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颖超母亲刨墙换盐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49期
关键词:邓颖超中央苏区女婿

盐是今日寻常物,但上世纪30年代初,却一度陷入缺盐的困境。

193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夜幕四合时,江西瑞金县安治乡(后改为泽覃乡)一处偏远山村的废弃茅厕土坯墙边,有个年近六旬的老人挥锹刨土。不料土墙坍塌,她来不及躲避,摔进2米多深的坑里,一时动弹不得,大声呼救。幸亏有老乡经过,才把她救出来。紧急送到中央苏区红色医院时,已是深夜,她的女儿和女婿正在焦急等待。

这个老人名叫杨振德,她的女儿是邓颖超,女婿是周恩来。

杨振德是个很不平凡的女人,生下邓颖超没多久,丈夫就去世了,她靠行医、教书,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邓颖超与周恩来结婚后,杨振德同他们住在一起,替女儿、女婿料理家务,送信放哨,并用行医的收入贴补家用。周恩来、邓颖超先后从上海来到中央苏区后,杨振德随后也经地下秘密交通线来到瑞金,并在红色医院当了一名医生。

好好当着医生,为什么要跑那么远去刨茅厕土坯墙?原因是:缺盐!

中央苏区没有盐吃,只能土法熬硝盐,取硝土作原料,熬制提炼食用硝盐。

硝土哪里来?老屋墙上,地窖里面,甚至找棺材底下的泥,挖来煮出硝。这种土法熬制的硝盐又苦又涩,吃多了还有毒,但总比没有盐好。不过,即使是这种硝盐,也是极度缺乏的。周恩来因为长期缺盐,加上工作辛劳,身体状况很糟糕。

当时周恩来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是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军事和组织部门主要负责人、苏区党和军队掌舵人。邓颖超也在中央苏区担任要职。他假如要搞特权弄点盐,那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周恩来坚持执行最低食盐定量标准,每人每月一律供应旧秤4两食盐,折合市秤才2.5两。

1933年夏,周恩来因为长期缺乏盐分,加上天热,晕倒了。当时他正骑马赶路,直接从马上掉下来,情形很危险。

杨振德从硝盐厂打听到:只要能挖到20斤上等硝土,就可以换取2两硝盐。于是,每天下班后,她便习惯性地挑着担子、带着锹,四处转悠挖硝土。她越走越远,终于找到了安治乡那个废弃多年的茅坑。茅坑墙上的土砖硝霜很浓,让她如获至宝……

周恩来一向孝敬岳母,但这次等她伤愈后,他发了一通火,并把岳母辛苦换来的硝盐送给了中央红色医院。

当年中央苏区关于食盐最有名的一句话是“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这句话,朱德与彭德怀都说过。其实,“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正是当年中央苏區共产党员的共同价值观。(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邓颖超中央苏区女婿
周恩来和邓颖超:家国大爱,更有儿女情长
广东原中央苏区参照西部政策的来由
“东床”的由来
你可回来了
邓颖超:你用鲜花绽放我一世爱恋
产权
倾尽全力抓好振兴发展广东原中央苏区的大事
正视差距 急起直追
周恩来邓颖超参加何香凝的寿庆活动
邓颖超令周恩来勃然大怒的举动