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转换角色 创设融合的学习氛围

2019-09-10廉春苗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关键词:平行线实例平行

廉春苗

背景分析

《平行线》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了解两条平行线的关系,并掌握用符号表示;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纸画平行线;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案例描述

師: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收集生活中利用平行原理的实例,我也收集了许多,是你们先展示,还是老师先展示?(我带着征求的意见口吻问)

生:我们先说!(全班同学几乎异口同声,许多学生已跃跃欲试,抢着举手)

师:好吧,你们说。

生1:火车铁轨是平行的。

生2:斑马线是平行的。

生3:电梯是平行的。

生4:不一定,应该是商场那种扶手电梯。(许多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生5:音乐五线谱中的五条线是平行的。(我点头赞许)

(近三分钟的时间学生列举的实例涉及到生活中各个方面:音乐、艺术体育、建筑、交通、装饰,等等。我也被学生那种争先恐后急于展示自己的氛围所感染。)

师:你们都说的非常好,下面该老师说了吧?(我再次以征求意问,学生默许了。)

师:如果说跑道线不是平行的会怎样呢?

生:运动员会撞到一起的。(生哄堂大笑)

师:如果铁轨的轨道不平行,又会怎样呢?

生:会越轨,会出事故的。(说完,学生即刻沉默了。片刻许多学生又举起了手,要求展示自己找到的实例。我认为师生在此已经列举的实例足以说明平行在生活的广泛应用,我决定将我的学生引到探讨平行的概念上来。)

师:平行线在生活中用途很广,那么同学们能否结合所举出的实例,归纳出什么样的线是平行线呢?

生:永远不相交在一起的线是平行线。

师:还有其他的说法吗?或你认为上述同学的说法欠准确的。

生:我认为应该在同一平面内师:为什么?能举例说明吗?

一学生指着教室中天花板上纵向线和地面水平方向的线说:它们永远不会相交,但是它们不是平行线

师:非常好,所以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还可以怎么表述呢?

生:是不是可以说两直线没有公共点(其他学生和我都点头表示赞同)

生:我认为可以这样说: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师:很好!

教学反思

我和学生在一种非常融洽、宽松、和谐的气氛里度过了一节课。在课堂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不再是将教科书中的知识按教科书呈现的方式和顺序传授给我的学生,而是努力去转换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首先在于为学生的学习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我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上课前的介绍拉近了授课者、学生、听课者之间的距离,缓解了课堂的紧张气氛,激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为了使学生在对平行线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之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平行线的定义,我首先设计了师生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关平行线的实例,而且始终坚持引导学生在他们理解的基础上来表述。经过几个回合,学生们自己真正理解并能表述什么是平行线。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有利于建立新课程强调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尊重、赞赏、激励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和学生们互相展示案例,改变了单向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真正形成师生是互动的“学习共同体”。在建立平行概念的过程中,我以学生者的口吻参与讨论,在需要深入思考或变换角度研究时予以点拨指导。这就改变了单一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使课堂上的学习有了研究的氛围。

(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中发挥主体作用。我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我和我的学生共同列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让我们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由教师只是被动地执行和机械地传授课程内容的过程,转变为对课程资源的再开发过程,我这里指的课程也不只是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本课程”,而更多的是指教师和学生的体验、感受、思考等“体验课程”。

猜你喜欢

平行线实例平行
探求线面平行中平行关系的寻找方法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平行线
平行板电容器的两类动态分析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平行线及其判定”检测题
不可思议的平行线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