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析

2019-09-10王利敏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

王利敏

摘 要:小学数学的知识多与字符、公式有关,数学问题较为抽象,且数学的内容需要具有一定的逻辑能力才能够理解和记忆,小学生普遍在数学的互动中较为被动,无法透彻的领会数学的内涵,讨论中也不够积极,总是在教师的脚步后亦步亦趋的解答数学问题,而不能主动的探索数学的疑问,数学教学中应通过趣味的信息充分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的讨论中来,形成数学的独立思维意识,强化数学的数学认知意识,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更具热情和朝气。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积极性

引言

小学生普遍在学习上不如玩乐上的积极性高,尤其是对数学不敢兴趣,数学学习始终没有“入门”的学生,数学课堂上更是不发一言,对数学具有排斥心理,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师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问题,融合学生感兴趣的数学元素,并丰富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在对数学充满探索欲望后,才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更加积极的表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1.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数学的元素很常见,教师应引导学生去摸索、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分析数学的知识内涵,将数学的问题与生活中的情境结合起来,把原本对数学的排斥心理改变成对数学的兴趣,而这样的数学教学形式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情境,可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数学的思维途径更多,可促使学生消除数学的思维定势,形成充分的数学思维发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迁移到课堂上,可帮助学生通俗易懂的理解数学的元素,而将数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中,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应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知识内容,并抽选出部分适合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这样一来不必教师过多的进行引导,学生们也能够勾起回忆对数学的疑问侃侃而谈,提出很多自己的独立观点,进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探索的兴趣。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认知钟表这部分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整点、半点、分钟等时间概念,让学生对钟表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钟表的实际应用,教会学生正确认识时间。如,小学生上学可以看时间,家人工作需要看时间等,这样的实际例子能帮助学生认识到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在小學数学教学中创建更多新颖的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性格特点,为学生建立新颖的教学情境,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点以及教学重点都融合在教学情境中,能让小学生有兴趣去探索未知的数学知识,也迎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情感,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在学习认识1-10数字这些简单的知识点时,可以带动学生到室外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排好队,然后开始提问一些问题:找下自己左边同学排第几?第8号位置是哪位同学?根据这些实际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欢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认识这些数字,记忆也更加深刻。教师要不断拓展更多新颖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建立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小学生掌握更多数字知识点,在教学情境中,渗透数学知识点,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积极。

3.鼓励学生多创新,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因为数学知识点的抽象和复杂,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枯燥的感觉,但是数学中也隐藏了很多的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会有厌学的情况,就是因为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没有对数学的趣味性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的教学方案没有趣味性。因此,必须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根据每堂课的不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更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多鼓励小学生在利用已学知识点对习题的解答方式进行创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也有利于各项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权及其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提前认真学习课本内容,主动思考,预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加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有很多学生容易将运算过程混淆起来,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然后提出问题:“谁愿意回答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运算方法的顺序?”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预习的知识进行思考,也可以和其他的同学进行讨论,等到讨论时间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发言,对自己掌握到的知识进行陈述。教师设计这样的教学方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加深理解,使存在疑惑的学生豁然开朗,让所有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提高学习效率。

5.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学习小组内探究这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比如如何进行大小的比较等。再借助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把学生杂乱的解困进行整理和归纳,能够快速高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教材的知识要点,进而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再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节内容的时候,以前的教学方式都是首先对平面图片进行学习,然后再进行推导,有了多媒体技术之后,可以通过课件直观地展示出圆形以及其他图形的变化方式,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转化”的思想。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圆片,尝试将圆也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对圆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想办法将小圆片变成长方形,有的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变成三角形,有的变成梯形,通过对比分析以及激烈地讨论,以及动手剪、拼之后观察得到了圆形的面积公式,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规律进行全面了解,制定更多新颖的课堂教学方式,创设实践教学活动,举办数学竞赛,采用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刚贤.小学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

[2]曾林明.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中学习积极性探讨[J].学周刊,2018(10).

[3]赖璐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

猜你喜欢

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