视学习,而是为了更精确、更快乐、更有效地学习。减负,可以给孩子开拓思考空间,可以给孩子心灵成长腾出空间,老师和家长都不应该用作业把这个空间塞满。同时,对孩子不光是纯粹的智力教育,让他的心灵得到放松,更有利于他的身心成长。我希望减负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形式的变革上。
我的外孙今年上六年级,学习负担很重,周末和假期也大多会安排课外班,我们很少能团聚,每次孩子来我家都特别开心,不舍得走。我希望孩子能愉快地享受周末和假期,能多跟家人在一起,这对于孩子而言是另一种成长。
关于减负,来自教师的声音——
对于当下的减负政策,你怎么看?在具体落实中遇到哪些困难?对于减负问题,你有什么担忧和期待?
▇ 高考指挥棒下,老师不敢给学生减负(杭州市明德小学 李芯)
减负之所以无法落到实处,一方面是因为评价体系没有改变,在高考指挥棒下,老师不敢给学生减负。另一方面,许多一线教师至今仍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习惯通过题海战术来提高成绩,没有去精心编排和挑选习题作为家庭作业。
当前,教育过于注重智育,导致学生大量时间被作业占用,根本没有时间培养、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甚至连正常八小时的睡眠时间都被挤占。这样下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定会超出负荷,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影响。
减负不仅要减学生之负,还要减教师之负,减家长之负。教育一定要做好平衡,把握好尺度,要帮助学生将学习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然后精心培育,静待花开。
▇ 减负要防止走极端 (杭州市明德小学 孙吉兆)
给孩子减负不一定会制造出“学渣”,但孩子如果不爱读书,缺乏学习兴趣,自律性又差,那基本就和“学渣”结缘了。给孩子增负也不一定就能制造出“学霸”,那些报了一大堆补习班的孩子,大都没有成为真正的“学霸”。
我们要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极端—— 一种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给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孩子本身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话,就会不堪重负,产生厌学心理。另一种是打着为孩子减负的旗号,过于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对孩子的学习放任不管,会使孩子滋生出一种懒散和没有目标追求的心理,把学习看作可有可无。
决定孩子是“学霸”还是“学渣”最根本的是孩子自身的内在因素。好的学习环境等固然重要,但它们必须依托于孩子的内因才能起到作用。当孩子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好的愿望时,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价值。
▇ 减负的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杭州市明德小学 王晔)
减负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丢掉书包,少学习或不学习。减负实质上是要提高学习效率。
作为教师,要打破原有枯燥的教学模式,开展符合学情且有趣的教学。这样,不但易懂易记,还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为学生减负的另一个关键。
作为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减负要求学习效率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会学习、巧学习,要善于归纳总结。这样既能轻松获得知识、增强兴趣,又能做到举一反三,加深探究。
▇ 减负要有研究数据作支撑 (天津市南开区中心小学 李卫东)
关于减负,我有两点看法。一是支持国家适时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政策。在我看来,减负的争论来自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来自教育质量良莠不齐,更来自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同一种学生课业,中产家庭平静面对;精英家庭认为负担轻,然后给孩子增负,比如上各种课外班;普通家庭则认为负担重,大声呼吁减负。实际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产阶层家庭也有大批孩子走进课外班,负重前行。这种情况下,不论出台何种政策都不能满足各阶层的需求,争论将永无休止。国家保障公办学校为所有家庭提供基本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时出台减负政策是理所应当的。二是减负不能无限减。任何学习和发展都不可能无负担实现。忽视学生完成一门学科学习所需要的基本“负担”,一味减负,损失的最终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所以我呼吁科学减负,减负要有研究数据作支撑。当然这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育规律,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 要正确、科学地认识减负(东莞外国语学校 梅淑萍)
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首先要正确、科学地认识减负。减负是要减去强化应试、机械刷题、超前超标讲解等造成的不必要、不合理的过重负担,而认真学习、勤奋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時也要让学生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学生负担可以比喻为GDP,我们强调绿色GDP,但从来没说过不要GDP,所以我们可以优化学生的负担,但学习毕竟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如果学校以减负为名,“一刀切”地放松对学生学业的要求,就会导致家长的焦虑与盲目跟风,把孩子送去补习班。教育部强调,“减负要坚持综合施策、多方联动”。在学校层面,要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解决学生学习上“吃不饱”“消化不了”、需求多样等问题;要减少考试次数,不得公布考试成绩和排名,坚决禁止分班考试,实行均衡编班。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减负是减少大量机械、重复性的作业。青岛市教育局对外发布的2018年度青岛市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及分析显示,并非完成作业时间越多的学生成绩越好。对数学成绩与学习时间的分析发现,每日完成数学家庭作业用时在30分钟以内的四、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最高,其次是完成作业用时在30至60分钟以内的四、八年级学生,而没有数学作业和完成作业用时超过90分钟的四、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相对较低。可见,适量作业是必要的。与此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作业,比如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等弹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精神。
