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数学建模课型育人价值的思考

2019-09-10赵兆炯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3期
关键词:育人价值思考小学数学

赵兆炯

摘要: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建模课是当下教育热点问题,教师要善于在建模课型上做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建模课型育人价值及其现状分析,提出适合小学数学建模课型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建模课型  育人价值  思考

本文所指的小学数学建模课型是以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经典问题(如植树问题、烙饼问题等)和数量关系问题(如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等)为研究的对象,而这一类“解决问题”的知识点往往分散于小学数学各年段的教材中,但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明确该课型独有的育人价值,归纳总结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般方法和策略。

一、传统建模课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结论的掌握,忽视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传统建模课型教学中,大多数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要理解并通过不断地练习该类型的题目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便可。这样是不利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多向思维,教师要把探究、发现、质疑等权利還给学生,让他们真正了解结论产生的来龙去脉。虽然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会做该类型的题目,但是却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的发展,更不用谈如何让学生掌握其数学思想方法。

(2)关注结果的呈现,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老师为了尽快得出结论都会让班里面的“学霸”来回答问题。而这些“学霸”的答案往往就是老师想要的结果,这种“优生替代”的行为在教学中是不可取的。不管是对班里的优秀学生还是普通学生而言,都失去探索知识形成的权利,无法体现小学数学建模课独特的育人价值。

(3)强调书写的规范,忽视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教学上都会规范学生的书写,但往往忽视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借助语言表达来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倘若一个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清晰,那么他的语言也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让学生敢说、多说和会说。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说给老师听、说给同桌听,也可以说给自己听。

二、建模课型育人价值的重新认识

根据数学建模课探究的对象与任务、过程与方法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经历从问题出发,通过观察、测量的数据记录或类比等多种路径形成猜想,运用实验论证、推理论证、分类枚举等多种方法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结论。借助于这个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规律探究过程的方法结构,为学生的合理猜想提供框架支撑,提升学生合理猜想的意识与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分类枚举、实验论证和推理论证等研究方法,为学生进行规律探究提供多种思维策略和路径,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找最大公因数》教学中具体策略

(1)抛出“大问题”,发现学生障碍点。抛出“大问题”可以使得课堂呈现“板块式”结构,更具思维的开放性和活动体验丰富性。因为“小问题”压根不能成为一节课的核心问题,学生回答往往是不需要经过探究或者太多思考便可以解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抛出“大问题”,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点,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找最大公因数》导入环节,老师可以抛出“大问题”:你能想办法找到8和18所有公有的因数吗?大部分学生会用到一一列举法,但是班级里也有一些孩子会用到“写小找大法”或“写大找小法”。这时候老师不要通过一个例子就说哪一种方法最好,老师可以接着点拨,如果是8和180这时候你还用一一列举法吗?这时候同学们就会发现使用列举法过于麻烦,可以先从较小数的因数中寻找较大数的因数。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产生新的成长点,迫切地去寻找更加优化的方法。

(2)由一般到抽象,探索发现的过程。在核心问题的推进当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究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在生长,方法也在知识生长的过程中得到凝聚与提升。如《找最大公因数》中老师让学生枚举验证:请在20以内,找出任意的两个非零自然数。试试看,能不能找出它们公有的因数,并看看能不能找到最大的一个。从有限的例子中提出猜想,再通过大量的举例来验证猜想,并有意识地注意数的范围,最后归纳出结论,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经历完整的不完全归纳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结构。

(3)合作交流,推进育人价值的追求。新课标在总体目标要求: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能有条例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因此,在《找最大公因数》总结反馈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反思,把零碎的知识点和认知过程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无意间让学生又经历了探究的全过程。

(4)拓展练习,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后,教师可以恰当地设计出相应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发展。为此,在《找最大公因数》这一课时中,教师不仅可以设计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而且还能让同桌相互出题考考对方,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吴亚萍.“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吴亚萍.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型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育人价值思考小学数学
论音乐剧走进中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幼儿园规则教育的价值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