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析

2019-09-10何建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何建文

摘 要:初中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当旺盛,如果能够让学生对化学问题产生浓厚兴趣,那么他们在化学学习上就会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无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会更具实效性。本文将重点探析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化学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引言:

化学是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蕴含着许许多多有趣的实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通过研究化学问题,将会带领学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用更加科学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会得到有效培养。要想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确保学生在化学学习上保持全身心的投入,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化学水平将会明显提升,其综合能力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一、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一旦学生对某种事物投入了较高的关注,他们的视线就会不知不觉的受其吸引,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这给初中化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之产生对化学知识的强烈学习愿望,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说教学酸碱盐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化学物质,如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钙、氧化铁等,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其一一辨别出来。学生怀着疑问来学习酸碱盐知识,在了解了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后即可准确说出每种物质的名称,这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变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因而变得更加高效。

二、加强化学教学与生活环境的结合

化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许多化学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说出其反应原理。若能够将化学和生活环境紧密结合到一起,将学生耳熟能详的现象搬到化学课堂上,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使之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那么学生就会知道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他们在化学学习上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学习氧气制备以及硫、红磷的燃烧现象时,学生了解了氯酸钾分解可以生成氧氣,硫和红磷会在氧气下燃烧放出热量,伴随有刺激性气味,此时教师就可以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火柴,让学生思考火柴为什么会燃烧。接下来教师向学生介绍火柴的主要成分恰好就是氯酸钾、红磷和硫,其燃烧产生的火焰能够用于点燃其他物品。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利用化学实验来激发兴趣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中占据重大比例,很多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来展现的。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加快速地掌握实验原理和化学知识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也会被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验,在实验前做好示范工作,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实验过后则要加强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巩固学生记忆,以此来保证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譬如说在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要先操作一遍,向学生讲述实验要点,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保证自身操作的规范性,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此实验中需要注意两点事项,一是装有石灰水的试管不能在反应过后立即移走,二是待试管中的粉末冷却后才能倒出,否则就无法观察到预期现象,即黑色粉末变红,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后要求学生能够清理好实验台,将仪器设备放回原处,使之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习惯,这样整个实验才能连贯成为一体,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手脑配合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也会发生巨大转变。

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同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能,其是以教师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为基础,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得出答案。学生获得准确的结果后,往往会产生自豪感与成功的喜悦,逐渐产生化学学习兴趣。比如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下面几个问题:“两个无标签的透明玻璃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氧气,有哪些方法可以区分?”“怎样区分软水和硬水?”“在日常生活中干冰的具体用途有哪些?”等等诸如此类,通过合作探究这些问题,让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变为实践,获得丰富的知识,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创新课外活动形式

课外活动是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活动形式应力争做到多样化,唯有如此才能始终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新鲜感,他们也能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有些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活动之前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之认识到课外活动中都存在哪些危险,如何能够将这些危险予以规避,正确得出实验结论。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实验任务,让学生用一些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如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制作简易净水器、观察铁制品的除锈和防锈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促进学生化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有机融合。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关系到化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向学生提出问题,构建生活化情境,利用化学实验和小组合作学习,创新课外活动形式,都不失为新时期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值得在实践教学中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文永代.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初探[J].名师在线.2018(21).

[2]范涛涛.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

[3]刘法.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6,22(02).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教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探讨游戏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