▇ 减负需要社会联动(南京 崔老师)
减负是必要的,问题是该怎么减。
首先,只有在全国每个地方同时落实“减负”政策,老师和家长们才更容易接受。
其次,从长远来看,各项政策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多元发展的可能性。现阶段的减负政策规定幼升小和小升初不得进行选拔,但是孩子们以后还要参加中考、高考。家长们未雨绸缪,学习成绩从娃娃抓起,孩子们的负担还是减不了。例如现在的艺术生、特长生政策就为孩子提供了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职业院校将全面开展职业培训,这也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多方面、多层次人才培养的信号。提高国内普通本科教育质量和职业院校教育质量,让老百姓看到孩子无论上哪所学校都能有所收获,他们也就不会帮着孩子挤“独木桥”了。
再次,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接受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接受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的职业,要认识到任何职业都需要后继有人。对于国家政府层面,要提高那些不可缺失又很辛苦但地位不高的岗位的待遇,如保洁员等。要让广大老百姓看到,无论哪一种工作,只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去干,都会有不错的待遇,这样也会减少家长对于将来孩子就业的焦虑,从而更乐于接受减负政策。
最后,从学校及老师的角度来看,学校的评价制度需要调整。如果不把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最重要的依据,老师们会更乐于接受减负政策。老师评价学生也要更多元化,本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引导孩子朝着多方面发展,为未来培养多个领域的人才做准备。
▇ 压缩学习时间须三思(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 陈春丽)
我是一名带过五届高三毕业生的老师。从我所在的学校观察到的高三毕业生的作业量来评判,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如拖拉)、学习能力差、对于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可能是造成“作业总是做不完”的原因。
六点二十起床,十点四十睡觉,是每一名高中生的日常。如果是高三,只会起得更早。这固然依赖于孩子长大后的自律,但也离不开按时作息习惯的养成。所谓习惯成自然,让一个在小学阶段养成了“八点半上课、三点半放学”习惯的孩子,上了中学六点五十进教室早读、晚上继续晚自修,可以想象学生行为上的不适应和心理上的抗拒。确实,这似乎是一种近乎残忍的强行要求。问题是,每个孩子都必然得接受初高中紧张的磨练与洗礼,每个孩子都想要顺利走过高考的“独木桥”。小学阶段习惯了懒散的孩子,该怎样去迎接、去面对没有办法减负的高中生活呢?童年时代松了绑,长大后谁来替孩子负重前行?不还是孩子自己吗?
所以,在全民重视教育、全民把学习当作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主要标准、全民都要通过高考的方式进入大学的大背景之下,是否要把中小学生学习的时间如此大幅度地压缩,还需三思。
关于减负,来自专家的声音——
近日,《南京家长已疯》一文引发了教育减负大讨论。“为孩子减负,家长却不买账”,对此您怎么看?减负几十年,为何仍跳不出“怪圈”,是什么在与减负对抗?
▇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谈松华
从根本上来讲,升学竞争是现在社会很大的一个问题,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当下,一个人要提升社会地位,增加经济收入,对于没有很多社会关系或者其他途径的家庭来讲,升学是他们唯一的通道,可以说关系到这个家庭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家长为此付出很多,包括财力、物力和精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为年轻人开辟多种成才的通道,让具有不同才能和禀赋的学生都有发挥的舞台和机会,而不是大家都挤在同一条通道上去拼命竞争。
孩子的发展就是靠升学,升学就是靠分数,而现行的考试办法导致多花时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分数。在这样一种逻辑之下,家长就会认为减负影响孩子的升学和发展。如果我们能综合考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靠拼时间和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的做法。所以,要通过改变人才选拔的模式来改变教育理念。
此外,一些学校没有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和减负的有关规定来办学也是现实存在的,违规做事的学校在现行的考核与录取制度下,有时候会“占便宜”,其他学校就会认为不公平,他们按规定实施减负却引发家长对学校的意见,那么学校顶不住压力也会走那些违规的路子。因此,政府不能只发文件,还要严格监督执行,对于违规的,要有惩戒的办法,不能让它“占便宜”,而要让它付出一定的代价。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殷飞
家长考虑问题是务实的、眼前的和个体化的,他们很少考虑教育的大环境和国家战略,让自己的孩子优秀出众、出人头地、获得比较性优势是永恒的追求。
目前,孩子的负担分为超限负担和合理负担。超限负担主要来自于非理性的竞争,希望孩子在某个阶段获得比较性优势。比如,超前学、超纲学,从而应对高难度的考试,以此打败同龄的孩子。这需要改革考试选拔人才制度,即所谓的调整“指挥棒”,让学生从应对单一纸笔测试到应对多元能力考察。合理负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面对的,但很多孩子还是会感到负担重,这一问题更多集中在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的学生身上,对于这部分学生,最需要做的是“增效”。如果减负不能通过优化学习环节来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学业滑坡,减负必然无果而终。从这个层面上说,必须在教育教学上有本质性的突破,才能让减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