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2019-09-10林志贤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儿推拿临床效果

林志贤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F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80例FC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基础治疗+排便习惯训练,对观察组联合小儿推拿,评价2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P<0.05);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51,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FC症状体征,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关键词:小儿推拿;排便习惯训练;小儿功能性便秘;临床效果

FC是指非器质性病因、非结构异常或代谢障碍的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便量减少、排便费力问题。我国小儿FC的发病率约为3-8%,高发年龄为2-6岁,并呈现出女童高于男童,城区高于乡村的发病特征[1]。为探讨小儿FC的安全、有效疗法本研究观察了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FC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到2019年3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FC患儿80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样本分组。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12)岁,平均(5.9±1.6)岁;病程3d-3个月,平均(15.3±5.0)d。观察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11)岁,平均(5.5±1.5)岁;病程3d-2个月,平均(15.0±4.5)d。患儿一般资料组间对比P>0.05。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3-12)岁;②符合《中医儿科学》中FC的中医辨证(实证大便干结、排出困难等;虚证面白无华、神疲乏力等)及罗马IV标准中FC诊断标准,患儿出现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2d/次,粪便坚硬干燥,或可见大便艰难、腹胀急、神情乏力等;③符合知情同意原则。

1.3 排除标准

①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如痔疮、肠梗阻等;②继发性便秘(肠道外疾病引发);③合并严重脏器疾病;④年龄<3岁或>12岁;⑤中途退出。

1.4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进行基础治疗联合排便习惯训练,基础治疗包括饮食调理(补充膳食纤维的摄入)、足量饮水、增加活动量、心理行为引导等。排便训练为准备小儿排便器(高度合适,双膝略高于臀部)具定时排便(不可随意更改时间),建议餐后30min进行,保持注意力集中,5-10min/次,1d/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推拿,手法平稳着实、轻快柔和,应用婴儿油等介质润滑避免对小儿皮肤造成损伤。依据患儿中医辨证予以手法推拿,每日1次,一个疗程为5d,共计进行2个疗程。

(1)虚证

“补脾经”:屈曲小儿拇指,以拇指端沿小儿拇指桡侧由指尖推至螺纹面约3-5min。

“按揉足三里”:以食指稍用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约2min。

“摩腹”:右手以顺时针方向缓慢(40-50次/min)按揉小儿腹部约5min。

“捏脊”;双手拇指、食指指腹沿着小儿脊柱,拇指中三指抵靠小儿背部皮肤,自尾骶部开始,经距脊柱正中旁开1.5寸合力提起肌肉,拇指向后、食指向前翻卷并前移至项枕部,力度以小儿皮肤潮红为度,5次。

(2)实证

“清大肠”:左手托住小儿食指固定,右手拇指沿小儿虎口推至指尖约3-5min。

“退六腑”:左手托住小儿腕部固定,右手以拇指指腹自肘部推拿至掌根部约2-3min。

“运内八卦”:左手持小儿4指固定掌心向上,拇指安定离卦,右手食指、中指夹持小儿拇指自乾卦运至兑卦约3-5min。

“摩腹”:同虚证。

1.5 评价指标

1.5.1 临床疗效

治愈:1d内排便1次,排便通肠,便质转润;显效:2d内排便1次,排便通肠,便质趋于正常;有效:3d内排便1次;无效:未见改善甚至恶化。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2 中医证候疗效

对便秘、食欲、腹胀(痛)、面色、口臭等中医证候进行评分,依据严重程度分为轻(2分)、中(4分)、重(6)分。痊愈:中医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未达上述标准。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临界值α=0.05,若检验值P<0.05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中医证候疗效

观察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FC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体质遗传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多用给肠道微生物调节制剂、促动力药等通便药物结合排便习惯训练及饮食调节等综合疗法,但部分患儿疗效欠佳。

中医在小儿FC临床治疗中积累了大量有效经验。中医认为便秘病本在大肠,也与脾肾肝肺等脏腑关系密切[2]。中医治疗小儿FC的方法有中药汤剂、中成药、外用药物、针灸、推拿等。小儿推拿是一种无痛苦、减少用药的绿色保健疗法,已被证实在儿科贫血、厌食等疾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3-4]。资料指出小儿推拿手法刺激患儿脏腑气血运行以疏通经络、调畅气机,增强脾胃、脏腑功整体能,具有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的功能,是以为治疗小儿FC的机理[5]。本文采用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FC,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小儿FC安全、有效。推测其原因为推拿手法中清大肠能清利湿热、通便导滞;退六腑能清热凉血解毒;运内八卦可调理气机;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按揉足三里的功用为健脾和胃、通经络、培元气;捏脊能調阴阳、理气血。合用以上手法使得患儿气机条畅、六腑之气得通、大肠传导正常[6]。配合排便习惯训练等综合疗法,使患儿养成正确的饮食、生活、排便习惯,大便自通。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联合排便习惯训练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儿FC症状体征,疗效确切,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洁,闫坤龙,金玉.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现状和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9,46(3):170-173.

[2]梁众擎,董盈妹,赵霞.从五脏一体观论治小儿功能性便秘[J].中医杂志,2018,59(12):81-83.

[3]王克天,肖靖.小儿推拿法联合自拟消积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4):6203.

[4]王克天,司晓伟.小儿推拿疗法联合硫酸亚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6046-6048.

[5]刘南飞,郭思佳,封继宏.推拿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7,23(19):3907-3911.

[6]吴秋君,赵娜,范青,等.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推拿选穴规律[J].天津中医药,2018,35(7):42-45.

猜你喜欢

小儿推拿临床效果
《小儿推拿》CAI课件设计与制作
廖品东教授推拿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经验总结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小儿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20例临床观察
我国小儿推拿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