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探究

2019-09-10范宗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途径探究解题能力

范宗英

摘要:从古至今,数学都存在于人类的生活中.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开拓人的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师要寻找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社会上有许多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小学教师要从中選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关键词:提高小学学生数学;解题能力;途径探究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个人学习阶段的基础,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检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要求作出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书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展教学,将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转换为实际的教学,能够更好将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相结合,更好的指导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和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题海战术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有限,同时也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提高学生数学问题解题能力,必须找到小学生解题能力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小学生解题能力存在的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情景理解出现了偏差。在识字量、知识储备一定的情况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能不足。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小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出现了偏差,由于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将题目根据数学模型,从实际的情境中出发,利用方程、不等式等表达题目。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小学生的解题策略不足。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借鉴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只考虑了课本上的计算公式,却没有考虑到题目的实际情况。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足。对很多数学公式和单位换算出现偏差,将错误的计算公式代入,或者将单位换算错误,都会导致解题出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的交流互动问题也会影响小学生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小学生过于急躁,会立即打断同伴的思路,会降低小组讨论效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在解题过程中,小学生可能会把题目抄写错误,也有可能会写漏解题步骤。

2提高小学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途径

2.1认真读题明确考点,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

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认真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考查的内容,也就是分析题目考查的考点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了然于心会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加工,提炼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知识难点和知识要点,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读题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也要聚合在一起,围绕着考点思考分析。如红星小学的操场的长是300米,宽是100米,小红绕操场跑了2圈,一共跑了多少米?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为了能够顺利解题,学生首先要认真读题,通过明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的方式来探究解题思路。学生在读题过程中需要思维集中,把注意力都放在已知数据和信息上,进而根据已知信息进行探究,找到解题方法。通过读题,学生会发现本题已经给出了长方形的长和宽,需要求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周长和面积。有了读题的聚合思维,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探究,形成解题思路。

2.2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而且,将生活融入教学也可以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小学阶段,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去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吸引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实践探究能力,在生活中发现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一成不变,教师遵循发展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具体再到抽象思维的原则.从生活中的事物出发,在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后,学生也提高了自己解题的能力.在教学生简单的加减乘除时,这种方法就能够被很好地运用.学生都会有去小商店买东西的经历,教师可以模拟商店的情境,教师当老板,学生作为买家来开展教学,买东西的过程中会遇到买多少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就可以轻松地让学生了解数的概念,知道数的大小.在付钱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数来计算自己需要付多少钱、教师应该找多少钱给学生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计算,这样的方式能更快地帮助学生学习到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3探究易错把握重点,通过解题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

解题中学生难免会犯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概念理解错误,公式运用错误,思路分析错误,想法错误……这些都是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进行推理判断的结果。学生犯错的原因就是推理思考不到位,分析不全面,教师要围绕着学生解题过程中易出现的易错点来鼓励学生进行推理判断,使学生可以在推断中逐步地提高思维能力。例如练习题:小明有40元,比小强多6元,两人共有多少元?解题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把“小明比小强多6元”用40-6=34来求小强的钱数,理解为“小强比小明多6元”,错误地用40+6=46来求小强的钱数。解题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合理推理,认真分析的方式来明确数量关系,避免理解错误。在探究数量关系过程中,学生的推理思维就会变得很活跃,形成正确的理解。

结语

总之,小学阶段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教师在这个时期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独立思考可以使思维得到锻炼,提高大脑的灵活度.而利用生活情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些方式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并不是每一名学生都适合以上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并了解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在各种教学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学生的.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之审思[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2(Z1):2-6.

[2] 张建英.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对策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2).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途径探究解题能力
新时期学生党员加强自我管理的途径探究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探讨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实施节奏训练的途径探究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