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方法探究
2019-09-10桑建军
桑建军
摘 要: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认知形成的社会要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个人内在要求。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坚持“生本”理念,综合施用,灵活运用心理学方法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方法
一、运用心理方法对高中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方法,是指借鉴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实施途径等。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这是全面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认知形成的社会要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个人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所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原有方式方法的基础之上越来越关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心理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正确认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个体来说,首先思想对心理起决定作用。一个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思想支配,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有理想、有抱负,就会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挫折和逆境,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屈不挠地去奋斗。其次,心里对思想活动具有反作用。心理不但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思想活动,当前在高中生中存在的不少问题除了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外,还有许多是因为心理上的偏差影响了人们正确的思想活动。“逆反心理”就是明知其正确但却不愿去遵从。在这种心理指导下,就会产生错误的思想甚至行为。所以,把握心理和思想的内在本质联系,正确认识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利于有针对性的对高中生施加更具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运用心理方法对高中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以“心理疏导”方针的提出为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思想和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内在联系。有效的教育应当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而且,认识到人与人在素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才能转变人的思想,使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提高。
对于高中生个体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其特有的心理障碍。
(一)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结构经验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在较高的符合我国发展要求的道德层面,恰恰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高中生现有的个体心理认知结构经验不足以支撑其道德水准的进一步提升,对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存疑。
(二)高中生的心理抵触情绪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中,多数学生由于社会实践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受到各方面背景知识的局限和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情感活动的两极化倾向。一方面,对认为符合自身需要的接受信息,往往表现出好奇、兴奋、主动接纳的情绪;另一方面,对自己认为没兴趣的内容,则表现为厌恶、冷漠、排斥、拒绝,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认知兴趣和爱好来对待接受客体,多数情况下后表现出后者的情况。
(三)对施教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抵抗和不满情绪
抵制外界诱惑的心理能力不足以及对社会、国家崇高信念的心理疑惑等,都成为对高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困境。
三、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方法的路径探究
对于高中生个体来说,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主体。虽然导致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障碍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高中生心理因素所引发的接受障碍是基础性的。因此,要想实施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关注高中生的心理障碍的破解。
(一)调整高中生的心理认知结构。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多的需要注意学生理性认知能力的强化,只有在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畴,要随学生认知程度的逐步深化来逐层递进,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逐步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认知。这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社会信息的自主筛选与评价。最终,通过对学生心理认知结构的调整以达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
(二)形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意志
要加强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意志品质的培养与锻炼。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贴近学生实际,教育内容的选取要重视道德意志榜样教育的运用,强化学生的接受意志。其次,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组织一定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要引导学生学会认清自身意志品质方面的某些弱点,培养自制能力,强化接受意志力。
(三)针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认知和信念能力的培养方面,同样要注重讲求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取要能够真正的触及高中生的深层情绪、符合学生生活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接受活动才能够是有效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也必须是一个双向互动、共鸣共生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相联系、特定的教育方法发挥作用。因此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关系形势,对教育内容的双向认同和共鸣,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
(四)思想政治教育信念的调整,最好就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寻找动力。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是有层次划分的,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会促使高层次需求的发展,但高层次需求的产生并不依赖于低层次需求的实现。因此,在一定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因材施教适当引导学生確立较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地需求,从需求出发激发原动力,切实解决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陆碧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述评[J].现代交际,2019(09):169-170.
[2]董杰,姜昱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核心范畴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27-30.
[3]李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4):169-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