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019-09-10刘颖杨明伦丁照齐
刘颖 杨明伦 丁照齐
摘 要:在飞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创新创业教育一词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更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是一种贴近生活的更为直观的教育。怎样让每一位将要创业或者已经创业的个体感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是我们大家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重要性
近年來,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每年都有无数的高校毕业生要踏入社会。创新创业教育也显得格外重要,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的人才。当前,国家也很重视新局势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也将创新创业教育置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东京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把"创业创新教育"界定为: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的培养。所以在国家及政府为我们创造了如此好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引起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更是要抓住当前大好的创新创业机遇,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把握好身边的每一次进步的机会。
现在国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是因为这是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战略组成的一部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的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构建国际化、开放式的育人环境。让创新创业教育在当今社会实现全覆盖。同时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的精神,以及“勤学”、“修德”、“明辨”、“笃志”的八字真经。
如何将陈旧的思维模式,向创新创业教育新形势转变,认为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教育。
要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建设,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专业教育课程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人格培育体系与知识培育体系一体化。在价值观塑造方面,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激荡中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把创新创业基因融入价值观;在思维训练方面,让学生不仅具备批判思维、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而且具备系统思维、战略思维以及多学科交叉思维;在能力培育方面,让学生基于竞争与合作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具备国际竞争力[2]。
二、加强“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目前,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及生活,如何将“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的结合,发挥两者最大的作用,打造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这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让每一个人变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所在,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三、“顺势而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首先,随着本科毕业生人数暴增,体制内单位人员逐渐饱和,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对学历和学校层次要求逐步提高,本科毕业生更多地加入考研大军。近几年,全国每年考研人数激增,考研形势异常严峻。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3],今年报考研究生考试人数增加21.8%,创下十余年来最大增幅,其中往届学生占比45%,接近一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将自己的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学习中。一般的创业教育多局限于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与市场的需要,发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道路。寻找实现自己梦想的契机。
四、小结。
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大众化教育的时代,当代的大学毕业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好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观,转变传统的就业观为现代的就业观。从自身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客观的看待自己,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是知识运用的开始。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校全员积极参与,协调社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营造良好的就业及创业氛围,调整和引导大学生的择业观,以顺应新时期国家发展与社会形势需要。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2]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人民日报 》(2018年01月08日 07 版)
[3] 《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