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9-10何海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何海东

摘要:小学教育的发展迅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推理、归纳、总结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就小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特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针对学生思维现有的特点,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注重并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创新性、灵活性、独立性和多向性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小学作为启蒙教学,学生在小学阶段打下的基础,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学习数学重要的就是有一个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如果能培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思维能力,那么在他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肯定是可以事半功倍的;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成绩自然也就差强人意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下面,笔者将怎么去提高小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析。

1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1.1有利于學生解决问题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基本的一门工具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题,小到家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到社会的生产发展和商贸交易。所以在小学阶段,尤其学生刚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机,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方面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帮助。

1.2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

数学思维是典型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我们都知道,思维能力主要指观察、分析、实验、比较、综合、抽象等方面能力,还有概括、归纳、推理、类比能力以及逻辑性和精确性等。通常在生活中或者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数学思维能力强的人,就会冷静客观面对,首先分析构成这个问题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些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而且会理性地去面对,巧妙地解决问题。从这一点可以说,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让情绪、让问题左右思维,被动行事,可以灵活应对,客观审视分析问题,变换角度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2.1充分引导和体现课堂的开放性

一线教育活动需要围绕着引导,而非直接呈献给学生相关知识。数学知识,要由学生进行探索而得出,不能由教师替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要将原有的灌输和暗示,转而替代为引导和自主。在整体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进一步进行平等的交流,以平等的姿态、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打开学习思维,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必须要在课堂中进行充分的引导,提倡体现课堂的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更为注重的是教学效率,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是极不利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发展的,要有效提升整体教学的实际性,围绕着开放性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开放性思维,让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提高,在探索中成长。例如在北大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的教学中,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都和父母一起去菜市场买过菜,那么买菜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小数,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自身思维的不断开放,其自身的学习能力也会进行一定的提高。引导学生走入一个思维之后,更多的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围绕着独立思考,进一步进行相应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打开课堂,促进课堂开放性的发展,就是促进学生自身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促进其自身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探索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数学学习的奥秘。

2.2学生散发性思维及灵活思考能力的培养

学生拥有一个反应快、灵活的头脑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很重要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学生也是比较轻松的。如果老师发现学生缺少灵活思考的能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注重学生该方面能力的培养。散发性思维就是指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解题方面有跟多的思路,不会局限在一种解题方法或者是连一种解题方法都想不出来。灵活思考能力就是指学生的反应力,简单的说就是学生的思考能力快,解题速度快。散发性思维学生没法靠自学来提升的,所以需要老师的指导,老师怎么解题,学生就会学着怎么去解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讲自己的解题方法,及自己对题的思考过程一起讲出来的。并且在学生解题的时候鼓励学生去写多种解答方法,这样学生逐渐的就能培养出一个良好的散发性思维,学生也能够总结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3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这一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课堂中创设适宜的情境,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深化学生对分数的具体感受。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根据数学实际情况,拿来一个蛋糕,创设一下情境。2个同学来分这个蛋糕,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块?如果将蛋糕平均分成8快,每一块是多少分之一呢?并组织学生对此蛋糕进行分配,完成如下填空题。把一块蛋糕分给2个人,那么就一人一半,也就是各拿二分之一,记作:()。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8份的话,每一分是它的八分之一,记作:()。像这种类型的就叫做分数。这种表达形式的都是分数。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分数,认识分数,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进而提高分数课堂教学效率。

结语

小学生数学教育,通过学校的教学和家长的配合,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多维度教学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与书本中的知识,更培养和提高了他们自身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克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7,(32).

[2] 樊丽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才智,2017,(2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