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斯拉的盲订术

2019-09-10麦柯

电脑报 2019年48期
关键词:盲盒皮卡造车

麦柯

钢球砸车窗,演变为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大型翻车现场,令埃隆·马斯克颜面尽失。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不到48小时称Cybertruck订单突破14.6万辆。

近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发文:Cybertruck的订单突破20万辆。数字相当惊人,相当于福特2018年总销量的22%。而且还要等到2021年才量产,说白了用户买的就是期车,要等2-3年才能真正开上。

不难看出,用户对特斯拉的盲订策略很乐意买单,那么特斯拉的盲订为何这么香呢?

Cybertruck撩拨用户动心的究竟是什么?

首先,来自《银翼杀手》与《007之海底城》灵感的后现代工业外形设计的确令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人们对皮卡的刻板印象。

其次,在性能方面,Cybertruck载货空间为100立方英尺(约2.83立方米),牵引能力高达1.4万磅(约6.4吨)。其续航里程为250-500英里(402.34-804.67公里)。同时,特斯拉还承诺,Cybertruck将秉持特斯拉电动车即时加速的高性能,顶配版三电机全轮驱动从零加速到97公里/小时不到3秒。

最后,性价比同样是用户动心的因素。毕竟,以美国皮卡老大福特举例,其在售的7款F系列皮卡价格为2.82万-6.7万美元。而Cybertruck的三款(单电机、双电机、三电机)价格分别为3.99万美元,4.99万美元,6.99万美元。表面上看,在合理范畴。但是要知道,电动汽车的平均运营成本是每年485美元,而燃油汽车则为1117美元。如果按照使用寿命10年来计算,使用电动皮卡的高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除了上述优势之外,特斯拉采用的盲订策略,同样也是销量喜人的关键因素。据特斯拉官网统计,目前订购电动皮卡需要支付100美元的定金(退订全额退款)。

马斯克在推特上称,42%的人订购了4.99万美元的双电机版,41%的人订购了6.99万美元的三电机版,仅有17%的人订购了单电机版。

20万辆订单就是用户“用脚投票”的结果,在完全没有公开车型相关配置的前提下,“盲订”帮助特斯拉明确了生产方向。而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使用这种手段了。2018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就曾表示Model 3的订单突破50万辆。而在今年交付30万辆的时候,令很多人大跌眼镜,这个数字与盲订的数字的确有些差距。除去监管等因素外,特斯拉的产能爬坡与习惯性延宕令人印象深刻。

盲订,Surprise booking,Blind booking。其实就是选定一个时间,固定一个价格(通常低于普通预订价格),但是在预订之前,并不了解产品的全部信息,预订之后才会逐渐了解的一种营销手段。

盲订在很多行业都很流行。比如旅游行业,2016年5月,德国的汉莎航空就曾推出“汉莎惊喜”计划:以最低69欧元(约合人民币526元)的超值往返机票价格,助游客圆梦。用户只有在订完机票后才知道去哪里。

另一种盲订的类型,要数日本的盲盒。2005年,日本Dreams株式会社设计推出了Sonny Angel。

2016年1月,泡泡玛特的创始人王宁拿下Molly的独家IP版权,其在天猫发布的第一个Molly系列,每套售价708元,200套售罄仅用时4秒,显示了盲盒的巨大市场。

不过,盲盒的重點在于隐藏款,以Molly娃娃系列为例,一般有12个基础款、1个隐藏款。后者的概率为1/144(0.69%),这个概率非常之低,也因此会有买彩票中奖的感觉。

无论是汉莎惊喜还是盲盒隐藏款,那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幸运感无疑是用户选定“盲订”的心理动机。

如果盲订的对象,限定为某一种商品,那么它的隐藏与不确定性如何设计就很见功力了。嗯,想起了薛定谔的猫那个段子。

早在2015年,700Bike的张向东发起过一个月的“盲订”策划:在不公布价格、外观、发布时间的前提下,付7块钱,可以获得购买权+70元购车优惠券+定制版《短暂飞行》;付200块钱可以获得高级版,即整车的优先购买权+500元代金券+定制版《短暂飞行》。那次盲订听说效果还不错,很多人基于对张向东本人的信任而出手,算是影响力变现的案例。

而国外盲订的例子当数如前所述的特斯拉Model3的那次豪赌,2016年4月,基础售价3.5万美元的特斯拉Model3开放预订,门店预订11.5万单,累计50万“盲订”的结果,显示出粉丝的巨大声量。

实际上,预约量与实际订单当然不可等同。但是,在饥饿营销的套路下,“盲订”提供了市场预期,自然也方便准备产能和调整库存。按照约定,客户只要通过特斯拉官方渠道支付1000美元保证金即可享受税收抵免等优惠,如果客户改变主意了,特斯拉会把钱如数退还。

作为新兴的电动汽车霸主,特斯拉采取的“盲订”,可以更好地完成与用户互动,避免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产能浪费或者库存积压。

此前,特斯拉曾经预判中国市场的消化能力极高,但事实证明那是投机者和黄牛党制造的假象,最终很多订单被取消了。而中国也成为特斯拉在全球唯一有多余库存的市场。所以,特斯拉开始选择“盲订”,也算是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而采取的对策。

在特斯拉出手之后,很多国内车企也纷纷跟进,开始尝试“盲订”策略。

其实,早在2016年,上汽大通就尝试过“盲订”模式,一波C2B操作猛如虎,让用户参与定制汽车引发热议。当时,D90“盲订”仅90元,购车直降9000元,48小时,有3943人参与预订。其中,26-36岁的占比最高,“80后”占比65%,应该说精准对接了用户群体。

譬如,广汽蔚来旗下品牌HYCAN合创就官宣,首款纯电SUV车型自10月正式开启“盲订”,新车除了5月份完成亮相后并无任何信息,预计年底发布,明年上半年交付用户。

“盲订”价格分为创世订单9999元以及1999元精英订单,72小时后,HYCAN收到1000单,效果不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造车成本高企,周期漫长,如果不能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很可能产能过剩积压库存。因此,“盲订”无疑提供了一种相对保险的试探,同时也通过盲订数量增强造车信心。

此前,蔚来的ES8从亮相到预订经历了8个月。小鹏G3历时半年,威马是5个月左右。至于前面说到的特斯拉Model3不到9个月,国产近一年。

因此,很多国内车企都希望模仿特斯拉,开启盲订模式,但是显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盲订的前提基于影响力变现能力,如果品牌溢价很大,粉丝忠诚度足够,那么市场会对未来有比较乐观的预期。“盲订”的效果就是一种检验。

但是,国内很多车企希望通过“盲订”解决造车的资金链等问题,过高估计品牌价值以及客户的信任关系,常常制造尴尬局面,PPT造车的痕迹还是太过明显了。

猜你喜欢

盲盒皮卡造车
吃饭就像开盲盒
明天盲盒
天生骄傲的大疆为何“造车”?
盲盒模拟器
了不起的快递员
皮卡丘诞生记
盲盒拆出的众生相
快快活活的小妖怪
读《我的儿子皮卡》有感
这些车你会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